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黎贡山下的天造之地——腾冲曲石

2017-07-15 保山新闻网


一个人远行
佛说是种修行
我愿在尘世中掠过繁华
去寻找那一方静土……

未翻越过高黎贡山,都不好意思说看过俊山秀水。未到过腾冲,怎知道大自然的能力有多奇妙。不来曲石,更不知道中国劳动人民有多智慧……

偶然在一个地方公众平台上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保山腾冲境内发现了一座未被世人认识的风雨桥,是唯一仅存还在使用中的,才知道腾冲“曲石”这个秘境。所以我迫不及待,在一个周五早晨又整装出发,依旧是一人一车一个未知的目标地……

摄影/牛一手

摄影/牛一手

高黎贡山得名于景颇语。唐代及以前,景颇族的“高黎”(又叫高日)氏族部落居住在高黎贡山西麓的腾冲界头一带山区,人们把自己居住的地方叫“高黎贡”,“贡”在景颇语中,就是“山”。此后,人们把这条长大的山脉,称为高黎贡山。亿万年前,高黎贡山西南部的印度洋板块,与其西北的欧亚板块漂移相遇、碰撞结合,使高黎贡山从海洋深处崛起,形成云南西部一堵“壮观的墙”,并分割着亚洲最重要的两片地域: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高黎贡山最高海拔5128米,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以其独特的地理地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自然博物馆”。

摄影/牛一手

从云南保山出发,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了腾冲市曲石镇。曲石镇位于腾冲市北部,高黎贡山西部,地势东高西低,属半山半坝、丘陵河谷地区,立体气候明显。有最为世人熟知的“黑鱼河景区”、“柱状节理”及“火山群”等地质奇观。一进镇子巨大的人工仿制柱状节理广场就呈现眼前,当时不知道是仿制品,手机咔嚓了几张发到朋友圏显摆一下。朋友回复;“这是水泥做的”瞬间石化。

询问了镇子上许多个过往的当地人,竟然都没人知道那座风雨桥的具体位置,翻阅第一报道此桥的那篇文章也没有很详细的说明。一时茫然了。


开启寻找风雨桥“坎坷”之路

一个多小时的寻问后,终于在一个村线营运驾驶员口中得到可靠线路。驾驶员就是跑这个地方的班线车,马上人满要走了,让我跟着他的车带我去,千谢万谢终于松了口气。

车子离开曲石镇沿着乡村小道蜿蜒盘行。向高黎贡山深处驶进。从曲石行驶近一个小时,小班车到达了他的终点。驾驶员热心的过来给我介绍还要怎么怎么走才能找到那座桥,我听的云里雾里的,这时车上一个帅小伙走了过来,告诉我他就是那个地方的人,他可以带我去。这时候我突然觉得这个世界毕竟还是好人多。

谢过驾驶员小伙上了我的车,我们开始攀谈了起来。原来这座桥所在的位置就在他家不远的地方。嘿嘿,太幸运了。

继续行驶了四十分钟左右,在向导小哥的指引下转入了一条狭窄的土路,非常狭窄且泥泞。车子在艰难的前行中到达了一个叫柞木村的地方。下图中左边这棵就是有着七百多年树齡的柞木树。国家二级珍贵树种,中国东北林区中主要次生林树种。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各地,华中地区亦少量分布。在俄罗斯、日本 、蒙古及朝鲜半岛也有分布。此树高24m 胸径240cm,处于西南地区的云南属稀有树种。七百年的古树护佑着柞木村世代在此生活的人们。有幸在这深山中遇见真身也算不枉此行。

过了这个村子,没走多远,车子就不能再继续前行了。必须徒步。背上拍摄设备,向导小哥看我的东西实在太多,主动过来帮我减负。我们就这样顶着烈日开始向着目的地出发。太热了。因为此地处于一个深山峡谷之中,空气潮湿且闷。没走多远我已经是汗如雨下了。

