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语听书】一场改变世界格局的决战,揭开长津湖战役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点击音频,边听边看

70年前,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我们牺牲了十余万志愿军战士,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其中有两位被授予特级战斗英雄荣誉一个是长津湖战役坚守阵地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另一个是上甘岭战役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

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杨根思,正如长津湖远不如上甘岭闻名

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平均海拔1200米,被称为“朝鲜的屋脊”。因为海拔高,10月就入冬了,最冷的时候能到零下30多度。

1950年,志愿军第九兵团和美军第10军在冰天雪地的长津湖展开了一场世界军事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长津湖之战。

10月8日,应朝鲜政府的请求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中国政府最终决定将东北边防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向朝鲜境内出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

(图片来源: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11月1日,历经战火洗礼、作风顽强、战功赫赫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作为第二批入朝作战部队。

第九兵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精锐之师,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都有这支部队的身影。第九兵团时任司令员兼政委宋时轮,是黄埔军校第五期的学生,许多名头很响亮的人物都出自这一期,像许光达、杨至成、张宗逊、赵尚志、陶铸等等。

毛泽东判断出,如果东线打得不及时,江界可能失守,美军将从东面威胁志愿军西线部队,西线志愿军完全可能处于敌东西两线部队的合围中。

于是,为了尽快赶到长津湖地区设伏,十五万将士只穿着又单又薄的南方服装就赴朝参战。

11月初,美军为了配合即将开始的圣诞总攻势,进行了大规模空袭,将朝鲜北部炸成了一片火海,使得本就仓促行军的第九兵团后勤补给极其困难,粮食、被服、弹药等物资无法运到部队手里。加上长津湖地区人烟稀少,部队只在雪地露营,因冻饿而产生的非战斗减员问题频繁出现。

志愿军战士们在冰天雪地宿营

(图片来源:抗美援朝纪念馆)

11月24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下令发起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并承诺战争将在圣诞节结束。

11月下旬,长津湖地区普降大雪,鸭绿江开始封冻。第九兵团的战士们很快就感受到了零下20度的冷酷,前进途中冻伤的人不断增加。

即使如此,第九兵团15万大军在几乎没有补给的情况下,在美军侦察机的眼皮子底下雪夜行军,创造了连续18天在崎岖山地平均日行军30公里的速度,于26日悄无声息集结在了长津湖指定的战斗位置。战士们为了不暴露目标,趴在雪地里静静地等待着第二天的总攻。

而他们的对手,是“联合国军”在长津湖地区的美国陆战1师、第3、第7步兵师以及韩国第1军团,共约10万人。陆战1师是在二战太平洋战场上与日军打过无数恶仗的第10军王牌劲旅,不仅实战经验丰富,后勤保障的水平更是远在志愿军之上,可谓是美国陆军当中的“天之骄子”。

11月27日,夜幕刚刚降临隐蔽在崇山峻岭中的志愿军战士向长津湖地区的美国海军陆战1师和步兵第7师发起猛攻。

长津湖以东的新兴里最早打响战斗,位于新兴里的美陆军第7师31团,曾因战功显赫,被伍德罗·威尔逊总统授予“北极熊团”称号,并亲自授予“北极熊旗”。

但当时的31团指挥官艾伦·麦克莱恩上校误以为志愿军在撤退之中,便放松了警惕,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志愿军会从天而降。

与此同时,长津湖以西的柳潭里的战斗也已打响。

战斗一直持续到28日,第二天早晨,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惊愕地发现,才一个晚上,不知从哪里突然冒出来10多万中国军队,把陆战1师和第7师,从北向南分割成了5个部分

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经过要图

(图片来源:抗美援朝纪念馆)

到了白天,美军又重新掌握了长津湖战场的主动权,在飞机和坦克的支援配合下,美军开始反击突围,想打通被截断的各部阵地。

29日拂晓,志愿军发挥近战优势,从多路攻入新兴里,战场上双方阵地混杂一团,前来支援的美军飞机也难以分清敌我,无法进行空中火力支援,于是志愿军愈战愈勇,大胆追击,将敌人分割歼灭。

新兴里之战,“联合国军”除200余人逃入下碣隅里外,其余全部被志愿军歼灭于后浦、泗水里地区。美军王牌“北极熊团”团长被击毙,其团旗被第239步兵团第3营通信班长张积庆缴获,如今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志愿军缴获的美军31团团旗

(图片来源: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美军31团成为志愿军击溃的最大的“联合国军”单位,也是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唯一一次成建制地全歼美军一个加强团。

