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警惕某些国家捧杀中国
来源: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观察者网
1月7日的《人民日报》第五版“观察”约请相关专家学者探讨“跨越‘金德尔伯格陷阱’之道”。
文章说,当前,在美国不能为世界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不愿承担国际责任的情况下,一些人担心发展起来以后的中国也不愿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从而会使世界陷入危机四伏的“金德尔伯格陷阱”。
如何看待“金德尔伯格陷阱”?如何跨越“金德尔伯格陷阱”?本期的几篇文章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
▼以下为文章原文:
中国不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人民观察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金德尔伯格陷阱”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查尔斯·金德尔伯格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也是马歇尔计划的思想构建者之一。他在《1929—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一书中认为,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公共产品的缺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实力最强的国家,但美国未能接替英国扮演的角色发挥领导作用、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结果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和世界大战。
简而言之,“金德尔伯格陷阱”是指在全球权力转移过程中,如果新兴大国不能承担领导责任,就会导致国际公共产品短缺,进而造成全球经济混乱和安全失序。
国际公共产品是指那些具有很强国际性、外部性的资源、服务、政策体制等,例如自由开放的贸易体系、稳定高效的金融市场、防止冲突与战争的安全机制等。
一般情况下,主要大国对于国际公共产品供应负有更大责任。由于国际公共产品的使用不具有排他性,因此“搭便车”现象较为普遍,这使得国际公共产品常常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强调“美国优先”,不愿继续无偿提供国际公共产品。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是否有能力、有意愿填补美国留下的责任赤字,承担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责任。
特别是接踵而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反恐战争、政治动荡加剧了人们对世界再次陷入灾难、重蹈历史覆辙的担忧,对“金德尔伯格陷阱”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进入21世纪,在旷日持久的反恐战争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以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数据,从1990年到2015年,发达国家占全球GDP的比重从78.7%降至56.8%,而新兴市场国家占全球GDP的比重则由19.0%上升至39.2%。
实力对比的此消彼长使得美国和西方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主导国际事务。这一巨大变化使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不惜通过开历史倒车来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和国际地位。
一是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强调本国利益优先。从2008年到2016年,美国对其他国家采取了600多项歧视性贸易措施,仅2015年就采取了90项之多。在美国“带领”下,根据全球贸易预警组织的资料,2015年各国实施的歧视性贸易措施比2014年增加50%。在贸易保护主义影响下,2016年全球贸易跌到近10年来的低谷。
二是采用规则修正主义,企图以制度霸权维护既得利益。实力的相对衰落使美国更加依赖国际规制,以制度霸权维护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在降低多边机制的管控成本、提高控制效率的同时,美国尽力减损竞争对手在规则体系中的收益,增加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规则体系中获益的难度。
三是滑向政治孤立主义,逃避国际责任。特朗普上台后退出气候变化《巴黎协定》、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再展现出孤立主义倾向。如同过去在军事上不负责任地干预一样,美国不负责任地收缩和逃避国际责任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地区冲突升级、恐怖主义蔓延、民粹主义盛行,给世界带来新的威胁和不确定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实力不断提升,为参与全球治理奠定坚实基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为世界的繁荣稳定作出重要贡献。今天,在全球治理的任何一个领域,没有中国的参与都难以取得成功。
世界期盼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出中国方案。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努力将自身的发展变成与世界各国共同进步的机遇。
2014年8月,习近平主席在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发表题为《守望相助,共创中蒙关系发展新时代》的演讲,提出“中国愿意为包括蒙古国在内的周边国家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
2016年8月,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他再次强调,中国欢迎各方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欢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参与到合作中来。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坚定维护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领域发挥主导作用,中国在国际维和行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改革,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在深海、极地、太空、网络等新兴领域,中国主动引领国际规则的制定,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已经成为当代全球治理中一个最耀眼的中国方案,也为当下“失序”的世界贡献了新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
近年来,中国还连续成功举办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一系列理念先进、举措务实的标志性会议,有力推动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随着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世界成为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对全球治理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改革和完善已势在必行。全球治理体系只有适应国际变革的新要求,才能为全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此,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紧密相连。在参与全球事务中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
