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生节取代妇女节? 你过3.7,还是3.8……

2018-03-07 爱你的 青春湖北
导  读

最近,网络平台上一个关于“3月7日、女生节”和“3月8日、妇女节”的话题引发热议。

过“3.7”,还是过“3.8”


3月6日,网友@famfamfam 发微博称,“每年重申一次,我过3.8,不过3.7”。该网友认为:3.8妇女节,全称联合国妇女权益与国际和平日,是一个为女性争取呼吁职业机会、平等、自由、尊重的节日。淡化妇女节原本的含义,把中性的妇女一词当作贬义词来对待,替换字眼以示“尊重”,正是在向“女人老了/结婚了就贬值了”的物化女性的腐朽观念妥协,本质上是对女性的侮辱



✎@famfamfam


每年重申一次,我过3.8,不过3.7。


3.8妇女节,全称联合国妇女权益与国际和平日,是一个为女性争取呼吁职业机会、平等、自由、尊重的节日,这个节日的出现是女性争取平等权益的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妇女这个词语在词典里本来就是没有关于年龄的限定的,所有成年女性都是妇女。女孩子最后一次过完儿童节,下一年开始就合理合法地过妇女节。


我为我是女性、是劳动女性、是追求平等和自由的女性,而感到骄傲。
我过妇女节,希望能牢记前辈的付出,并为争取女性权益的事业尽自己绵薄之力。


能当妇女代表是光荣的,妇女能顶半边天是赞誉,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把妇女权益用法律捍卫起来。


从什么时候开始,妇女变成了不好听的词?拒绝称“妇女节”的时候,是否还记得它代表的是“妇女权益”?


前辈通过抗争换来了我辈妇女工作的权利、女性受教育的权利,这些是女性独立的基础,是女性追求平等自由的基石。妇女节是为此诞生的。


把妇女节包装成女王节、女神节,把这个节日的意义从纪念女性在争取权利的路上流过的血,变成带有性别刻板印象的礼物和促销,对女性一点都不友好。


……


淡化妇女节原本的含义,把中性的妇女一词当作贬义词来对待,替换字眼以示“尊重”,正是在向“女人老了/结婚了就贬值了”的物化女性的腐朽观念妥协,本质上是对女性的侮辱。


我过3.8妇女节,不过3.7,不过女生/女神/女王/女人节。


该博文获得1万多转发和点赞。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希望借此契机,呼吁和改变对“妇女”的刻板印象。



有网友认为:过什么节日,看个人怎么理解,没什么可指责的……



也有网友指出:3.7是某些有利益动机的人炒作出来的,此类节日还有低俗之嫌……



其实去年,网络上对此话题已有许多讨论。网络综艺节目的女辩手发起了#女生节取代妇女节#活动。理由是,单位发的三八节礼物都是洗衣粉、姨妈巾,不实用,所以三八节应该被废除。不过她最核心的理由是,没有一个女生愿意被叫做“妇女”,所以不应该过妇女节。



对于此现象,中国青年网曾发表评论称:妇女节不能成为低俗侵蚀崇高的秀场。



这些年,我们几乎快要忘记了妇女节的本意。深究起来,无非是三个肇因:


一是节日被庸俗化割裂历史,空谈“女性”,甚至盯着荷尔蒙做文章。在对“妇女”词汇表达嫌恶之情的同时,传达的是根深蒂固的年龄歧视和阶层歧视。就像李银河说的,“我觉得在这个节日,女性应该再想想中国妇女地位、男女平等上还有些什么问题,至少在媒体上有这样一些话题去引发人们思考,比如男女平等的诉求是否已经都实现了,让这个节日回归到它本身的初衷和意义上来。”


二是节日被娱乐化。在娱乐至死的泛化潮流之中,一切的节日都可以成为大PARTY。开心就好,调侃就好,庄重的、沉郁的,统统都可以化为无意义的。绕过社会价值、跨过政治诉求,只将节日付诸感官的娱乐。


三是节日被物欲化。“她权益”让位于“她经济”,商家借着节日刺激消费欲,新媒介与社交软件被消费主义的狂欢所绑架。女权的进步、女性的力量,反倒湮灭于物化女色的五迷三道里。


女生节取代妇女节?