摄影/牛一手

终于来到江边。在一拐弯遇到当地两位老者,主动上前打招呼。并询问了老者关于即将见到的风雨桥的由来。经过一番交流,揭开了这座让我翻山越岭来看她的神秘面纱。

“九村桥”1950年由附近九个村子的村民棸财力、物力、人力共同建造。1952年3月18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当初建设此桥目的是因为方便龙川江两岸九村村民们出行。这也是当时两岸村民去往曲石、腾冲和保山唯一的过江通道。后来本地大家都改叫“新桥”而并非第一报道此桥作者说的”民福桥“。难怪我在镇上寻问,大家都不知道”民福桥“在哪。太草率了!哈哈…… 特此更正。现在因为交通条件的改善,渐渐荒废。已经很少有人再走此桥了。

摄影/牛一手

龙川江发源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西北部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南部交界的高黎贡山,河源海拔约3400米,干流总长约312千米,流域面积约10820平方千米,江面宽40~300米,天然落差2600多米,属伊洛瓦底江水系,是伊洛瓦底江东岸一级支流,常年平均水量约为90万立方米,流经腾冲县、龙陵县和潞西市等10多个乡镇,在潞西市西南部与芒市河汇合后称为瑞丽江。

摄影/牛一手 航拍龙川江

告别两位老者,我们进入非常艰难的一段行程,在杂草丛生铺满枯叶的羊肠小道上沿龙川江而上,路上垫着涉水用的石头已经长满青苔。炎炎烈日和江水蒸发起来的热浪让我全免费桑拿热蒸,太难受了!路越走越隐蔽,有些地方几乎看不出路在哪里,向导小哥边过边等我。如果今天没有遇到小哥,单凭自己靠着一个极为简单的介绍,根本不可能找的到九村桥。喘息挣扎中走着,喘着……

摄影/牛一手

转过一道弯子,眼前豁然开朗,遥见风雨桥宛如飞虹一般挂在青山之间,横跨于龙川江上。体能值瞬间爆表,脚步也轻盈许多。奔走了近三百公里,只为见到你,心中的激动无以言表。


详解唯一仅存的“九村风雨桥”

摄影/牛一手

站立河滩上许久,任凭烈日当空曝晒。望着风雨桥,我入定了。终于在历尽“坎坷”后,见到蓝天白云下的九村风雨桥。“风雨桥”就是在桥面上用木板、椽子、青瓦修建起类似房屋的桥梁建筑,让通过的人免于风吹雨打日晒,故称为风雨桥。遥想当年,在没有任何现代辅助工具的情况下,在如此宽的河面上仅用木头,应用榫卯结构的技术就架起跨度这么大的桥梁。一眼望去,除了桥緣外遮挡风雨的木板被岁月风雨剥蚀显出陈旧沧桑外,依旧方便着周边村民及牲畜的过往。相比之下,这些年报道的桥垮事件屡屡发生,其中鉴定认定原因也是让人啼笑皆非。到底是科技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不知、不了……!

摄影/牛一手

虽然向导小哥一再告诉我这座桥现在仍在使用中,可以去感受一下走在上面的感觉。但我依然心存恐惧。一眼望入,桥内破败不堪,瓦砾零落一地。加上下面湍急的河水。对于一直生活在城市中的我,绝对是一次人生挑战。最后勇气还是战胜了理智,因为我千辛万苦不就是为他而来么?不走一次,感受一下。下面的文章咋继续?哈哈,说归说,确实很让人颤抖的,踏上木板就有咔吱咔吱的声响发出,感觉桥体也在江心中左右摇摆不定。心真的快要跳到嗓子眼啦!江风从木板缝隙中吹到身上,我不知是凉爽还是燥热。反正我脑门、手心一直在流汗……

摄影/牛一手

经过了十多分钟的适应,四肢不再那么僵硬,那么不协调了。木板铺成的桥道上,嵌入许多的马蹄印和其它动物的脚印及粪便。走到桥体弧度最高点往下望去,感受着历史的文化底蕴,也对当年设计者的智慧惊叹不已。整座桥体除了后期加固的一条不算粗的缆绳和当时用来联接桥墩的四条铁链外,全都是木条、木板。太神奇了!