在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中国主张的变革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创新完善,使全球治理体系更好地反映国际格局的变化,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和利益。
全球治理体系是由全球共建共享的,不可能由哪一个国家独自掌握。对于世界各国如何参与全球治理,习近平主席提出:“各国都应成为全球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不能一个国家发展、其他国家不发展,一部分国家发展、另一部分国家不发展。各国能力和水平有差异,在同一目标下,应该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遇到各种各样的“陷阱”在所难免。我们要坚定自信、保持定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通过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世界各国一道解决西方思维难以破解的全球权力转移中出现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难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利己达人”,为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高飞,外交学院教授)
为世界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
适势求是
近年来,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唱衰中国的“崩溃论”开始消退,揣测中国国际动向的“陷阱论”悄然登场。
一种论点认为,中国发展起来以后必然在国际舞台上示强,将引起美国的恐惧,从而使得中美冲突乃至战争不可避免,从而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另一种论点则逆向思考,认为中国发展起来以后的动向可能不是示强,而是示弱,即不愿承担目前美国无力继续担负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从而使世界陷入领导力空缺、危机四起的险境,掉进“金德尔伯格陷阱”。
“金德尔伯格陷阱”涉及的中国国际责任和领导力问题,确实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真问题,需要深入研究。2017年1月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后,以“美国优先”口号为标志的美国利益至上论开始流行,美国在自由贸易、气候变化等问题上不惜与世界各国分道扬镳,令人不由想起二战前美国类似举动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金德尔伯格陷阱”主要涉及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曼瑟尔·奥尔森等人就提出相对于国内公共产品的国际公共产品的概念。国际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是成本和获益超越单一国家边界、跨越不同世代、超越不同人群的共享产品。
典型的国际公共产品包括稳定的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开放的国际自由贸易、良好的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安全保障体系与公海航行自由等。此后,一些学者把国际公共产品概念用于分析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并结合国际现实完善概念内涵,把国际公共产品按部门领域划分为环境型、经济型、社会型以及制度型、基础设施型等类型。
今天,世界和平、区域合作、自由贸易、经济增长、金融稳定、环境保护、传染病防治、知识产权保护、度量衡与标准的统一等大量容易产生外部效应的国际公共产品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议题,对世界的发展、稳定与安全产生深远影响。
既然国际公共产品的使用一般来说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也就是不限制使用国家的数量,而且一国的使用不会造成别国的损失,因此容易产生“搭便车”问题——每个使用者都希望别人付出成本,而不愿自己付出成本。但是,国际公共产品的稳定供给是需要巨大成本的,需要某个或某几个有强大实力的国家带头承担这个成本。
近年来,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一直在力所能及地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绝不回避自己的大国责任。比如,《巴黎协定》是十分典型的环境型国际公共产品,对人类社会和世界各国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美国以《巴黎协定》损害了美国的经济利益和就业机会为由,无视美国的大国责任,于2017年6月1日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中国坚决支持《巴黎协定》并承诺将完全履行中国的义务,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中国贡献。
再如,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是区域经济合作、国际自由贸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国际安全互信等重要国际公共产品的集中体现,由中国倡导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是促进基础设施融资建设新的国际公共产品。
中国秉持“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态度,不断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汇聚国际发展共识,为世界与区域经济发展及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作出积极贡献。这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优质国际公共产品,也是中国国际领导力的体现。
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提供大量国际公共产品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国际公共产品种类繁多,环境型、基础设施型国际公共产品成本巨大,维持稳定的供给殊为不易;经济型、社会型国际公共产品需要争取各方使用者的认可,经常众口难调;涉及和平与安全的国际公共产品政治敏感度高,提供难度极大。
从我国现在的发展阶段和综合国力来看,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因此,在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上,还需要结合历史和现实、世界局势和中国国家能力进行系统分析,既积极作为,也有所不为,防止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成为我国不能承受之重,尤其要警惕某些国家为了自身利益而对中国进行“捧杀”。
对于中国的国际领导力,我们必须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战略决心和耐心,从现在开始,稳步前行,虽远必至。
(作者郑振清,单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走出思维误区才能跨越陷阱
大家手笔
讨论“金德尔伯格陷阱”,首先要了解查尔斯·金德尔伯格。作为学者的查尔斯·金德尔伯格,以他的“霸权稳定”论而为人熟知;作为一个政策规划者,他在美国国务院任职期间参与了二战后美国马歇尔计划的设计。
金德尔伯格认为,世界权力的转移会引发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缺失,并给世界带来灾难性后果。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将其概括为“金德尔伯格陷阱”,进而担心特朗普政府如果采取强硬的对华政策,会让中国转向免费搭车政策而使世界陷入“金德尔伯格陷阱”。
