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扫码阅读】10本可以当故事看的科普书


大到行星,小到病毒;长到光年,短到纳米;可爱如大熊猫,娇嫩如含羞草。看得见的无垠宇宙,看不见的思维意志,让人困惑,让人着迷,让人生出探索的欲望。

那就让我们插上科学的翅膀,翻开本书单,一边看书,一边领略世界的缤纷多彩吧。


01  吴国盛 《什么是科学》

科学史家吴国盛在本书中对科学的本质做了更深层次的追问、研究和总结。作者辨析了国人对科学概念的种种误解,追溯了科学在古希腊的起源,阐述了数学化、机械化的世界观以及基督教的若干思想在现代科学崛起中的作用,并评析了博物学传统在现代科学谱系中的位置。

本书对于国人正确理解科学的本质,具有正本清源甚至启蒙的意义。

很久以前,人们认为地球是平的。过了许多年,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指出,太阳在不同纬度上会投射出长度不同的影子,进而推测地球不是平的,是个球体。

又过了许多年,牛顿的引力理论预言地球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现在,这个预言被证实了,地球是一个赤道略微凸起、两极稍扁的扁球体。

从地球是平的到地球是球体,再到地球是一个扁球体,科学就是在逐渐修正错误的过程中逐渐逼近真理。

 ……

02  刘进军

《人类昂首奔赴太空的119个伟大瞬间》

这是一本描述人类伟大“飞天梦”的科普读物,也是一部简明而系统的插图版航天史。

航天领域研究专家刘进军俯身力作,以时间为序,全面评述了有史以来人类奔赴太空探索的119个里程碑事件,图文并茂地讲述了许多惊心动魄的航天故事。本书视野开阔,文笔生动,科学性与专业性兼备,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是一本能够激发少年读者科学兴趣,启迪人生梦想,有益有趣的优秀儿童科普书。

1957年11月3日,苏联宣布“卫星—2”号发射成功。小狗莱伊卡环绕地球一圈的时间为103分钟,无不适反应。在失重状态下,莱伊卡照样进食、饮水、吠叫。按照计划,莱伊卡一直活到1957年11月7日,在吃了最后一顿含有剧毒的晚餐后,安静地死去。

但是,2002年,俄罗斯科学家首次披露了一个惊人秘密!莱伊卡其实并没有像官方声称的活得那么长。根据当时的医学传感器显示,太空舱内温度高达40℃,但为莱伊卡降温的电扇压根儿不起作用。飞行五小时后,莱伊卡的脉搏渐渐消失,最后完全没了生命迹象。

时至今日,莱伊卡仍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太空狗。作为第一个环绕地球飞行的地球生物,它首次证明了地球生物在失重状态下仍可以生存,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航天医学和生理信息。

……

03  卢昌海 《经典行星的故事》

本书是科普作家卢昌海的“太阳系三部曲”之一。讲述了太阳系六颗经典行星最为人们所关注,亦即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特点,如地球是否独一无二,火星是否存在生命痕迹。

在追问相关问题时,对不同的理论猜想进行了条分缕析、抽丝剥茧的分析、比较,并为好奇的读者留下继续思索的空间。语言生动风趣,内容严谨翔实。为读者带来大量天文学知识的同时,也送来科学思维的乐趣。

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哪一颗呢?是水星。水星水星,听起来挺浪漫,好像遍布蓝色的海洋。真要到水星上的话,对不起,海是没有的,连大气都没有!

水星离太阳太近了,太阳烘烤产生的高温,会让上面的气体很快散失掉。而且呢,水星的质量也小,差不多十八个水星,才抵得上一个地球。质量小,引力就小,不容易把大气层束缚住。

没有大气层,会怎么样呢?厚厚的大气层,能有效调节行星的温度,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没有大气层的行星,温度就像脱缰的野马。

行星的轨道是椭圆的,和太阳的距离也有近有远。离太阳最近的时候,水星白天的温度高达430℃,离太阳最远,白天温度也高达280℃。而到了晚上,水星温度则骤降到零下180℃左右。

