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隆都老批局揭秘:窗户塑“孙中山”,花园种“华侨树”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哈燒茶書齋 Author 陈斯楷(毛毛呗)


\ hashaochasz /

▼▼▼

历史建筑摄影系列08


文/陈斯楷

图/陈斯楷(除注明图片来源外)


版权声明:本文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归哈燒茶書齋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经授权使用者需注明“来源:哈燒茶書齋”,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隆都镇仙地头村的“明德家塾”,建成于1931年,是澄海地区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侨批局——“福成批局”旧址。建筑占地六亩,体现了隆都侨宅“城堡式叠楼院落”的建筑特色,尤以门窗的塑造最为精彩。后园的“华侨树”缠绕五色“绶带”,牵系着海内外的骨肉亲情。


“隆式城堡”与“门窗博物馆”


澄海区隆都镇,海外侨胞9万多人,侨眷人口占总人口60%以上,村村有侨,在潮汕侨乡中有“侨之都”的美誉。二十世纪上半叶,海外致富的隆都人,在家乡兴建了一批侨宅大院,“岭南第一侨宅”陈慈黉故居最为闻名。而仙地头村的“明德家塾”,不但是隆都民国侨宅中很有代表性的建筑,也是澄海地区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侨批局旧址。


隆都的民国侨商豪宅,建筑规模宏大,风格独树一帜。建筑整体形态多是“叠楼”,即双层楼房,有些还出现了平屋顶;但形制固守传统,有明显的“主从格局”,突出中轴线。正门凹肚门楼与双层围墙通高,往往构造出西式圆拱,配合立面上的西洋柱式、门窗。建筑外部气势恢宏,内部体制严谨,装饰华丽中西合璧,堪称“隆式城堡”。


“明德家塾”由旅居泰国的许若明、许若德兄弟在1931年建成。建筑占地六亩,坐北向南。建筑框架为钢筋混凝土双层叠楼,建筑格局为典型的“驷马拖车”,正座、火巷、后包各设两道楼梯,二楼畅通全座。后包两侧各有一座更楼。有后花园和书斋。


从叠楼的屋顶俯瞰驷马拖车的一角。


明德家塾正门门楼为凹肚圆拱,由末代榜眼、清末民初书法家朱汝珍题写“明德家塾”匾额。匾额上方是一个八卦大镜,两侧开小窗。门肚装饰了彩色块状水磨石与嵌瓷“双凤朝牡丹”。在正门门楼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座火巷门楼,风格与正门门楼一致,上层辟为小阳台。


中西合璧的凹肚门楼与外墙。方立峰摄


明德家塾建筑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是门窗。粗略统计,建筑中超过八十间厅房的四百多扇门窗,有十五种类型的装饰组合形式,没有一扇门窗的装饰图案重复,犹如一座“门窗博物馆”。其中,窗楣的装饰主要运用嵌瓷、灰塑、木雕、彩绘等传统工艺;窗框一部分多为石膏线饰,也有做成石膏西洋柱式的;有些门窗上还会添加各种式样的“艺术匾额”;窗页大部分是当时澄海最流行的南洋蓝色调木窗或百叶窗。具有开创性的是正座的“防盗窗”,将通往二楼的楼梯建在窗户中,关上窗户,楼梯“消失”,起到安全防盗的作用。


融合西洋石膏柱式和“南洋蓝”色调的窗户。


一楼右侧青框小窗内隐藏的“防盗窗(门)”,关上窗户,楼梯“消失”。


在装饰题材上,这些门窗更是海纳百川:有宣扬道德伦理的家训格言,有表达美好寓意的戏曲人物、花鸟动物,有反映时代面貌的火轮汽车,有折射西方文化影响的洋楼教堂、马球运动等,有散发生活气息的本土特产狮头鹅,甚至有政治人物——先生。据明德家塾后人许柏浩介绍,明德家塾的主体建筑耗时10年营建,竣工之后,又用3年多的时间雕饰门窗。这种不限工期、耗资巨大的“慢工出细活”,既是潮汕人文化性格中“精益求精”的体现,也是一场财富的直接展示。


