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百亿单品RIO的陨落 | 案例研究院 · 热点案例分享(39)

2017-04-12 上财商学院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

2月25日,百润股份发布了令人大跌眼镜的2016年度业绩:公司营业收入9.35亿,下降60%,净利润亏损1.42亿元,而去年同期盈利5亿。预调酒市场终于还是走向了颓败。



而仅仅在几年前,预调酒还被众人歌颂,其市场规模被预测为下一个能够实现百亿的单品,行业增长率能够达到30%。2015年,百润股份收购RIO,希望继续谱写100元变55亿的生化,也正式开始领军预调酒行业向百亿目标进军。但就在2015年底,预调鸡尾酒行业剧变:黑牛食品拍卖达奇生产线,总裁离职,公司整体再度谋划变更主业;RIO销量大幅下降;2016年冰锐被爆停产。


>>>>

RIO风光不再

两三年的光阴,预调鸡尾酒在中国市场搅起一池春水,走向巅峰,但又迅速跌落。2015年,在巴克斯酒业被百润股份卖出的六年后,又被老东家以50亿的高价重新买回,自此百润股份的主营业务新增了预调鸡尾酒业务。RIO的市场表现也足够亮眼:百润股份2015年中期业绩,营业收入同比大增278.43%至16.88亿,净利润同比暴涨329.5%至6.13亿元。自此RIO一跃成为预调鸡尾酒行业老大。光辉战绩背后是强势的广告投放:百润股份在做了大量投入在综艺、影视剧等领域— 2015年,百润股份广告费3.3亿,2016年上半年1.54亿。强势广告投入并没有带来持续的业绩贡献:百润股份的营业收入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下滑2015年三季度营业收入为5.1亿元,净利润为8816万元,四季度的营业收入仅为1.52亿元,净利润亏损达2.01亿元。直到2016年,百润更是发布了本文开头提及的槽糕的财报。



>>>>

商业逻辑的漏洞

那么,迅速崛起却也以同样速度跌落的RIO鸡尾酒,到底有哪些商业逻辑的漏洞?


首先,定位不清晰。RIO广告词“锐澳鸡尾酒,爱的free”,“RIO在,超自在”,这些广告用于并没有给消费者灌输很明显的产品形象。甚至相比同样采取营销轰炸手段的脑白金广告,RIO的广告用于也显得那么的无力。对比其他饮料品牌广告:“困了累了喝红牛”“怕上火,喝加多宝”,RIO广告并没有凸显受众痛点。


其次,产品缺乏壁垒。预调鸡尾酒风头正劲的时候,各路豪杰纷纷进入这一市场。但是相似的瓶体包装设计,相似的产品形态,这一产品几乎没有什么壁垒。行业被蜂拥而至的投机客塞满的时候,受伤的似乎往往就是行业本身。不注重产品品质,而是简单的仿冒生产,进而打价格战,似乎起到的是“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无壁垒的产品,带来的无序竞争,最终肯定难以找到买单的消费者。



再者,过于高估市场能力。预调鸡尾酒到底有多火热?年轻人是否真的对这一饮料趋之若鹜?现在看来,这一结论需要再经推敲。行业火热的氛围,似乎是广告、商家联合媒体炒作的结果,这种向消费者粗暴灌输流行的方式,似乎在现在的中国,在当下的年轻人群体,走不通了。所以当初喊出的百亿口号,明显被大大高估。作为新品类,需要一定的培育周期,高估市场带来的大跃进,往往会造成揠苗助长。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教训:过度营销。类似的例子也出现在秦池酒业身上。RIO预调鸡尾酒过于重视广告宣传,把精力集中在如何吸引消费者上,回头来却忽视了不断提高产品品质,提高自身护城河,提升消费者体验。巨额的广告投入并没有换来持续的业绩增长,而仅仅只是带来产品的昙花一现。


>>>>

RIO难道在砥砺前行?

面对糟糕的业绩表现,百润股份在预调鸡尾酒上却在扩大产能。其募资13亿的定增方案通过,将从事多地预调酒基地的建设。毕竟目前RIO占据了接近70%的市场份额,作为龙头企业面对行业困境,是不是开始沉心下来“一心一意谋发展”了?


(案例研究院)


本案例由上财商学院案例研究人员根据资料整理编写,版权归上财商学院案例研究院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21-65443557。

上财商学院案例研究院·简介

上财商学院案例研究院下设案例中心、金融创新中心与协同发展中心,以构建财经特色商学案例库为目标,以转化智力成果、协同创新与服务社会为导向,致力于案例研究开发、金融创新等活动,促进商业文明的传承与积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