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6年12月2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4个案例带你避开孩子教育的误区!

2016-11-12 懂你的 成长路上好爸妈


为人父母,总希望提供给孩子最好的一切。但金钱会用尽,庇护会消失,我们最终留给孩子最重要的东西,其实就是对他们的教育。通过从小正确的教育,让他们分善恶、懂进取、有能力爱人和接受别人的爱…… 所以,我们常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但殊不知,很多看似正确的教育方式未必是对症下药,通过下面4个案例,或许你就会发现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些隐藏误区。
不了解鼓励孩子的重要性
【案例1】四岁的彭妮跪坐在餐桌旁,看着妈妈把买回来的东西一一放好。妈妈把蛋托从冰箱里拿出来放在桌上,又把一盒鸡蛋从购物袋里拿出来。彭妮伸手拿蛋托,想帮忙把鸡蛋放进去。“彭妮,别动!”妈妈喊,“你会把鸡蛋打烂的,还是让我放吧。宝贝,等你长大点再做。”

妈妈这几句无心之语却给彭妮浇了一盆冷水,让她感到气馁,妈妈加深了让彭妮认为自己很弱小的信念!这对彭妮的自我认知带来了多少伤害?


我们知道,即使是两岁的孩子,也能小心地把鸡蛋放好。我们见过两岁的孩子很小心地把一个个鸡蛋放进蛋托的凹洞里,当他们完成这件工作,眼睛散发出自豪的光彩。妈妈们也会为孩子的成绩而高兴!


我们通常没有给孩子不同的途径和机会,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强项和长处,反而我们常常以大人的偏见——我们不相信孩子有能力——站在他们的对立面。”


当小宝宝第一次尝试自己吃饭,结果把自己弄成大花脸,衣服也弄脏了。很多父母是怎么说的?我们会大喊:“看你搞得这么脏!”然后把勺子从他手里拿过来,喂他吃。


我们常常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感受,孩子却因此受挫。鼓励孩子,一半指的是避免羞辱或过度保护的行为,从而不会令他们气馁。另外一半指的是表达出自己对孩子勇气和自我认知信念的支持。我们需要细心观察,经常扪心自问,我的这个方式,对我孩子的自我认知有什么影响?
对奖励和惩罚运用不当

【案例2】

六岁的丽塔一早上都很烦躁。她不吃早饭,结果妈妈为此责备她。丽塔又和四岁的妹妹打架,结果妈妈罚她在自己房间禁闭半个小时。丽塔又把花连根拔起,妈妈生气地责备她,威胁要打她屁股。丽塔又把邻居家的猫绑在晾衣绳上,差点把猫勒死。


妈妈便罚丽塔在厨房椅子上坐着不许动。最后,丽塔把牛奶倒了一地,妈妈狠狠打了丽塔一顿,罚他下午不许出门。一个小时后,妈妈进到丽塔屋子里,被眼前景象吓呆了:只要丽塔够得着的窗帘,都被她剪成一条条的。妈妈很震惊,大喊道:“天哪,丽塔!我该拿你怎么办?!”

丽塔内心的气馁隐藏在“有胆量”的后面。她的行为在说:“至少当我使坏时,你知道我的存在。”然后,当妈妈连续惩罚她之后,丽塔又用行为告诉妈妈:“如果你有权伤害我,那我也有同样的权利伤害你!”就此演变成了可怕的报复。


妈妈越惩罚,丽塔就越报复,这就是惩罚的结果。


不幸的是,孩子可比大人更顽强、更有耐心、办法更多、心思更多,结果就是父母崩溃,摇着头悲惨地大叫:“我真不知道该拿你怎么办!”


惩罚,或者说权威的信念——“听我的话,否则你就……”——必须被相互尊重与合作替代。一个好的引导者应该鼓舞他的跟随者,激励他们做出符合情况需要的行为,父母也一样。孩子需要我们的引导,当他们确定我们尊重他们,也尊重他们自己做决定的权利,他们就会接受我们的引导。打孩子是对他们尊严的极大侮辱,而妈妈也没有尊重自己,事后尤其会感到内疚后悔。
不去探究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

【案例4】

六岁的博比坐在桌子前面用蜡笔涂色,妈妈在旁边计划一周的食谱。博比开始用一只脚踢地板。“别踢了,博比!”妈妈生气地说。博比耸耸肩,停了下来。没一会儿,博比开始用两只脚踢起来。“博比,我说了,不要再制造噪音!”妈妈又呵斥了博比。他又安静了一会儿。


但没两分钟,他又开始踢地板。妈妈一下子把笔摔到桌子上,打了博比一巴掌,大声吼道:“我说不要再踢了!你为什么总干让我生气的事呢?你为什么不能安安静静地坐着呢”

在博比的例子中,妈妈很生气,而博比没有意识到会让妈妈生气。博比有一个背后的动机理由,妈妈对博比吼叫和打他,能让博比感到成功,因为那一刻他得到了妈妈完全的关注。博比并不知道自己有这样的动机,但他的行为无意识地被这样的动机驱使,一天不下百次。


妈妈的反应恰好符合博比的需要,他获得了关注,然后继续强化这个隐藏的目的。


所以,如果踢地板不会让妈妈生气,他还会继续做同样的事情吗?他早就放弃了。另一方面,如果博比安静地好好玩,这时候能得到妈妈亲切的微笑、满意的拥抱和赞美的言辞,那他也不会用捣蛋的行为去得到妈妈的关注。
所以,“如果我们想改变孩子的行为方向,必须先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否则我们几乎难以改变他们的行为。”
不去赢得合作而是压制孩子

【案例5】

九岁的帕特和好朋友正在用意大利通心粉做项链,妈妈带着十个月的兰迪进来:“帕特,帮我照顾一下弟弟。我要去接爸爸。”“噢!妈妈,他会把这里弄得乱糟糟的。为什么总要我照顾她?”“够了!照我说的做!”


妈妈刚走,帕特就狠狠地瞪弟弟,因为弟弟已经朝着他感兴趣的目标爬了过去。帕特使劲把他拽回来,给他一个玩具熊。兰迪把玩具熊丢在一旁,继续朝着放通心粉的盘子爬去。妈妈回到家时,兰迪在尖叫,帕特在大吼。妈妈立刻加入进来:“你怎么就不能好好照顾弟弟十五分钟呢?!”

妈妈说话的态度和急迫的命令,立即激起了帕特的不满。如果妈妈能静下心来想想,就会明白,如果她自己的朋友强迫她,她也会反感。
 

我们说话的语气和态度,是赢得孩子合作的重要因素。很多时候,我们能够察觉到,孩子之所以反抗,可能是我们提出要求的时间不对;也可能是我们要求的是孩子憎恶的事情。不论怎样,发生这些反抗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故意提高音量,希望这样可以压过孩子,战胜他们的反抗。


而事实上,我们这样反而增强了孩子的反抗程度。只要有礼貌就能赢得孩子的合作,我们可以用尊重孩子想法的方式,提出我们的要求。这样可以保持家庭和谐,减少不满,赢得合作。

*文章来自公众号:  助学联盟*图片: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热文

川普当选,竟会影响孩子的未来?!

☞“我差点把我2岁的女儿给害死了!”

当孩子不可理喻时,你需要狠心对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