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扫码阅读】知识广博,人才容易有趣、豁达

“葡萄美酒夜光杯”,这里的夜光杯是什么杯子?唐朝人说的“扇”,和现今有何不同?还有丛林里郁郁葱葱的植物,草原上奔跑跳跃的动物,无处不在的微生物,以至浩瀚的宇宙。大千世界,哪里都看得见美丽,哪里都找得到学问。
愿我们都是博物学家,知识广博,心胸开阔,做一个有趣且豁达的人。


“夜光杯

唐代诗人王翰有一首著名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将士们喝酒用的“夜光杯”是什么东西?是夜明珠那一类东西吗,应该不是,夜明珠何等宝贵,应该不会用来做杯子,皇帝家还没有几颗。


不少学者推测,这玩意儿就是玻璃杯,没错儿,那时候已经有玻璃杯了。玻璃杯和葡萄酒都是西域传过来的东西,“葡萄美酒夜光杯”,应该就是普通的玻璃杯盛葡萄酒,和现在没什么两样,看起来十分搭调。不过仅凭猜测的话没有说服力,要摆出证据,实际出土的文物是最有力的证据。可惜很多东西空有一个名字,东西已经见不到了,这个时候学者就要去其他典籍里看有没有佐证。

有什么书记录了唐朝人用玻璃杯喝葡萄酒吗?还真有。这本书叫《杨太真外传》,讲的是杨贵妃的故事。当年李白入宫,写诗赞美杨贵妃,说娘娘你长得太好看了,举世无双,不排除李白有拍马屁的嫌疑。这唐玄宗和杨贵妃倒是挺高兴,他们让宫廷乐师演奏弹唱李白的这个诗歌,然后他们两人一边儿听曲子,一边儿饮酒取乐。


这段儿在书里是这么写的“妃持玻璃七宝杯,酌西凉州葡萄酒,笑领歌,意甚厚”。写得明明白白,杨贵妃拿的是玻璃七宝杯喝葡萄酒,虽然不知道这玻璃七宝杯长什么样子,起码能确定是一种玻璃杯子。


唐代王翰写的“夜光杯”,还有人说它有其他的典故。据说早在西周的时候,从西方进贡过来一种杯子,这种杯子能吸收月光,晚上把它放在院子里,到早晨这杯子就装满了水,喝起来甘甜香美,因此这种杯子就叫“夜光常满杯”。

我们揣测一下,王翰可能觉得,诗歌里面老老实实用玻璃杯有点low,“葡萄美酒玻璃杯”,有点儿普通,有点儿平淡,于是他用了“夜光杯”的典故,写成了“葡萄美酒夜光杯”,马上感觉闪闪发亮,瞬间高大上了许多。


再拓展一下,唐朝的玻璃杯虽然比不上传说中的夜光杯,但在当时,也是很不一般的东西。西域把玻璃杯当作宝物,进贡给唐朝皇帝。唐朝人用玻璃杯喝葡萄酒,很可能是带有异域情调的一种流行现象,一般人还消费不起。总之,“葡萄美酒夜光杯”听起来就珠光闪闪,透着一股贵气。在唐朝之后,文人再写“夜光杯”,我们就知道了,没什么了不起的,就是一只玻璃杯。


一“扇”核桃

白居易在他的《长恨歌》里,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派了一个道士升上天去,想把杨贵妃的魂魄找回来。道士果真把杨贵妃的魂儿找到了,但杨贵妃不回阳间,她托道士带自己的一些信物回去给唐玄宗,用来表达她对皇帝的思念之情。


杨贵妃托道士带回去了什么呢?白居易在《长恨歌》里面写得很清楚,“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意思是杨贵妃把金钗一分为二,一股自己留着,一股带回去给皇帝;把贵重的首饰盒儿也一分为二,一扇自己留着,一扇给皇帝。


在这儿有一个疑问,金钗一分为二这明白,发钗嘛,把它掰断,可不就分成几股了嘛;重点是这个盒子,不好理解,白居易说把这个盒子分成两半儿,注意他在这儿用的量词是“扇”,扇子的扇。这不对吧,“扇”怎么能和盒子搭在一起呢,“一扇盒子”“半扇盒子”,这像什么样子。

这个难题如何破解呢?有人读唐代的传奇小说,里面有一个小情节,说两口子吵架,正在气头儿上的妻子随手抓起盒子,去砸他的丈夫。在这里,书里用的措辞是,妻子抓起盒子的一扇扔向丈夫,他马上感到一种熟悉的感觉,这和白居易说的盒子很像啊,马上联系上下文理解,发现这妻子扔的只是盒盖儿,而不是整个儿盒子。


这下就和《长恨歌》、和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联系起来了。古代人用的盒子,绝大多数都是底和盖组成的盒子,“盒”这个字的本意,也是上面一个盖子,下面一个盛东西的器具,所以底也好,盖也好,其中的任何一个就是“一扇”。


人家杨贵妃的意思是,把首饰盒的盖子和底分开,其中一个给皇帝,这是一扇,剩下一个自己留着,这也是一扇。并不是把盒子粗暴地砍成两半儿,一人分一堆残骸。

同样是唐朝人写的一个笔记,里面也用到了“扇”,这段文字把小小的核桃吹上了天,它是这么说的,说“蜀后主有核桃两扇,每扇着仁处,约盛水五升,良久水成酒味醉人。”意思是蜀后主有两扇核桃,每扇能装五升水,时间长了,这水还能变成醉人的美酒。这牛吹得也是够大了。我们要注意的是,说到核桃,它用的量词是扇,一个核桃分成两半儿,一半儿就叫一扇。


