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润·进化岛》精华内容速递

2017-08-05 进化岛岛主 刘润

今年6月6日,我在“小密圈”平台上组建了一个社群《刘润·进化岛》,完成了一直以来的一个小心愿:为渴望进化的个体、创业者、企业家们,组建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进化岛”,一起在岛上分享见解,互相切磋,共同进化。


(《刘润·进化岛》的详细介绍,点击《刘润:不是最强壮,也不是最聪明,而是最适合的才能生存》查看)


这一个多月以来,我把我对商业的观察、学习、思考和评论集中发布在进化岛上,与1200多个岛民交流、互动、切磋,我很高兴能看到岛民们非常积极地发表自己深刻的见解、分享有价值的资源;很多岛民把进化岛当成日常,每天都要上来看一看;甚至有的岛民评论说,遇到热点新闻,就想第一时间登录进化岛,看看岛民们怎么说。


在这段时间里,我和1200多个岛民,共同创造了许多有价值的内容。能够给大家提供这样一个同频共振、共同进化的平台,我深感欣慰和荣幸。


但是前不久发生了一个小意外,7月25日,小密圈平台开始系统升级,由于事发突然,来不及通知到每一位岛民,让大家和组织失联了十天,我感到非常抱歉。

 

现在小密圈已经升级完毕,《刘润·进化岛》终于可以正常使用了,欢迎岛民们归队,欢迎新朋友们登岛。


这次小密圈升级的十天,不会算在进化岛全年的服务时间内,我会将大家的服务时间直接顺延十天。另外,因为这期间很多岛民找不到组织,非常着急,有的岛民通过各种方式找到我,但更多的岛民甚至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为了补偿大家,在顺延十天的基础上,我会再额外增送大家十天,一共延长二十天的服务时间,以表歉意。


除此之外,在小密圈暂停运营的这十天,我还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一份小礼物。挑选整理出了进化岛上的往期精华内容,包括《刘润·进化岛》的大事件回顾、我关于“知识付费”、“求职面试”、“诚品书店”等话题的思考和评论、岛上被大家热烈讨论的几个问题、岛民贡献的精华、以及嘉宾的精彩问答等,供大家参考和查看,继续往下拉就能大快朵颐地阅读啦。

 

内容比较多,如果你暂时没有时间看或者想要保存下来,我们还为你准备了PDF格式和JPG格式的文件,你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会话内回复关键字“精华”领取。


因为篇幅有限,我们只挑选出了部分精华内容,如果你看完还觉得不过瘾,扫描下面的二维码登陆《刘润·进化岛》,继续阅读吧,期待与大家共同进化。


《刘润·进化岛》


扫描左侧二维码,加入《刘润·进化岛》,和我一起成长、进化。




岛内大事件

2017年6月6日

首批岛民登岛


2017年6月6日

大咖嘉宾登岛:史宾沙大中国区,科技互联网行业的高管人才寻聘负责人@祁瑞锋;独立战略营销顾问,罗辑思维外脑@小马宋;中国银联支付学院院长,数字时代的学习推动者@付伟;智慧云创始合伙人,小村资本合伙人兼首席战略官@陈雪频;独立互联网评论人@Keso;泽厚资本的合伙人@许民;泽厚资本顾问,财富杂志评选的“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之一@谢晓;星站传媒创始人@朱峰


2017年6月18日

岛民突破1000人


2017年6月18日

四位岛民@王硕、@袁浩、@浩子、@Michael因为连续10天的高质量内容输出,获得岛主刘润赠送的价值1580元的7月8日《人类简史》作者赫拉利在上海演讲的门票


2017年6月18日

《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得到专栏《超级个体》主理人——古典老师作为嘉宾登岛。


2017年6月19日

进化岛首次调整价格,从199,涨到249。1500人,或者2000人时,会再调一次。


2017年6月29日

岛主刘润新增栏目#刘润读报告#


2017年7月21日

岛主刘润发布了《刘润·进化岛生存指南》


2017年7月25日

岛主刘润新增栏目#每周精华速递#



岛主刘润


#关于知识付费

到底什么叫知识付费?我做了几年的咨询、培训、写书,算不算知识付费?你可以算。但如果你算的话,你就没有理解这一波“知识付费”的差异化本质:服务产品化,以及“服务产品化”带来的头部现象。