富有传统文化意境的窗户。方立峰摄


描绘了马球运动的窗户。


窗楣灰塑孙中山的窗户,窗框点缀瓜果。


“福成”见证隆都侨批业演义


明德家塾的主人许氏兄弟,在泰国和汕头埠经营“许明发信局”与“许福成批局”。他们在隆都兴建的“明德家塾”,除了作为国内家眷的居处,还有另外的功能:作为批局的在隆都的投递站点。


泰国许明发信局侨批,寄至隆都后溪,隆都许福成批局分送。图片来源《汕头埠侨批业》


批局,又叫批馆、信局、侨批局、批信局、银信局、汇兑信局等,是为海外华侨寄递侨批的民间机构。“批”在闽南方言中是“信件”的意思,但从侨批局的别称“银信局”和“汇兑信局”就可以看出,侨批中不仅包含了“信”(家书),还有更为重要的“银”(汇款),“银信合封”,是侨批最重要的属性。


根据《隆都镇华侨志》记载,从1893年至1949年,隆都人在泰国、香港共开设了11家侨批局。1916年,许若明、许若德兄弟在泰国三聘街创办的“许明发信局”,是海外“隆属”侨批局的第四家。


曼谷三聘街旧景。三聘街俗称“侨批街”,侨汇经营最高峰时,开设在这条街上的批局有78家。图片来源《东南亚华人与侨批》


1920年,汕头“许福成批局”成立。许福成批局与许明发信局联号,接收泰国侨批,投递至饶平、澄海、潮安、潮阳、揭阳。1940年以后,增收泰国泰兴裕、荣德泰、繁荣、陈华兴、长兴利、裕兴盛6家批局的批信,投递范围扩至留隍。


汕头许福成批局成立后,在隆都仙地头设立投递局,除了投递汕头本号批局的侨批之外,还投递汕头联号批局协成兴、钟荣顺、义发、万丰发的侨批。1931年,明德家塾竣工,许福成批局迁入。批局的办公地点设在左侧护厝的二楼,雇用的批伙(送批人员,俗称“批脚”)都是仙地头人,居住在前座二楼,包食宿。在清末至民国,设在隆都的11家侨批局当中,仙地头许福成批局的办公环境、福利待遇都首屈一指。


许氏后人指出福成批局的办公地点,在左侧护厝的二楼。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海上汇路中断,南洋各国的侨批从业者冒着战火开辟出一条从越南芒街至广西东兴镇的“东兴汇路”。当时,批款在兵荒马乱中长途辗转,险象环生。广东省银行属下批局的批伙穿着军装,真枪实弹解款;汕头市侨批工会理事长、隆都人许自让(万兴昌批局经理)任侨批武装队队长。


隆都万兴昌批局在汕头的产业,位于旧公园左巷4号。


泰国许明发信局收揽的侨批就通过东兴汇路投递。许明发批局负责人许玉声亲自携带金条,从曼谷出发,经过泰国东北部,渡过湄公河,翻越老挝山脉,乘车到达越南河内,将黄金兑换为国币。再乘车至海防,乘船两夜至芒街,进入广西东兴镇,将国币交给中国境内联号,经韶关——兴宁——揭阳,这些侨批终于送到汕头许福成批局。


抗战后期东兴汇路境内邮程。图片来源《铁蹄下的“东兴汇路”启示录》


在仙地头,许福成批局的侨批由许家人自己分拣。下午抵达的侨批,隔天清晨就要派送,于是,夜晚的明德家塾总是灯火通明地忙碌着,年幼的批局后人们趁着光亮通宵游戏,成为仙地头一景。天蒙蒙亮,派送的批伙已经整装待发。有时候,许福成批局会先垫资安抚收批家庭。这种将客户放在首位的做法使它赢得良好的业界口碑。


抗战胜利后,海空邮路恢复。海外侨胞迫切希望能与家乡侨眷迅速地互通信息,潮汕侨批业发展再次进入高峰。《潮州志·实业志》记载,1946年,潮汕地区侨批局恢复和发展至131家,批脚队伍也相应扩大。1948年,汕头市共有602名批伙登记在“汕头市侨批业同业公会会员批伙领取证明书名册”中,其中隆都批伙有109人,占汕头登记批伙总数的六分之一,反映了隆都侨批业的兴盛。这109人中,有18人为许福成批局的批伙。



