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笔 /万青 责编 / 黄静
本文首发于2023年04月
我们的“2023进化的力量·刘润年度演讲”,倒计时第7天了啦!
在10月28日的年度演讲上,刘润老师会通过6大线索,来回答大家心中关于2023、2024的疑惑。今天分享其中一条线索“科技线索”,可能会讲到:
人工智能到底是人类的重大机会,还是灭顶之灾?
它到底会取代哪些人?我会不会被取代?
我怎么用人工智能提高自己的效率?
如果,你想对”科技线索”了解更多,那不妨预约关注我们的2023年度演讲的线上直播。让我们一起更早看到未来。
部署了四个AI模型后,我优化了50%的员工
2017年7月8日,著名畅销书《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来到中国。他讲到,体力劳动已经被机器取代,大家觉得还有脑力,于是所有人转型做白领。但现在,人工智能出现了,脑力劳动可能也要被取代了。体力劳动,可以被机器取代,但是脑力劳动,应该无法被取代吧?GPT-4、Microsoft 365 Copilot、Midjourney V5、Google PaLM API,一颗颗AI领域的重磅炸弹,扎堆引爆。很多人惊呼,这个让人惊喜也让人惊恐的人工智能,到底将如何影响商业世界?有天早上,一位无锡的企业家涂总,他在微信上给我讲了一件事儿。哦,能仔细讲讲吗?
于是这位学员,向我分享了自己使用AI后的经验和感受。
听完后,我深受震撼。很有启发。
我请同事采访了这位企业家学员,今天,也把这些收获分享给你。
如何应用AI,改变我们的工作流?
根据耶鲁大学和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对352位人工智能专家进行的采访,人工智能到2060年前后,有50%的概率完全超过人类。突飞猛进的AI,在金融、医疗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因为使用了AI模型,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各项成本大幅下降。我们精简了人员,但生产效能却不降反增,业务规模也开始迅速膨胀。原来我们有大概70个医学编辑,后来使用AI之后,发现文案输出效率远远高于人工。比如针对一款新药,做上市后推广宣传,患者教育,需要给甲方提供患教内容主题规划及制定内容推广策略。我们给AI模型发出指令,生成内容,可以至少节约70-80%的创作时间,编辑只要做调整、润色、校正就好。以前可能需要2~3天产出一篇文章,一篇文章的生产成本需要大几千元。使用AI后,平均3个小时,最快45分钟,即可成文。比如协助医生做一份关于RWS研究的CRF表单,我们让AI进行角色扮演,让它充当一个试验的研究者,AI给出的表单结构也非常清晰。假设AI工具可以在创作上解决大部分原创创作,大大提升工作效率,那意味着什么呢?比如让视频部的视频编辑,医学编辑,一天写100条短视频脚本。先开一个项目启动会,从接到客户需求到分析客户需求,这需要大概1天时间。然后团队搜索资料,找竞品,和客户初步沟通等等,这大概需要2天时间。提炼需求,头脑风暴,设计执行插画,脚本,定风格,MG(Motion Graphics)还是三维风格,这又需要大概7天时间。等到电脑渲染完,提交初稿,可能又要7天,甚至半个月都有可能。以前,我们写脚本,团队是绞尽脑汁,昼思夜想,写完还要手工再筛选。人一天写3个脚本就不错了,机器可以一天生产100条,不知疲倦。虽说这100条,并不一定像人生产的那样拿来就能用。但是通过规模量产,然后人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调优,也可以很快地形成一个至少60分的脚本。因为AI比我们美工画得好,出图快,稍微修一修,就可以用。我们给12岁以下的孩子做生理学科普知识,从脚本,分镜到原画,到上色。以前需要一二十个人干,现在我们一个人就等于20个人。除了编辑,动画等执行层面的应用,还有就是我们在服务客户时基于AI的自然语言应用,包含辅助问答、图像识别等等。比如基于企业微信对话辅助问答,包括药品说明,疾病描述,结合上下文回答,答案参考等等。多信息采集定制属于自己的AI机器人,实现基于pdf的快速阅读。以前医生查资料,花费时间很多,信息庞杂,还难以梳理出要点。有了AI以后,可以传递多个同一类型的pdf给AI。通过机器学习,获取输入的pdf的核心要点,概括出核心要点,可通过上下文结合要点传递相应的分析结果输出给医生。对于时间紧、任务重的医生来说,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查阅更多的资料,获取更多的数据信息。不仅是医学行业,从财务和销售报告到项目和业务建议书、培训手册和法律合同,AI都可以快速提供所需的信息,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提升工作效率。比如家里的老人身子弱,日常调理身体,你想花几千元请个营养师帮助。我们的AI医学营养师可以智能饮食方案生成+餐食点评。比如老人拍了一张早晨的膳食图片,盘子里有玉米、鸡蛋、白菜、紫甘蓝、蛋白质饮品等等。发送给AI医学机器人之后,AI可以快速识别出食品种类,并给出膳食搭配建议,最后真人营养师快速人工复核并纠错。父母笑哈哈,想着一辈子都重油重盐过来了,这不好好的。但是如果你把一个医生请回家吃饭,医生随口说两句,重油重盐对身体不好啊......我们希望借助技术的力量,让每个用户都拥有专属于自己的AI营养师,帮助医生提升工作效率,也帮助千万家庭解决营养膳食搭配问题。还有一些场景是,一些病人去医院,进行了血检和尿检之后,拿到报告单,通常他们是看不懂的,病人完全没有任何基础的知识,怎么办?比如正常尿酸水平是多少?我的数值有没有在正常范围之内?啥是快速C反应蛋白?我的数值超出了正常值,这意味着什么?