什么叫“服务产品化”?过去的圣经是手抄的,欧洲养了1万多誊写师,每人每年抄1200页。这就是服务,因为每一页都凝聚了人类时间。后来古腾堡发明了印刷,解放了人类时间,现在一分钟估计就能印刷1200页。这就是产品。出版,就是誊写的“服务产品化”。


那“媒体”呢?媒体是一种特殊的出版业,都是为了完成内容的传播。出版更强调知识性,媒体更强调传播性;出版要深度,媒体要速度;出版跨越时间,媒体跨越空间。但不管怎样,媒体和出版一样,都已经完成了“服务产品化”,每次交付,凝聚的人类时间越来越低,甚至接近于零。


但是“教育”就很悲催了。出版界因为早已完成“服务产品化”,所以有因写出《哈利·波特》暴富的J·K·罗琳,媒体界因为早已完成“服务产品化”,所以有因主持《奥普拉脱口秀》而暴富的奥普拉。但是教育界,因为几千年来“服务产品化”尝试的失败,只有名气在外,但还必须靠收咸肉为生的孔子。


人类曾做过很多教育的“服务产品化”尝试。比如录制讲课的视频,卖DVD。但是,这就失去了教育区别于出版、媒体最重要的特征:互动,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一旦把课程变成DVD,教育就立刻退化为出版。包括互联网上不温不火的MOOC,微课,都不再是教育,而是出版。


教育的“服务产品化”,“在行”是一个尝试。专家资源,线上匹配,线下见面。但“在行”更像一个“滴滴打专家”,只做匹配,人类服务时间一分钟没少。“分答”也是一个尝试。它通过“偷听”的设计,一分钟知识服务结束后,语音秒变产品,广泛收费分享,成为真正的“服务产品化”。


教育的“服务产品化”更深尝试,是各种付费直播课程。比如YY语音的PS直播课程,沪江网的英语直播课程,和现在的“知乎live”。虽然老师付出的时间还是那么多,但直播每多一个在线学生的边际交付时间为零,“知乎live”把“服务产品化”推到了新高度,有机会成就巨星。


#关于投简历#

最近我在招聘,收到了很多的简历。昨天花时间看了一部分,分享几个感想。


我的职业生涯中,亲自面试的人应该不下1000人了,看过的简历更多,尤其是微软上海早期扩张的时候。这些观察分享给大家: 


先说应该避免的: 


1、以自我为中心。有同学微信公号留言,写邮件过来,什么都不说,就一句话:这个工作要出差吗?交社保吗?要加班吗?这些是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在去大公司,或者竞争激烈的岗位时,在还没有展现自己的价值,甚至连名字都没介绍时,这样的消息会把拉入黑名单;


2、把哭惨当成竞争力。这要怪选秀节目看太多了。选秀节目中用哭惨换取亮灯的桥段,是为了收视率。但是用哭惨去求职,是没有用的。整封邮件找不到对能力的描述,只有对自己人生的感动,然后渴望给予改变生命的机会。这也会被拉入黑名单; 


3、把没有优点当成优点。还有一种应该避免的求职,就是我没有优点,这我也不擅长,那我也不擅长,反正我什么都不擅长,甚至是满身缺点。但是,我诚实啊,我都告诉你了。你用我吧。甚至言语中你能感觉出来一点这样的意味:如果你不用我。你就是歧视。你挑战一下自己,用我吧。这还是会被拉入黑名单。


再说说好的: 