热带植物园中的“华侨树”


许福成批局的创始人许若明(1872-1954),隆都镇前沟村人。根据明德家塾正屋大厅中的碑文《许氏若明公六十年祭》所记,许若明父亲早逝,遗下寡母弟妹,生活困苦。1890年,刚刚成年的许若明独自赴泰国谋生。


泰国是隆都人过番的首选目的地,据《隆都镇华侨志》统计,侨居泰国的隆都人,占海外隆都侨胞人数的90%。早期的移民,往往从事店员、职员、小商贩、搬运工等职业,稍有积蓄后多从事商业贸易,且几乎涉足所有行业,充分体现了潮汕人的经商头脑和拼搏精神。


许若明通过第一份职业“厨师”在泰国立足之后,转向经商,先后创立许明盛纱布行、明裕兴火砻。因业务需要,在泰国曼谷三聘街、汕头德里街、隆都前沟村仙地头开设侨批局。其中,泰国的许明发信局营业至1958年,汕头与隆都的许福成批局营业至1953年。


许若明从做厨师时起,就将每月的工资十铢银(大洋六圆)全部汇回家中,家族亲情之深可见一斑。致富之后,受落叶归根思想与一战后侨商买地置业热潮的影响,许若明决定在家乡修建“明德家塾”,这个名字来源于许氏兄弟两人的姓名。家塾建设时所用的资金(龙银)和建材,都由轮船从泰国运回。家塾生活所需要的日用品,如大米、火炭、被子、厨具,也由泰国舶回。


门楼内匾碑记,记述了修建明德家塾的缘由和期望,落款“民国廿年若明”。方立峰摄


《许氏若明公六十年祭》记叙了许若明在家乡的善行,他长期扶养乡中孤寡,资助宗族青年,逢荒年施粥施米。明德家塾后花园的书斋,聘请了四位老师,为附近乡里的儿童授课,家塾同时也是一座“私塾”。


后花园中的书斋,色彩明快,颇具热带风情。


明德家塾的后花园,原先有假山、水池,是一座清幽的中式园林;同时,它又是一座“热带植物园”,园中除了龙眼、荔枝、香梨、香蕉、石榴、桑葚、桃、李等果树,最引人注目的是从泰国移植来的莲雾、人心果(红毛梨)。近高、树龄80多年的莲雾,树根缠绕彩绸,包裹得五颜六色——这是许家后裔为它们穿上的“树衣”。


许氏兄弟共繁衍子孙十四房,侨居海外者两百余人。每年的清明、冬至,海外子孙回乡祭祖,都要来到后花园中,为莲雾们系上一道彩绸,代表着披上“绶带”,泰国华侨称作“加冠”。为家乡的莲雾加冠,寓意加官晋禄也不忘本,这是对许若明一辈人的故土情怀的延伸。因为这个独特的传统,莲雾在隆都被称为“华侨树”。


缠绕五彩“绶带”的“华侨树”——莲雾。



参考文献

《潮汕侨批业的历史见证者——福成批局旧址“明德家塾”》

《隆都镇华侨志》(汕头市图书馆馆藏:潮汕地方文献阅览室;索书号D634/7482)

《许氏若明公六十年祭》



致谢

提供线索的陈月莹女士

接受访问的许柏浩先生

提供建筑知识顾问的黄燕虹女士




汕图书香

扫码看书 百城共读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五期

第六期

第七期

第八期

第九期

第十、十一期

第十二期

第十三期

第十四期

第十五期

第十六期

年度合辑


悦读 悦听 悦览 码上同行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五期

第六期

第七期

第八期


汕图广播

市图书馆入藏郑明标先生赠书

市图书馆开展“服务进企业”活动

冬至 | 白天最是时光短  凛冽寒冬早归家

中国10座设计感超强的城市图书馆

尾囝弟,徛厝耳——“尾”字趣谈


微信公众号


阅读推广公益行动

资源展示平台

汕头市图书馆

数字阅读平台


官方微博

@汕头市图书馆


网址

www.stlib.net


电话

0754-88943002(读者服务部)

0754-88943017(信息咨询部)

0754-88943020(办公室)


地址

广东省汕头市长平路11街区时代广场内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