水星的昼夜温差,轻轻松松就可以达到500℃,是太阳系所有行星中温差最大的,堪称冰与火的世界。

而且,没有大气层,也就无法对光进行散射,直接面对的是黑洞洞的宇宙。也就是说,无论白天黑夜,水星的天空都是黑的。如此看来,水星之旅并不是一个浪漫的选择。

……

04  郭子政 云国宏 《那么小,那么大》

纳米世界虽小,个中别有洞天。作为从事纳米科技研究的一线科学家,作者以严谨而不失风趣的笔触描绘了常人看不见的风景,展示了纳米材料的种种神奇物理效应和特性,深刻解读纳米技术的内涵、应用和未来。

纳米技术关乎国计民生,在广告宣传中更是屡见不鲜,有时难免令人疑惑其中真假。本书不仅普及纳米研究最新进展,更是一部难得的正本清源之作,向世人澄清了纳米技术的神话与现实。

魔术师刘谦曾表演过著名的魔术“斗转星移”,他可以让一枚硬币在严丝合缝的杯子里面“跑”出去,有点类似于“穿墙术”,而纳米金的“穿墙术”却不是魔术,而是事实。

以半导体材料砷化铟为例,当它和金处于稳定结构时,金会围绕在砷化铟的周围。但加入另一种含有金的物质时,金居然会穿越到砷化铟之间,这只能发生在纳米的尺度上。

纳米金为什么会拥有穿墙术呢?因为在纳米尺度,原子都非常活跃,摆脱束缚、出现在其他位置的概率大大提高,大块材料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纳米尺度都有了可能。这种穿墙现象其实是原子扩散现象造成的。

通过纳米金,我们看到了纳米材料的性质有多么不同。

……

05  谢伯让 《大脑简史》

作者以亲切诙谐的拟人口吻,从40亿年前的第一个细胞开始,抽丝剥茧,带领读者浏览进化的长河,生物体为了存活使用的种种策略。将大脑的形成比喻成一场身体资源竞逐的战役,神经系统为了抵抗外在艰困环境,不断“结党营私”,突破各种生死关卡,最终形成了大脑……

明天去图书馆看书,还是约朋友吃饭呢?今天晚上去运动,还是看电视?还有现在,是继续躺着玩手机,还是爬起来辛苦工作一会儿?

每当我们想这想那、犹豫不决的时候,脑子里就好像有两个小人在打架。这个说轻松一下吧,别太累,明天再好好奋斗;那个说不行,你要为以后考虑,眼下不努力,以后有的是苦头吃。

这是什么呢?这就是“自由”和“自律”。每天,这两个家伙都在影响你的判断、决定。在脑科学家看来,这两个一直在拼杀的小人,在我们的身体里真的存在,就是基因和大脑。说起基因和大脑的较量,话就长了,长到什么程度?不开玩笑,要比人类的历史长、比恐龙的历史远。

 ……

06  赵良冶 《熊猫中国》

由于残酷的生存法则,大多数远古动物都被自然淘汰,灰飞烟灭,被誉为“活化石”的大熊猫却是少数幸存于世的动物。黑白分明、圆脸大眼、灵动调皮的大熊猫如何跨越八百万年的时光繁衍至今?

作家赵良冶追寻大熊猫足迹三十余年,数十次深入一线,参访百余位学者与民众,用大量一手资料和珍贵图片,全景式地再现了大熊猫被发现的全过程、以及中国保护、研究、驯养和野化大熊猫的艰辛历程。大熊猫,比人类更早地见证了这个地球的漫长变迁,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堪称一部传奇。

请跟随作者走进遥远的夹金山,一起探寻熊猫世界中发生的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野外的大熊猫,偶尔会产下双胞胎,可熊猫妈妈却只养育其中的一只。在熊猫基地,为了能让双胞胎大熊猫都活下来,饲养员们用上了“调包计”。熊猫妈妈喂幼崽时,两位饲养员就在边上耐心等着。

看幼崽吃得差不多了,一名饲养员端上蜂蜜,转移熊猫妈妈的注意力;另一位趁机用手中的幼崽,换下已经吃饱肚子的幼崽。马大哈的熊猫妈妈,浑然不觉怀中的宝宝已经被换了。这样,两只熊猫宝宝就能轮流吃到母乳,一起健康成长了。

……

07   颜展敏《早安!我的植物邻居》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居住小区植物书,作者是一位孩子母亲,也是一名植物达人,以淡净文字、水彩插图为我们描绘了50种生活中常见的绿色植物。

散文笔触清新,科普介绍严谨,有如一位老友在你耳边述说植物世界的故事,引领我们留意就在身边静静绽放着的那些最美好的生命——融入自然,可以从身边开始。本书是一本难得的、贴近生活、语言优美的科普图书,可以帮助引导孩子走出家门,观察身边的植物,体验自然之美,感悟生命之可贵。

你看,小区那些高大的树木下,皆是一片绿草茵茵。小朋友的玩具球滚到草上,那小草就立刻把叶子收起来了。是什么草这么神奇呢?