1、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有同理心。有同学开篇会说,我的简历在附件里。但为了节省您的时间,我把要点列在正文里了,请过目。这就是同理心。有同学会说,为了节省您的时间,我不废话,就下面几点。然后用100句话,把经历、成就描写得非常清楚。这就是同理心。把简历放在ZIP文件里的,都需要反思一下。


2、用经历支撑能力。不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地球”,而是清晰地用经历,描述自己的能力。我这么有潜力,你怎么发现不了呢?这样的心态要戒。如果过去25年潜力都没被发掘,要自己找原因。


3、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润米咨询,对《刘润·5分钟商学院》,对刘润做了充分研究,对适合度做了充分的思考。总之,是做了准备,花了心思。这是诚意。对这样的应聘,通常我会给一个作业。然后,50%就再也没有消息了。这个作业其实也是测试诚意。杳无音信的同学可能在想,还要考试,那算了吧。这说明,他不渴望。 


#诚品书店#

说一些不合时宜的话,诚品书店的逻辑相当于一家“有书卖的银泰”。有书卖的银泰,骨子里还是一家百货商场。商业模式有其面子和里子,书店是诚品的面子,商业地产是诚品的里子。把不赚钱的面子包装得很漂亮,也不能掩盖商业气息极浓的里子。正如吴老先生所言,诚品书店可能不会是商学院的经典案例,但如果有一天它被归入案例,可能会被归入基于情怀营销的商业地产案例。


最后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向吴老先生致敬,向这份情怀致敬。


#关于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

昨天在百度做演讲。讲完后,一位同学问:润总,你这么忙,周末都很满,是怎么平衡工作和生活的?我说,我有一个你未必同意的观点。你把工作放在生活的对立面时,你希望工作生活平衡;当你把工作当成是生活的一部分时,你希望工作生活整合。你觉得看电影是生活,我觉得工作比看电影更生活。越分开,越分不开。



#产品迭代#

好图。


#推荐#

推荐大家看一部美剧《硅谷》。已经第四季了。太真实了,能帮助你很好地理解美国的科技公司的文化。其中特别重要的三点:1)高于契约精神的言必有信;2)融于感性交流中的理性思维;3)由于互怼互掐的自嘲自黑。


热门问题


“一切商业的出发点,首先是用户获益。”你听到这个观点后,深受启发:对啊!不让用户获益,他干嘛选你呢?你开始不断追求用户价值,体验升级,用户越来越开心,最后果然 …… 你的公司开始亏钱,还亏得体无完肤。你很痛苦,四处求教。有人听完你的讲述,轻蔑地一笑,说:“任何一种商业模式,都是你自身能力的变现方式。”你一听,醍醐灌顶!从自身能力出发,才更实际啊。


那么,到底从用户获益出发更重要,还是从自身能力出发更重要呢?


刘润

很有意思的四方块问题。不要往后翻,一页一页认真地做下去。然后告诉我,你想到答案了吗?


工作对人类社会来说,有两个作用:创造财富,分配财富。当机器人替代体力劳动,人工智能替代脑力劳动后,社会将禁止人类通过工作来“创造财富”,因为那是添乱。但是,不创造,怎么分配呢?


小马宋

为什么挂面的品牌性没有方便面那么强?


问大家三个问题,不要上网查,思考一下:1)为什么外婆比奶奶更爱孙子?2)为什么很多人对儿辈都喜欢小儿子,但是对孙辈却喜欢大孙子?3)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谁更喜欢孙辈?


岛民精华


@朱百宁:首次发言,跟大家分享个观点,即用自传播思考一切。先说个案例,前几天刷屏的西安走失儿童——“比基尼小弟弟”王俊哲,之所以能“幸运地”在走失后4小时就被找到,究其原因,这张作为官方信息发布出去的不同寻常的“比基尼照片”所引发的自传播功不可没。与“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上其他常规的信息相比,转发量就相差100倍,更不要提在网络上引发的更为广泛的传播。