根据资料显示,1986年3月7日,山东大学举办了第一届“女生节”。该节日的本意是一个关爱女生、展现高校女生风采,通过开展高品位、高格调的人文活动,引导女生关注自身思想素质、道德修养、文化内涵、业务能力、心理健康的活动。


▲湖南师大女生节logo


▲同济大学女生节“许愿绳”


▲武汉纺大环境工程学院生物专业的男生为女生送上了自酿的红酒


只是,这种校园文化延伸到社会后,无意识地衍生出了“不过三八、过三七”的现象,把两者对立起来了。这场看似集体的狂欢,在演变中多了一些别样的意味。如校园里低俗化的横幅……



此外,众多商家的宣传营销也让女生节像大多数的的节日一样,转变成了“消费日”。其实,这是“消费主义”对女性的分化——显然,商家谈“女生”或者“美女”更能促进消费。例如:3.7元KTV、3.7元电影票、女生节减免等商业活动。


资料图片


现如今“妇女”势弱,“女生”得到更多人的推崇。一方面“年轻化”的称谓迎合的是女性对青春年华的留恋;另一方面也是利用了社会对“三八” 、 “妇女” 等词汇的偏见。


“三八” 、 “妇女” ,这些被部分人误解为带歧视色彩的词汇,殊不知是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为女性争取权益的结果。


在校大学生的观点:


✎@柠檬


从上大学开始知道“女生节”,现在各大学中“女生节”也渐渐流行起来。我觉得流行起来的原因,是多数人认为“女生”比“妇女”听起来年龄较小,没有结婚的不应该被称作妇女。商家为了迎合女性消费者的这种心理,于是为“妇女节”冠上“神”“王”的名号。这其实是对“妇女”的错误理解,“妇女节”设立最初的目地是为了维护女性的权利。


✎@包子


“女生节”,与其说在提升“女”字不如说在摆脱“妇”字,这几年“妇女”这个词自带隐形前缀“中年”,避开“妇”字等于暗示顾客你还年轻,用“王”或“神”暗示美丽出众,需要保养维持年轻美丽,刺激一下消费欲,商家嘴里喊出来的,都是生意。这其实违背了设立此类节日的本意。

✎@小爽


大学之后知道的“女生节”,男同学会在这一天给女生惊喜。我们学校的Token团队也会推出“小幸运”活动,让男生来满足女生们的小愿望!这是一个让女生们感到被珍惜、感到小幸福的节日。


 我觉得女生节受到年轻人热捧是很自然的现象,大家也没有忘记妇女节呀,会在38给妈妈、阿姨和奶奶们祝福。 所以,我觉得过“37”还是“38”,没有冲突。当然,我也希望大家都能保持年轻的心态,这也是很棒的人生态度。



团团有话说

“三月七日女生节”的初衷是关爱女生、展现高校女生风采,“三八妇女节”的初衷是争取女性解放、追求两性平等。其实,两者的本意都是关爱和关心女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也在不断的发展,“女生节”、“妇女节”也将赋予更多新时代的内涵。只有不忘初衷,才能让这两个节日更有意义。


无论你选择哪个节日

积极阳光,向善向上

都是保持年轻的小秘诀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祝所有女性永葆青春,永远快乐~

本期编辑 | 胡俊涛

本期评论 | 毛 莹

本期制图 | 胡俊涛

本期审核 | 代恒业

本文由青春湖北综合整理自新浪微博、中国青年网、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等

往期精彩内容:

没考驾照的恭喜了

这个男人被摔了284万次……

政府工作报告送出20个大红包

这个时代,真的不需要雷锋了?

网络高利贷,还不起的青春债

[青春湖北] 投稿邮箱:youthhubei@163.com  

欢迎转发点赞,转载务必标明来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