约瑟夫·奈的担心和对特朗普政府的告诫不无道理。如果特朗普政府与中国全面对抗,那么,当今世界的两个经济大国将有可能走上相互拆台、相互争斗的道路。
通过两国元首2017年4月和11月的互访,中美两国确认了合作的主基调。这无疑有利于中美两国合力为世界的繁荣稳定作出贡献,关于“修昔底德陷阱”和“金德尔伯格陷阱”的焦虑也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化解。不过,深层次思考“金德尔伯格陷阱”这个命题,可以看出西方学者的世界观中仍然存在种种思维误区。
首先,“金德尔伯格陷阱”论与“霸权稳定”论一脉相承,都认为世界秩序的维持需要某个国家来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但这是一种过时的观念。在一个权力更加分散的国际体系中,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单独为世界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美国今天遇到的种种问题,其根源就是对“霸权稳定”论的错误坚持。
其次,提出“金德尔伯格陷阱”论是对当前有关国家国际责任分担的严重误判。毫无疑问,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的第一大国,如果担心国际公共产品供应不足、国际责任无人承担,首先要关注美国为什么不再这样做,而不是去指责别的国家。
今天,国际社会并没有要求美国一国单独来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承担国际责任,只是要求美国承担与其地位相称的国际责任。美国退出气候变化《巴黎协定》、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举动,表明美国并没有承担起应尽的国际责任。所以,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国,能否不再逃避和转嫁自己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
再次,“金德尔伯格陷阱”论明显低估了中国承担与自身国力相称的国际责任的决心与意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承担自己应尽的国际责任,为世界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
随着国力的大幅提升,中国目前已经是联合国会费的第三大承担国、联合国维和行动捐款的第二大贡献国、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减贫贡献最大的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及其后续机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国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更是得到100多个国家的支持和积极参与。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中国正通过实际行动切实承担国际责任、提供更多优质国际公共产品。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这些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响应和支持。这是世界发展新阶段的大势所趋,也是中国带给世界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需要各国共同参与。作为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美国和中国必须加强合作,以跨越“金德尔伯格陷阱”。
中国已经在行动,美国能否相向而行?
(作者陈志敏,复旦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中国一直在积极承担国际责任
审时度势
对于世界是否会陷入领导力空缺的“金德尔伯格陷阱”,我们需要进行科学理性分析,探寻问题的实质及解决之道。
“金德尔伯格陷阱”的实质是指没有国家有能力或者虽然有能力却没有意愿和手段来领导世界、承担国际公共产品的成本。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凸显出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走上了被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称之为“过度扩张”的帝国衰落老路。近年来,随着实力和能力的下降,美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意愿也在快速下降。特别是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总统后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趋势,他在竞选期间和上台后的言行都表现出强烈的“美国优先”意识,充分表露出美国不愿意再分担国际公共产品成本的倾向。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则更加明白无误地告诉世界,美国拒绝承担在全球气候治理领域的责任。
在一定程度上,美国现在非但不是世界问题的解决者,反而成为问题本身。当前,全球恐怖主义泛滥、民族冲突与难民危机不断、气候与环境恶化,诸如此类的问题让许多人担忧世界失序。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世界存在陷入“金德尔伯格陷阱”的可能。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一直在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不遗余力地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提供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国际公共产品。中国通过自身的和平发展,让13亿多人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贡献。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为全球经济稳定和持续增长提供强大动力。
同时,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就是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建设性举动,有利于促进各方实现互利共赢。
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提出,欢迎其他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从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创新发展方式、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等多个维度,提出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放型世界经济、联动型世界经济、包容型世界经济等一系列新政策主张。这些都体现了中国的责任担当。中国所承担的国际责任、为世界所提供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与自身实力、发展阶段是相适应的。
防止陷入“金德尔伯格陷阱”,关键是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今天,人类走到了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时期,需要应对的问题更加多元复杂,单靠一国或几个国家的力量无法有效解决,需要各国通力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只有各国共同掌握世界命运、共同书写国际规则、共同治理全球事务、共同分享发展成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跨越“金德尔伯格陷阱”。
(作者梁亚滨,单位: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
对此,你怎么看
留言,团团一直都在
本期编辑 | 胡俊涛
本期审核 | 代恒业
往期精彩内容:
[青春湖北] 投稿邮箱:youthhubei@163.com
欢迎转发点赞,转载务必标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