可见,不仅产品营销上需要自传播,像这样寻找走失儿童、城市旅游特色建立等等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比如,对于后者来说,要形成景点,吸引游客,激发拍照发朋友圈等自传播行为的最简单的手法,就是建设巨大的地标,比如,常见的巨型雕塑:三亚南海观音,无锡灵山大佛等等。


总之,用自传播思考一切,会有更深的理解,更多的收效。



@海洋饼干:房间里有100个人,每人都有100元钱,他们在玩一个游戏。每轮游戏中,每个人都要拿出一元钱随机给另一个人,最后这100个人的财富分布是怎样的?A 接近于平均分布,每人都有100元左。B 接近于正态分布,中产阶级最多,穷人和富人都很少。C 接近于幂律分布很多穷人和很少的富人。你觉得结果会是什么呢?


@张悦:高考要结束了,但同桌的女童鞋会一直在这里,毫无保留地把她的“课堂笔记”分享给你。我专注将文字“翻译”成图像,把上千字的文稿“压缩”进一页方格纸,以便大家理解、回忆和随时取用。#5商笔记#


@小马宋:我看到有位圈友在发牢骚,说投资人老问你的壁垒是什么,他觉得哪有那么多壁垒。其实是有壁垒可以创造的。


华杉老师讲过一个方法,就是在红海里创造蓝海。也就是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做得更好,这么说起来可能大家会不屑一顾,其实不然。


比如汉庭酒店,最近提出的“爱干净,住汉庭”,就是一个红海里打出蓝海的例子,你好问我,经济型酒店做到干净很难吗?你去住一下,或者去干一干,就知道,太难了。


《刘润·5分钟商学院》有没有壁垒?其实就是不断迭代,变态的时间把控,5分钟出精品,它就真的在管理课程里打出了蓝海。


再比如海底捞的服务,你说餐饮业服务好做起来很难吗?真的很难,你自己做一家餐饮公司就知道了,要让那么多服务员都保持发自内心的关切,太难了。


这就是壁垒,别人做不到,你做到了。


@Tony to ni:创业有两种思路,一是为需求找资源,二是为资源找出路。对于初次创业者,很多人喜欢后者,几个人凑在一起,看看互相有什么资源,整合一下是不是能做点事。而以目标为导向的为需求找资源,是不是更高效呢?我整理了一篇文章,想听听大伙的意见。



精彩问答


Tony

请问小马宋老师,初创企业有个自己觉得不错的产品,但是因为渠道不健全,在市场上销售的还是比较少。对于我们这种没有知名度,刚创业的小公司,该如何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来通过营销有效的提高知名度,和用户进行链接?

小马宋


对于任何企业,资金都是有限的。 对于任何品牌,知名度都是不够的。

 

有多少钱,做多少事。你有一万的推广费,可以换来2万的利润那就是赚的,提高知名度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广告。 


怎么做推广?准确的信息推送,精准的渠道投放,带来销售,这是正道,这就是有效的传播。


用户使用后体验如果好,会带来口碑,这就可以慢慢正循环。


其实在我这里没有一夜爆红的点子。每年的事件营销就那么几个,不要幻想着会是自己。


如果真的缺钱,要么去融资,要么就自己投资,要么前期靠自己的关系拉来第一批用户慢慢做,你选择怎么做,就接受什么结果。


营销能力是正常企业必备的能力,缺了没人能补。


祝创业顺利。


邱天

学到一个关于融资的想法:(创业公司)任何时候,有钱拿就一定拿;不要太在意估值;不要过分在意稀释股权;也不要在意融资额少;拿行业巨头的战略投资时,不要怕站队。对于他的观点心存怀疑。起码要有投资人靠谱的前提吧?因为投资人无论如何也算是“合伙人”的一种,他们的想法,做事的风格一定会有可大可小的影响,而这个影响会波及企业的走势。求刘润老师解惑。 


刘润


1)任何一个“答案”,都是针对一个“问题”。任何一个“解决方案”,都适用于一个“特殊场景”。


2)当有人提到“有钱就拿”时,这个思路一定在他的生活经历中,起过很大帮助,可能还不止一次。


3)但是作为听众,学习者,我们要试着还原这个“答案”的“问题”,这个“解决方案”的“特殊场景”。


4)比如,是不是当时是资本寒冬,拿到钱,比拿对钱更重要?比如,他是投资人,但不是知名投资人,所以希望你拿他的钱?比如,他是创业者,但项目、品类、行业,已经不在主流投资人的雷达内,找钱出现困难?