九村风雨桥,随着野猪箐那风雨桥的消亡。成为腾冲市境内唯一现存并且还在使用中的最后一座风雨桥,很有历史保存价值。本组灵感图文也成为网络上首次全面详细介绍该桥和呈现给大家多方位图片的乐途发布作品。唯一可惜的是原本盖顶的青瓦顶因破损严重,后期修缮时换成了铁皮顶。虽然少了些许画面感,但增加了人文关怀。也保护了风雨对木桥的侵蚀。

摄影/牛一手

摄影/牛一手

透过沧桑看岁月流淌,风景依然……

摄影/牛一手

摄影/牛一手

摄影/牛一手

经过近四小时的拍摄,对九村风雨桥的记录工作也将告一段落。把无人机最后一次升上空,想对该桥做个全景记录时,阴霾的天空突然射出一道天光,不偏不移地照在九村桥上。我激动的有些晕眩,抖动的手指快速按下了控制屏上相机的快门。留下了这珍贵的一瞬间,留下了最美的风雨桥。

摄影/牛一手

风雨桥在风雨中伫立了近七十年,随着村与村之间交通的不断改善。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被人们遗忘在大山深处,龙川江上。静静地承受着风蚀雨浸,静静地任凭太阳从这端照到那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桥美 景美 乡情更美

拍摄风雨桥为避开强光的时间段,向导小哥一直从中午十一点陪我到了下午四点左右,而他也是刚刚才从昆明回到曲石,在回家的路上被我截获,其实也很累。而我只是出发前吃了早点,计划是到了地点记住路线。再出来找用餐的地方。但一入森林,风雨桥完全把我的魂给勾住了。为了不再往返来回折腾,拍摄一直持续到下午五点左右才收工。(在来看风雨桥的路上,我发现了一个很具规模的梯田。为了不影响介绍“九村风雨桥”我承认我藏私了。下面内容将用大量航拍图片给大家呈现也是鲜为人知的垭口苦竹园梯田。很值得你继续往下划动你的手指。此处不表)。

曲石距离拍摄梯田的地方有几十公里的车程,为了不耽误第二天一早的拍摄。我跟向导小哥询问本地是否有可认住宿的地方。小哥热情的收留了我,回到他家已经下午六点多了。小哥歇都没歇息一下,就忙着做饭。他家距离镇上二十公里左右,山里人赶趟集不容易,他父亲让他拿出一家人一周的肉来款待我,这份情着实让我感动。

摄影/牛一手

当晚留宿在向导小哥家,环顾这个山区家庭,其实也是相当不富裕。晚上发生了一件更让我好久没有这么尴尬过的事,本想着打扰人家就非常不好意思了。反正即使我返回曲石镇上住也是要花销。在聊天当口拿出几百块钱想略表一下心意。不然自己会感到不安的。那知小哥的父亲反应让我尴尬的同时又再次被纯朴的乡情深深打动。这个质朴的山区汉子说,“你来我们家住,我们很欢迎,也很高兴。但是你拿钱就是不尊重我们。如果你坚持拿钱的话,那就请你离开”我惭愧的收起了钱。一夜在感动中无眠……

摄影/牛一手    高黎贡山山叠山,云遮云

第二天一早,天刚亮时。我就悄然起床,收拾了东西。静静离开了这个深山中收留感动我的一家人,但愿我的这组图文宣传,能让腾冲的旅游规划早日开发到这个地方。给他们带来一点生活现状的改变。


高黎贡山中藏谧的宏大梯田群  “垭口苦竹园梯田”

从向导小哥家出来,车子在高黎贡山上行驶。昨天来的路上我就发现了这个梯田,因为当时正值中午时段 光比强 色彩表现不好,又因惦记着桥的问题,所以就计划今天一早去拍摄。早晨的高黎贡山云雾缭绕,空气清新到让你爱上用嘴呼吸,哈哈!打开CD找到张震岳的《思念是一种病》那烟熏嗓带伤感特有的磁感再配合窗外孤寂的旅途。每次一个人的旅行我都循环播放,享受歌中有景,景中有歌的感觉。

决定这趟旅行前,在网络上认真查找了关于腾冲曲石水平村与瓦窑村之间的这个梯田介绍及图片,只有极少数量正常视角拍摄的图片,但质量都不好,我暗暗窃喜中,因为本次出行,我无意中捡到了个宝:发现高黎贡山中藏着一个宠大的梯田群。

垭口苦竹园梯田距离曲石填十二公里,海拔1600米,从曲石镇进入023乡道行驶5公里过桥后右转向瓦窑方向直行。大约行驶15公里左右翻过垭口就到达苦竹园,有规模的梯田就集中以此。
到达垭口梯田时,天还没有大亮,从车上卸下装备,准备中,天气有点阴沉,置身于这壮观的场景,手痒痒了。放飞无人机,拍下了垭口苦竹园梯田的第一张图片。

