查看原文
其他

身为116分之1,国产咸鱼有话说

点击"台州市场监管"关注我们

据说天一冷

手脚容易不灵活

脑子也得加强锻炼了

那就先来运动一下脑筋吧

话说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自2012年以来

陆续公布了一类至四类致癌物清单

其中“对人类为确定致癌物”的一类致癌物

有116种

那么

你觉得

按致癌性从高到低

以下10种物质或叫客观存在

应该怎么排定座次呢?


酒精饮料

不含烟草的槟榔嚼块

发动机排放、柴油

室外空气污染

画家(职业暴露)

橡胶制造业

中国式咸鱼

太阳辐射

吸二手烟

黄曲霉素


答案

有没有被画家和槟榔惊到呢?

可许多媒体更关心的是它

“咸鱼不仅没有梦想,连基本的食物功能也丧失了”

“咸鱼再无翻身之日了”

............


事实

 “咸鱼”被列入致癌物清单并不新鲜

早在2012年它就被确定为一类致癌物

(见前表)

饮食只是诱发癌症的一个方面

(116种一级致癌物中与食物相关的只是一部分)

除此之外还有遗传、环境等各种影响因素

所以尽管很多人长期食用咸鱼

却未必会患某一种癌症

只有诸多因素的叠加

才会增加癌症发生的风险

致癌物不一定会产生癌症

一类致癌物指的是确认含有会引发癌症的物质

并不是食用了这类物质就肯定得癌

这里的“肯定”指的只是

这类物质致癌的证据更确凿而已

更何况食用量往往极小

还属于在安全范围之内

问题在于

这种致癌因素来一点

那种因素来一点

诱发癌症的概率就极高

假若一个人

从事特别的职业

长期暴露在特殊的环境之中

既喜欢吃咸鱼

又喜欢嚼槟榔果

再加上烟不离手

酒不离口

就会成为患癌的高发人群

为什么是“中国式咸鱼”

中国式咸鱼指平常大家吃的那种以盐腌制并加以暴晒制成的咸鱼。咸鱼致癌,其实本非咸鱼的过错。

咸鱼在制备过程中,经过高浓度的盐腌渍,从而使得鱼肉脱水。在这一过程中,生成了许多亚硝酸盐类物质,这些物质在人体胃中的酸性环境中会转变为具有强致癌性的亚硝胺类物质,如亚硝基二甲胺。这些物质,才是中式咸鱼致癌的罪魁祸首。


真的要和咸鱼说拜拜吗?

正如之前提到的,1类致癌指的是有更多证据证明能致癌,并不是吃了就会致癌。吃了清单中的食物不一定就会患上癌症,完全不吃也不一定能幸免。

只要科学合理地食用

咸鱼仍旧能成为我们餐桌上的美食

对于一般人而言

1个月内吃2-3次

每次吃1小条咸鱼

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


但对于家里有肠道、鼻咽癌病史

或身处于这类癌症高发地区的人而言

其机体对亚硝酸盐类物质更敏感

患癌的几率也相对更高

建议这类人酌情少吃咸鱼或者干脆不吃咸鱼

咸鱼的科学吃法

一般情况,咸鱼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在盐渍后的一个礼拜达到顶峰,在2-3个礼拜后,其含量逐渐减少,达到人体可以耐受的量。


因此,将咸鱼盐渍2-3个礼拜后

再食用最为稳妥

若咸鱼来源于市场购买

无法分辨其盐渍时间

也建议将其放置2个礼拜后再吃

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亚硝酸盐摄入

在烹饪咸鱼前,将其先用水焯过或蒸制后,沥去汤汁,再进行烹制,可以除去其中的一大部分亚硝酸盐。


在吃咸鱼的同时,还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如青菜、芹菜。膳食纤维可以促进人体排便,从而减少人体对咸鱼中亚硝酸盐的吸收。


此外,咸鱼爱好者平时可以

多吃些猕猴桃、柠檬、青椒

这些物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是很好的亚硝酸盐还原剂

能将其还原成无致癌性的硝酸盐


同时,与咸鱼类似的高盐腌渍食物,如咸菜、咸肉、酱鸭等,同样含有亚硝酸盐类物质,也要注意控制其摄入量。


面对致癌物质,如何应对?

面对致癌物质,不必谈癌色变。


1.有的致癌物如烟、酒,他们有明确的证据显示致癌,且具有成瘾性,我们应尽量避免。


2.有的致癌物如X光,要权衡利弊。尽管它也有明确的致癌性,但在生病了的情况需要下,该照的还得照。


3.有的致癌物如咸鱼、烧烤,需要控制摄入量。只要少量少次地食用,不会对身体产生什么影响。


“咸鱼被列致癌物”最大的意义在于

对个体带来了消费习惯的提醒

大量证据显示,癌症患者中约有60%到80%的人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减少或消除这些人为因素就能预防六至八成的癌症。

在“咸鱼被列致癌物”颠覆传统认知的同时,公众更应由此掌握更多的医学常识,恪守行为底线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实现自我干预和控制,如此才能真正有效避免和预防癌症的发生,也不会基于无知而产生莫名的惊恐。

部分参考:中国食品辟谣网/科普中国

投票

有没有一种时刻

你觉得只有腌制品才能代表舌尖上的故乡?

对于异乡游子来说

咸鱼就是舌尖上的乡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