在长津湖下碣隅里的外围地带,有一个叫小高岭的地方,距离长津湖两三百米,既能截断柳潭里逃跑敌军的退路,又能阻击敌人下碣隅里、黄草岭方向的援军,是一处咽喉要地。

为此,小高岭便成了两军争夺的焦点。

29日拂晓,172团3连连长杨根思便带着一个排上了小高岭,准备阻止美军突围。

美军装备精良,陆战1师向小高岭发动猛攻,借着炮火优势,成功攻上小高岭顶部,此时杨根思身边只剩下十余人,弹药也所剩无几,杨根思率领剩余战士与美军展开殊死肉搏。

弹尽粮绝之际,已负伤的杨根思抱起仅有的5公斤炸药包,拉开导火索,从阵地上一跃而起,奋不顾身地冲进敌群,与冲上小高岭的敌军同归于尽。

“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

(图片来源:抗美援朝纪念馆)

杨根思用他的生命实现了他的诺言,率部坚守小高岭,成功拦下敌人9次攻击,他牺牲以后,172团守东山主峰的3营和1营、2营全线出击,将美军赶往黄草岭方向。

30日一早,美军改变作战计划,陆战1师开始了长达125公里的艰难后撤之旅。

长津湖一役,志愿军也付出了巨大代价,由于天寒地冻,当冲锋号角吹响的时候,很多志愿军战士仍保持着瞄准伏击的姿势,他们全部化作了晶莹的冰雕,再也没能从雪地里站起来。

58师172团的一个连,在水门桥附近一个山头上伏击美军,但突围的美军发起冲击时却没遇到任何抵抗,到了山顶才发现,仅剩的50名战士已经全部冻死在战壕中。

59师177团2营奉命夺取柳潭里以南9公里的死鹰岭,阻击美军陆战1师南逃,一夜之后,该营6连阵地没有任何动静,最后发现,125名官兵全部持枪俯卧战壕,保持着战斗姿势,冻死在高地上。

81师242团5连,在美军撤退途中设伏,战斗打响后却无人冲锋,因为他们已经全部冻死在出发阵地上,全连只有一个掉队战士和通讯员幸存。

志愿军同美军浴血奋战数十日,共歼敌13916人,予美军精锐陆战1师和步兵第7师一部歼灭性打击,打开了东线战局。而志愿军战斗伤亡14000多人,冻伤减员近30000人,战况之惨烈,使之成为一场双方无法遗忘却都不愿意回忆的战役。

12月3日,“联合国军”最终放弃越过三八线的“北进”计划,所有作战部队撤回三八线附近。

抗美援朝战争,成功终结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支军队,不论多么强大,如果站在世界发展潮流的对立面,恃强凌弱、倒行逆施、侵略扩张,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

愿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值此之际,让我们一起重温这段不该忘却的历史


RECOMMEND
推荐阅读
《长津湖》

作者:王筠

演播:刘慧

分类:军事文学

曾经发生在朝鲜战场上改变了世界格局的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穿着单薄的服装,拿着简陋的武器,饥肠辘辘,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无休无止的冲锋,在这种几乎超出了人类生存极限的恶劣环境下,中美两国精锐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与美国海军陆战一师展开的这场武器装备对比悬殊的战争,俨然已经超出了常规战争的范畴,更像是一场意志力的殊死较量。他们究竟是为了什么?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们前赴后继义无反顾的进攻?这究竟是对生命的漠然还是对生命的捍卫呢?一场震惊世界的强强对决,为何中美两国却共同选择了遗忘?其中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创伤?揭开这场冰火洗礼的尘封往事,感受一场震撼心灵之旅。

——The End——


主题书单

【主题书单】小学一至六年级推荐阅读书单,建议收藏!

【主题书单】在粤考察两天,总书记这些金句寄意深远(文末书单推荐)

【主题书单】超23万赞!青岛一幕看哭无数网友:这很中国!(文末书单推荐)

【主题书单】比《八佰》更惨烈的,是这段真实历史……(文末书单推荐)

【主题书单】2019年向全国老年人推荐优秀出版物(一)

汕图动态

延伸服务空间,推进分馆建设——市图书馆中共汕头市委党校分馆建成

【扫码阅读】七个普通人的故事,七个普通人的人生

【阅读推广公益行动】博看期刊推荐

【扫码阅读】深圳四十年,奋斗的四十年

【绘本小屋】100层的房子

数字资源

关注“汕头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打开“资源”,海量资源一手掌握!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汕头市图书馆


网址

www.stlib.net


电话

0754-88943002(读者服务部)

0754-88943017(信息咨询部)

0754-88943020(办公室)


地址

广东省汕头市长平路11街区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