5)没有一个答案、解决方案,包治百病。离开诊断的处方,只有大力丸。


付国贵

刘润老师,问您一个自私的问题。 

职业发展计划: 

1.大学,软件专业。以后创业的产品定和互联网有关。目前大二。

2.报考研究生,计算机人工智能方向。创业的公司产品定智能化。

3.毕业后,公司沉淀5-6年。不懂创业,公司,如何做事更好等。学习。

4.30岁左右赚到第一个100万。一部分启动资金。

5.30岁左右开始创业。 

6.40岁左右成为有影响力的企业家。

这么做对吗?有没有什么建议 

刘润


1)我很怕回答和个体有关的问题,因为有太多你的背景,我是不知道的。甚至你的表述,是带有倾向性,误导性的。寥寥数语,问“我怎么办”的问题,我很少回答;


2)所以,我只能把我自己放到你的场景中,说说“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办;


3)如果是我,我不会选择去读研究生。这3年时间,个人觉得价值不如出来工作3年更有效。计算机、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得太快,导致来不及总结出系统知识,供研究生教学。


4)30岁赚到100万,40岁成为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不是计划,是目标。


5)有目标有梦想很好。但是作为计划,思考未来1-3年的事情。最多5年。拿不定主意时,看看墙上的目标。


岛上资源


岛主和岛民分享了将近50个pdf、ppt等格式的各种研究、数据报告;以及各种优质的链接内容。比如:


如何向五岁的孩子解释比特币

消费升级必读:中国“会员经济”数据报告

陈雪频:创始人如何打造梦之队?

“雷军面试我,叫我改行,他说女生写程序是没有前途的”

如何打造一款10亿美金的产品

晨兴资本刘芹:聪明人做不成大事?不是能力问题,是态度问题


岛上已有9位大咖嘉宾,他们是都行业里顶尖的人物,我还会不断邀请更多大咖登岛,你可以在岛上向他们提问。


大咖嘉宾介绍


祁瑞锋:史宾沙大中国区,科技互联网行业的高管人才寻聘负责人。前Oracle、微软、思科、SAP高管。


小马宋:独立战略营销顾问,罗辑思维外脑,小米谷仓孵化器战略营销合伙人,虎嗅2016最佳作者。


付伟:中国银联支付学院院长,数字时代的学习推动者。中国培训界,企业大学界的意见领袖。


陈雪频:智慧云创始合伙人,小村资本合伙人兼首席战略官,多家企业战略顾问和总裁教练。原《哈佛商业评论》高管。


Keso:独立互联网评论人,36氪收费专栏《keso的互联网洞察》的作者。马化腾、雷军都在读他的文章。keso看互联网,我们看keso。


许民:泽厚资本的合伙人。从事早期投资工作超过10年,参与投资的项目接近150个,包括Keep,壁虎车险等,对早期风险投资有非常独到的理解和认识。


谢晓:曾担任微软公司专家级工程师和高级研发主管等。创立玩转四方(中国的Foursquare),被中航战略收购。现任泽厚资本顾问。财富杂志评选的“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朱峰:星站传媒创始人。90后。清华。被李总理点赞的短视频"网红",福布斯亚洲评选的“30位30岁以下杰出创业者”。清华大学"思源计划"最年轻导师。


古典:著名职业生涯咨询师,新精英生涯创始人。300万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得到《超级个体》专栏主理人。


太精彩了,想留存?在微信公众号会话中回复关键字“精华”,领取文件版本吧。


更多精华内容,扫描下方二维码,登岛查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