摄影/牛一手

等待是一种煎熬,也是一种享受的过程。守候了一个多小时,太阳第一缕光芒翻过高黎贡山穿透云雾散射到了对面刚插上秧苗的田中,淡黄色的晨光,照亮了绿色的梯田,远处高低不一的小山丘在光线效果中更显得层次分明,让我产生了置身于普者黑与元阳梯田合二为一的绝妙画景中。

摄影/牛一手

再次放飞无人机,拍摄视频记录,爬升到四百米时,操作转向拍摄角度时,突然一个漂亮画面一闪而过,再次转回找到这个位置,公路上方的梯田在光线照射下色彩与光影把梯田勾画的层次分明,色彩艳丽。垭口苦竹园的梯田如果不使用无人机高空拍摄,一般拍摄角度下,根本无法发现她的壮观。

摄影/牛一手

摄影/牛一手

摄影/牛一手

惊叹如此壮观场景的同时,也感受到山区人民的生存不易。所有梯田都是劳动人民为生存用智慧创造出来的奇观。如此庞大的梯田凝结了多少辈人的心血,中国劳动人民是最杰出的艺术家。

摄影/牛一手

摄影/牛一手

摄影/牛一手

云南就是这样,山有多高,水有多高。高黎贡山不但是神秘的山,也养育着在此休养生息所有生灵。途中遇到正在梯田中插秧的村民。一排排绿阴阴的秧苗,为来年种下了收获。

摄影/牛一手

摄影/牛一手

既然走进了高黎贡山就不得不说说高黎贡山普洱茶。高黎贡山上的云南大叶种乔木王古茶树,茶树生长在海拔2000米—3200米之间、云雾仙境,茶芽柔嫩,芬芳物质多,醇而不苦涩,经久耐泡。以树龄在1600年以上的一芽二三叶为原料,经过手工晒青,再加上普洱茶的特殊工艺制作而成。茶区海拔高、土壤为火山灰土,土层深厚肥沃,昼夜温差大,茶叶生长周期长且内含物质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高黎贡山茶回甘更持久等特点。

摄影/牛一手   妇女们正在茶园里细心认真的采摘台地茶

摄影/牛一手

阳光唤醒了沉睡的大地,一天的劳作又开始了,青山云雾飘渺,绿树环抱的农舍炊烟袅袅,老农手提硕大的水瓶,煞是夸张。牛跟在身后,从容的。出工啦!所有元素勾绘成一幅绝美的“世外山居图”不逊色于“富春山居图”因为那不真实。

摄影/牛一手

车子驶离了高黎贡山,穿过曲石镇来到著名的黑鱼河景区,寻找下一个目标“柱状节理”地质奇观。购票45元人民币进入黑鱼河景区,背上背着无人机,肩上挂着巨重摄影包。无心观赏黑鱼河秀丽景观。寻问了景区内向导去往柱状节理的路线,又是顶着让人窒息的热浪,穿过熙熙攘攘的游人,进入到一条火山石铺垫的通道。

据向导告知,前行一公里左右,即可到达景区。我怎么走着走着,越走越远,越爬越高。笔直的石梯让我几番挣扎,放弃吧!会出人命的。但一想,钱出了没见到自己寻找的景点,怕是说不过去。继续,一路上也没个人可问。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垂死挣扎,终于见到活的啦!哇,我爬到山顶了。咦!咋不见“柱状节理”?问了开餐馆的老板娘才知,我把路线走错了。爬山岔道处直行过桥就是“柱状节理”景点。当时我真是生无可恋,千辛万苦爬上来,竟然重现一出南辕北辙的经典大戏,我是主角。本故事纯属真实,绝无虚构。一看时间,也到饭点了,要了碗面条,边吃边歇脚……

休息中跟老板娘攀谈“柱状节理”的话题,老板娘告诉我“其实说起柱状节理,黑鱼河景区的这个并不是最好的,往这个地方前行6公里左右有一个叫“江南村”那里的才漂亮,只是那里的还未开发”听到这我又活回来了,我要找的不就是没有太多人为痕迹的原始形态景观么。这时又想起“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这句话真是很有寓意。继续向老板娘打听仔细后,租了辆摩的送我下山开车。实在走不动了,想想那陡直的石阶,我无法想象原路返回的结局是什么。

