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和围棋一样,投资不能凭感觉“随手”

2017-12-18 少数派投资

来 源 | 投资有道(ID:investing_road)

已获得原创作者授权



我是纯自学的围棋,中间断了三五年时间没关注,人工智能兴起后,重拾爱好。有了弈客围棋的不限时对弈之后,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把玩一下,也颇有乐趣。


我的棋力较低。之前自认有1k,实际网上对弈常常只能到2k。这半年来,断断续续地下,竟也逐渐稳定在1k,摸到1d。暂时还在涨,不知道未来能挑战到哪里。


有个颇耐人寻味的事情,李世石和柯洁两次“人机大战”分别败给AlphaGo之后,对人类的正式棋战都取得了连胜的佳绩,李世石好像9连胜,柯洁甚至22连胜。不由得让人联想——和更高层次的“AI大师”正式切磋对弈这几盘,纵使结果完败,他们兴许也比别人多悟到了一些围棋“真谛”吧?


我也倾向于认为他们“人机大战”之后的连胜并非偶然。代表人类与AI“斗智”,感受到碾压式的强大,那必然是很大的触动和震撼,但他们也借此让自己“升华”了一点点。那么,前后差异是什么呢?


李世石连胜后接受采访,有这样的表述——


以前我是多凭棋感来下,靠棋感的成分达到了70%,而过分依赖棋感,会带来所求变化单一的问题。所以我决心不再凭棋感下棋。


事实上,这也是我近期“涨棋”的体会。千万不能光凭棋感下棋。投入计算的越多,你的胜算越高。


在弈客围棋不限时对局,你可以有大把大把的时间研究变化图。很多困难局面,仔细研究,往往有些对策,不见得完美,但超出对手预期是常常有之。而胜负往往就那么几个关键处。


反面案例也有。可以试试和普通AI下快棋。明明是赢过AI的实力,但凭感觉下,各种随手,一不小心已经输多了去了。这就是所谓的“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我接近1d的棋力,凭第一感落子,连3k的AI都敢输。


投资本质上也是个依赖于决策的游戏。而决策这件事情,凭感觉去做,次数多了,有大概率会输。投资更是复利效应摆在那里,经不起你那几次失误。


举个栗子:我不认为人类可以精确地给公司做估值,但我坚持认为每个投资人都应该给股票做估值。


你估或者不估,公司总有个价值在那里。若是不去尝试量化,每每总是凭感觉判断,要么会在不同股票之间频繁摇摆不定,要么会感性地认准某只股票却经不起仔细推敲。


诚然估也不准,但不估岂不是更不准了?我们通过给自己设定安全边际和溢价空间,经过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做估值总能发挥越来越好的效果。


有些高手到了一定境界,研究的指标少了,而且仿佛关注的“虚”的东西更多了,比如价投大师们都会强调的“护城河”。这是不是就凭感觉做决策了吗?非也。


首先,就算关注护城河、关注企业核心竞争力甚至关注企业文化等,也并不是凭空来看,同样需要数据挖掘、需要量化计算,或者深入实地的走访调研、亲身体验。


其次,高手们积累的丰富知识和经验,足以帮助他们排查筛选出合适的标的,减少了大量犯错的机会。


回看围棋。如果我和职业棋手对弈,就算我用尽脑力,而对方通盘凭棋感来下,我也必然是被狂虐。为什么?因为人家是经过千千万万盘棋局的积累,我算半天的结果,在人家那里都是常见棋型,甚至早有定论。


再看AI围棋。别看最新的AlphaGo Zero减少了计算量,棋力却更上一层楼,那是因为它从零开始,通过自我对弈下了无数盘棋局,迭代了很多次,才升级出类似人类的“棋感”,但是更纯粹、更精准,最终实现彻底超越。


做投资,我们扪心自问下:会计知识懂多少?公司经营知识懂多少?经济学和金融知识懂多少?证券业知识又懂多少?如果在这些领域内都是一等一的高手,你大可以凭感觉做不少决策,仍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但假如做不到,每个领域自己都还是一知半解,那能做的,恐怕唯有每个案例都尽力去刨根问底、仔细钻研了,方可能多一丝胜机。


不要低估积累的作用。围棋职业九段和业余爱好者的棋力,那是云泥之别。


但更不要小看努力的作用。摒弃凭棋感随手落子,尽量靠计算行棋,对高手而言,那是巅峰对决时的胜率高低;对低手而言,就拿我说吧,恐怕也能差两三个级别。


而且,讲道理,努力就是积累的过程,不努力谈何积累?


坚持做估值,尽量多研究。我认为,这应该是投资成绩更进一步的不二法门。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转载此文仅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