这个时候拍照发给AI,AI可以快速识别检测报告,给出解释,做一个辅助医生的优秀小助手。另外,通过AI,也可以建立1v1小群,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比如患者信息及随访表单填写、患教内容精准推送、动态化DOT管理追踪,及时发现脱落风险主动干预等等。还有客服,我们的客服也采用了AI自动化随访,一个患者一个群,100万患者,100万个群,全部采用自动化来管理。现有工作流的作品,也可以留出更多的思考时间,提高作品的质量。
使用AI后,选育用留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些人,肯定不是拍脑袋裁的,能留下的人,也都是有原因的。比如一些又贵又没用的中间管理层,重复性工作比较多的美工等。还有一些跟了特别久的员工也会保留,比如有的孩子已经跟了8年,甚至10年。我让一个优秀部门负责人去裁自己部门的人,他怎么都裁不掉。他觉得每个员工都很重要,都舍不得,手心手背都是肉。我的思路也很简单,一定是保留能打仗的优秀核心人才。在市场上来看,组织得先活下来,才能让员工活的体面。假设公司是一艘大船,而船即将沉没,现在给你个选择:只有能完成目标的人才能带着你跳上小舢板,让你重新上岸。从管理效率层面来讲,组织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其实很容易陷入到帕金森法则中。组织一旦形成,组织人员就开始自我膨胀,每个管理者都考虑通过增加自己业务组的人数和拆分工作量,来显得自己很忙,地位很重要。一流的人雇一流人才,二流的人雇三流,甚至四流人才。人员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所以其实在很多超过五千人的组织,你陆陆续续砍掉一半人。因为存在太多运行效率不高的机制、业务组、成员等等。公司想裁员,其实很多员工也忍领导很久了,早就受不了公司了。看我们不顺眼的,正好也趁这个机会,下定决心,彼此祝福。还有就是我们看中的员工,想留下,也不一定能留得住。别人有别人的想法,公司的发展空间,上下级的协作氛围,公司的激励机制等等都会影响员工的选择。市场,永远是双向选择的。
听完涂总的分享,我又随机问了现场一个没有被裁掉的员工。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以及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就像如果Chat GPT出来一个月了,你都没有想去申请账号去体验尝试。有人可能会说,我也想体验呀,但是有好多卡点,我体验不了,怎么办?一定要时刻保持主动思考,想想为什么别人行,而你不行。有些人会觉得新事物和自己毫无关系,这在我看来非常可怕。如果你觉得没关系,那么这个世界也会觉得你可有可无。但是有朝一日流落田间,被农妇捡到,只能沦为烧火棍。同样使用AI,你使用就是人工智障,别人使用就是人工智能。AI 回答质量高低,除了依赖其本身的算法模型作为支撑,也需要人类作为主体提供高质量的Prompts——提示词进行驱动。另外就是作为老员工,对公司管理流程和价值观都非常熟悉和认同,协作起来效率高。新人可能有能力强的,但是并不一定发自内心的认可这些,那长远来看,其实也不一定真的彼此适合。但是成熟的人,能够快速翻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快速复盘改进。
P.S:我们的“2023进化的力量·刘润年度演讲”将会在10月28日和你见面。在今年的年度演讲里,也会讲到更多有关人工智能的相关的内容。点击下方预约按钮,即可提前预约观看2023年度演讲,让我们一起更早看到未来~
推荐阅读:《情绪,是下一个赛道》品牌推广 | 培训合作 | 商业咨询 | 润米商城 |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