吸取教训,见人就打听。几番辗转我终于来到江南村,本地人告诉我出村下一坡到老桥上就可以看到节理了,整条河道中都是,跟老板娘描述的一样,这下我放心了。

来到老桥上,我惊呆了!景色太美了,说是“老桥”其实是两块巨大岩石中间铺了石板而成的桥。当然真的好老好古,桥栏的石板都脱落歪斜了。老桥被茂密的树林几乎要掩盖完了。河道中真的全是“柱状节理”。

因为前两日滇西地区连续下了几场雨,致使河水暴涨,站在桥上都能听到哗哗的水声,老板娘说可走到河底站在节理上拍摄看来不可能了。看看天气还行,放出无人机,拍摄个全景图也不错。

摄影/牛一手

柱状节理构造(columnar joint structure)是常见于火山熔岩中的一种呈规则或不规则柱状形态的原生张性破裂构造,多见于玄武岩中,有时在中酸性熔岩、熔结凝灰岩、潜火山岩、基性岩脉中也可见到。柱状节理岩体通常呈四方、五方、六方棱柱体形态。

地质专家经过调查认为,腾冲的“神柱”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一片规模最大、保存完整、年代最短的柱状节理。

摄影/牛一手  江南村黑鱼河中的“柱状节理”

摄影/牛一手

当然黑鱼河景区也不算白进,在进入景区几百米的树林中,生息着很多野生高黎贡山猕猴,也许是这些年来注重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加上高黎贡山的自然条件,越来越多的动物得于在良好的环境中繁衍生息。这些猴头不怕人,好像各个景区里的野生猴都不认生。它们一遇到有游客通过时就会从四面八方聚集,然后使劲卖萌耍酷,讨要游人手中零食,但都很有素质,不会暴力抢夺。

摄影/牛一手

摄影/牛一手  最有爱的一幕

画外配音:右边猴迫不及待的样子,眼睛死盯着镜头,目露凶光嘴里说道“老大,那家伙手上家伙什值两钱,我们要不要弄来换点吃的?”中间猴一副江湖大哥的派头,气定神闲目视前方制止道“闭嘴,你怕他听不到么?咋咋唬唬的,我正在想辙呢!”左边猴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其实嘴里喃喃细语道“这个家伙太胖,怕是很难对付。我看还是算了吧!”哈哈。看画面众猴的神态,是不是很像随机策划一次“打劫计划”。

摄影/牛一手

越来越多的人在浮华的城市里茫然无措,承受着来自生活与快节奏社会环境的压力,放不下成为了一二再而三的借口,人生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虽然不能浪漫到有诗和远方。但是很多事情就像是旅行一样,当你做出决定并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最困难的那部分其实就已经完成了。

一根弦若是绷得太紧,总有一天会断裂,一颗心若是禁锢得太久,总有一天会失去平衡,我们需要放飞心灵,让心翱翔在自由的天空。

摄影/牛一手。 《归》摄于曲石 瓦窑

摄影/牛一手

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所以在每一次的旅途中在不经意间我找到了最平凡的感动。

“曲石”一个蕴含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天造之地 ;“江苴古镇”保留着浓浓的茶马古道文化,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要道;听说过“高黎贡山南斋公房”吗?就是滇西抗日主战场的见证;曲石还是春秋铜案最初发掘地;明末的雕板印刷术—江苴“明善堂”保存完好,这里还是王骥三征麓川和邓子龙平定边关的栖息点等等,曲石还具有独特的皮影戏,有鱼灯、龙灯和狮灯等传统民族民间艺术。这么多的人文景观 天造奇观足以让你放下所有理由和牵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曲石期待你的到来……



编辑:姜永华

责任编辑:杨清宗


关于保山新闻网

  该微信由中共保山市委宣传部保山新闻网管理,保山新闻网是保山市委市政府管理的第四媒体。关注本账号您将能及时收到保山的新闻资讯。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何联系我们?

  电话:0875-2135020

  QQ:3049779830(发信息、广告请加QQ咨询)

  投稿邮箱:wx@bsxw.cn

  微信公众号:baoshanxinwen

  管理员微信号:bsxww-wx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