所以这就有了两个可以互相证明的证据,唐朝人说两个对半儿分的东西,可以用“扇”这个字来形容。一扇核桃、一扇盒子,但我们现在已经不这么叫它们了,不过还能找到痕迹,我们依然说“一扇门”,不说“一个门”,因为最早两扇的门才能叫门。而且我们现在管只有一扇的门,也叫“那扇门”。这说明“扇”这个字的意思,在现代社会已经有了变化。


兔子 蟾蜍 月亮

关于月亮和兔子,把它们两个最早扯在一起的应该是古印度人。有个传说是这么说的,说印度有个很牛的神,世上所有的生灵都是它的信徒,有一天,这个神想试一试兔子、狐狸和猴子这三种动物是否足够善良,于是它变身成了一个老人,分别请求这三种动物来供养他。


没过多久,猴子从林子里拿来了果子,狐狸从河里捞来了鱼,这两位都干得不错,兔子呢,它什么也没拿来,不过它跳进了火里,把自己烧死了,意思是用自己来填饱老人的肚子。神很感动,于是它把兔子放到了月亮上,目的是让天下众生都看看,学习学习先进典型,争取大家都进步。


这个故事出自哪儿呢?能考证到的最早出处,是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这说明月亮里有兔子的传说,至少在玄奘的时代就有了,而且这只兔子身上有明显的佛教烙印。


不过,有另一种证据似乎不支持这种说法。早在战国末年,《楚辞》里面就提到了月亮和兔子,有一段文字是这么写的,“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什么意思呢?大意是说月亮的大小凭什么能一直变化,它又凭什么能孕育一只兔子在肚子里?

不管《楚辞》的这段话表达什么意思,有一点确实跑不了,那就是它说月亮里面有一只兔子。这个说法起码在战国时期就有了,比唐朝的玄奘早得多。这似乎说明,月兔的传说在我国是土生土长的。《楚辞》白纸黑字写到了月兔,这可是佛教传入中国三四百年前的作品。


学者们不敢打这个保票,为什么呢?这帮学者的考虑是,《楚辞》诞生在楚国,在今天中国的南方,楚国从来就有一套自己的信仰和传说,与北方中原地带的文化很不相同。月亮里有兔子的传说,有可能是民间自发传过来的。印度先有,经过现在的云南、广西,再传到了楚国,于是《楚辞》里面才有了那样的描述。一帮学者强调说,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个问题还有争议,我们只能先放下。看另一个问题,我们有没有自己的关于月亮的传说呢?当然有。这回和月亮搭档的变成了蟾蜍,也就是蛤蟆。关于蛤蟆能找到的最早的文字记录,是《淮南子》,汉武帝年间的一本儿书。它说:“月照天下,蚀於詹诸。”意思是月亮里面有一只蟾蜍,它要吃月亮,所以才会有月蚀这种现象。

《淮南子》还记载了另一个知名度很高的故事,就是嫦娥奔月。嫦娥的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拿来了不死的神药,嫦娥把药偷吃了,飞上天跑到了月亮里面。本来这个故事和蟾蜍一点儿关系也没有,但古人是很有创造性的,仅仅过了两百年,东汉人张衡和王充写的东西里面,就把这两个传说合二为一了,说嫦娥奔月之后,变成了蟾蜍,那只蟾蜍就是嫦娥。


美丽的嫦娥成了蛤蟆,够让人糟心的。魏晋和唐朝的文人开始把嫦娥变成美丽的寡妇,同时可能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再给她配上一只玉兔。李白就说了,“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从此,嫦娥和玉兔的基本搭配就算确定下来了。月兔传说的故事里有佛教传说和道家神话的相互结合,也说明我们文化的巨大包容性。



推荐书目


我们看到的一个个普通的字,一个个从小听到大的神话故事,一个个从小到大用的东西,其实它们最初可能不是这个意思,不是这个样子。漫长的流转与变化,也正体现了我们文化巨大的包容性,我们民族不论经历多少苦难,优秀的文化基因总能融合保留下来,哺育一代又一代人。

扫码进入图书馆数字阅读平台

通过首页【主题书单】即可阅读本期内容

万千图书 | 一网读尽


汕图动态

好消息!市图书馆上线新“技能”,快来“刷脸”借书、“社保卡”借书啦!

知识竞赛 |《保护野生动物》线上竞答活动正式启动,快来参与吧!

【新语听书】暑假过半,如何用好教育部《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让孩子的暑期更精彩

【扫码阅读】建军节:回望共和国重大军事行动,千锤百炼,铁血军魂

【懒人听书】你有一份夏日书单待接收~

线上资源

电子图书

扫码阅读平台

数字阅读平台

读联体平台

QQ阅读

连环画

超星电子图书

视听资源

博看有声

新语听书

少儿多媒体图书馆

超星名师讲坛

众创课堂

文献数据库

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

读秀知识库

博看期刊

广东省特色资源大放送  

线上展览

云展览

学习培训

维普考试服务平台

软件通

微学习

职业全能培训库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汕头市图书馆


网址

www.stlib.net


电话

0754-88943002(读者服务部)

0754-88943017(信息咨询部)

0754-88943020(办公室)


地址

广东省汕头市长平路11街区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