没错了,这叫含羞草。在自然界,植物与动物是不同的,没有神经系统,没有肌肉,感受不到外界的刺激。但含羞草是个特别的存在,只要接收到外界的信号,它就会将小小的叶片收缩起来,看起来就像害羞的小姑娘遇到了陌生人一样。

为什么会“怕羞”呢?因为含羞草拥有一种叫“叶枕”的部分。在长长的叶柄与枝干之间,或者羽叶与叶柄之间,有一处忽然肥大起来的部分,这个部分就叫做“叶枕”。

叶枕的作用是很大的,它可以贮水、调节叶片的方向,比如晚上水分充足时,叶片就是直立的,白天水分不足时,叶片就展开。在叶枕的下半部,有一些感受细胞,它们很容易接受刺激,只要受到轻微的触动,细胞下部的水分就会迅速向上或两侧流去,因此,叶柄便垂了下来。

一片含羞草的叶子在受到刺激时,会产生一种生电物,这便于把刺激信息传递给其他叶子。附近的叶子在接收到信号后,也跟着很快合拢起来。

……

08  卡尔· 齐默《病毒星球》

早在人类出现之前,病毒就占领了这颗星球,历经高温、酷寒或干旱等极端条件,到现在病毒仍然无处不在,抗生素或感冒糖浆等用来对付它们的小玩意,更是无法伤及病毒毫发。

不可否认,病毒是自然创造的冷血杀手。甲流、埃博拉、SARS,这些病毒让人类措手不及,它们本来只攻击蝙蝠、老鼠或鸟类等,怎料自然演化无意之间将人类写进了病毒的黑名单。尽管疫苗不断更新,但演化的力量让病毒一次次地突破我们的防线。

这本书会让你重新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认识人类在万物中的位置。

大多数时候,我们和病毒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尽管病毒偶尔会在人类生活中找一些存在感,但造成的都是些小毛病。比如说引起普通感冒的“鼻病毒”就是其中一类。据估计,每个人一生和感冒搏斗的时间累积起来,有整整一年那么长。

鼻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与人类大概2万个基因相比,每个鼻病毒只有10个基因。但即使是这么少的基因,也能组合出奇妙的遗传信息。20世纪末,科学家已经确认了几十种鼻病毒的病毒株,这些病毒株基本来自A型人鼻病毒、B型人鼻病毒两大家族。

2006年,哥伦比亚大学的伊恩·利普金和托马斯·布里泽,又在纽约市民中有类似流感症状又没有携带流感病毒的人身上,找到了C型人鼻病毒。

这三类人鼻病毒的核心遗传信息都一样,但是,它们基因组中的有些部分却演化得非常快。这也意味着,人体针对一种病毒株生产的抗体,并不能和其他种类的病毒株表面的蛋白结合,那么,也就无法对它们进行识别和攻击。因此,人们每年都会被几种不同的人鼻病毒株感染。你看,简简单单的遗传物质,却能躲过免疫系统的截杀,不得不说病毒真的太狡猾了。

……

09 王立铭《生命是什么》

本书是一本讲述40亿年生命进化历程的科普书。作者将复杂深奥的生命科学知识,简化为物质、能量、自我复制、细胞膜、分工、感觉、学习、社交、自我意识、自由意志十个概念,由此构建起一座辉煌有序的生命大厦。逻辑清晰,悬念迭出,为读者奉献了一出精彩纷呈的生命场景大戏。

咱们都知道,盖房子得用砖。生命这栋摩天大楼能拔地而起,自然也离不开砖。但是,那些砖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早在18世纪时,就有科学家想过。当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原子论认为,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颗粒的重新排列组合。

 一百多年后,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在酿造啤酒的过程中,首次发现了微生物,巴斯德由此推测,微生物能够引起生命现象。斗转星移,到了20世纪中叶,两位美国化学家进行了著名的米勒—尤列实验。实验的结论是,氨基酸分子是构成生命的最基础元素。

换句话说,氨基酸分子,就是咱们要找的砖。

现在,摩天大楼有了砖,但还缺少一位建筑师。那么,创造生命的建筑师是谁呢?为了找到这个答案,生物学家们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做实验了。

到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迈尔霍夫和希尔经过实验证明,葡萄糖是生命的能量来源,而且葡萄糖很好获取,米饭、玉米等日常食物里,都富含葡萄糖。时间一晃,来到了20世纪中期,生物学家们发现,在生物体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会被聚合成三磷酸腺苷分子。这个三磷酸腺苷分子简称ATP。随后,ATP分子会再催生各种生化反应。

这就是说,ATP相当于是一种能量货币。有了它,地球生命就可以将各种能量先兑换成ATP存储起来,以后哪里需要它,再把它输送到哪里就行。

原来,ATP就是这栋摩天大楼的建筑师!

……

10 吴军《全球科技通史》

本书是吴军讲解科技发展史的一本科普新作。全书分为远古科技、古代科技、近代科技和现代科技四部分,以信息和能量为核心概念,论述了几万年以来农业、工业、天文、地理、生物、化学、计算机、基因编辑等诸多领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凸显了科学、技术、文明、历史之间相辅相成、珠联璧合的关系。

作者既能对以往熟知的知识进行剖析和阐释,又能提炼出自己的新观点,准确抓住能量与信息之间互动关系,展示出科技叠加给人类带来的进步,以及对未来趋势的引导。行文简洁生动,学术严谨又雅俗共赏,为读者绘制出一幅科技驱动历史的恢弘画卷。

石油工业产出的汽油和柴油,一经登场就快速铺开,成为人类活动主要的动力来源,直到现在也是如此。石油工业的其它一些产物,也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

二战期间,德国因为缺少天然原材料,用人造革大量制作军服和军用品,比如军装、马鞍和武器的皮套,塑料扮演了人造革的主要成分。

合成橡胶的用武之地则是汽车轮胎。一战期间,英国切断了德国的天然橡胶供应,逼得德国不得不想办法以石油为原料合成橡胶。现在,全世界每年生产2500万吨橡胶,其中70%是人工合成的。

橡胶原本是自然界的产物,人工合成橡胶,算是对自然界的模仿。而尼龙,人类第一种合成纤维,自然界并没有这种东西,属于人类自己的发明。尼龙结实,而且非常有弹性,二战时美军用尼龙来制造降落伞;另一边,精明的商人用尼龙制造长筒丝袜,引起轰动,美国女人说什么也要来上一双。时尚的法国妇女则热衷于结交美国大兵,她们的目的是获得一块降落伞,拿去改成漂亮的衣服。

……


“科学精神不考虑知识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只关注知识本身的确定性,关注真理的自主自足和内在推演。

—— 《什么是科学》

扫码进入主题书单


汕图动态

三体宇宙 | QQ阅读  第二届三体主题征文大赛

“小橙子讲故事”:《凯文不会飞》《樱花明年会再开》《三只山羊嘎啦嘎啦》

【线上展览】艺术与阅读 | 瞬间与永恒——西方绘画与经典文学的浪漫相遇

【扫码阅读】悦读 悦听 悦览 码上同行第十三期书单

【新语听书】大数据时代,你的数据隐私该归谁?

线上资源

电子图书

扫码阅读平台

数字阅读平台

读联体平台

QQ阅读

连环画

超星电子图书

视听资源

博看有声

新语听书

少儿多媒体图书馆

超星名师讲坛

文献数据库

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

读秀知识库

博看期刊

广东省特色资源大放送  

线上展览

云展览

学习培训

维普考试服务平台

软件通

微学习

职业全能培训库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汕头市图书馆


网址

www.stlib.net


电话

0754-88943002(读者服务部)

0754-88943017(信息咨询部)

0754-88943020(办公室)


地址

广东省汕头市长平路11街区时代广场内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