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春战“疫”在一线 | 襄阳医疗志愿者奔赴隔离病区!

青春湖北 2020-09-15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所有人不宣而战广大医务工作者纷纷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为大家英勇奋战在抗疫最前线为缓解襄阳市医疗人员紧缺的问题团襄阳市委发布《襄阳紧急招募医护专业志愿者招募令》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短短三天内就有603人报名经过市卫健委审核
有超过100名志愿者具备医护专业技术资质随时可以补充到抗“疫”一线
2月12日首批14名医疗志愿者经过培训已经上岗

△接受培训的医疗志愿者们(图:襄阳日报 王虎 摄)


他们当中

有自己开诊所的医生

体检中心的护士

也有培训机构的老师

工作后正在进修的学生

还有从湖南、福建、广东等地

回家探亲的医护人员


他们的平均年龄不超过28岁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重返熟悉的“战场”不计报酬、不论生死用爱保卫家园


△在一线工作的医疗志愿者(图:郝泽昱、杨宁 摄)


重返“战场”的年轻“战士”


      

        27岁的卜若男是团襄阳市委招募上岗的第一批医疗志愿者。她离开医疗工作快两年了,此前是襄阳市中医院ICU病房的一名护士。如今,她是一名教育培训机构的老师。“以前做了好几年的护士,救死扶伤已经是一种本能,当下这种情况,我没有理由不去做点什么。”



△襄阳市传染病医院的隔离病房(图:刘逸鹏 摄)


从传染病医院专属的医护人员通道上到三楼,封闭的电梯间对面有两个可以独立开关门的房间,卜若男会进入左侧的房门,在第一个房间完成日常隔离衣、防护帽、手套的穿戴,再穿过一个淋浴间,进入一条只能容纳两人肩并肩行走的狭窄通道,穿过这个通道就可以看到医护人员工作的护士站,正对面就是隔离病区。被隔离的病房与护士站之间除了不到三米的缓冲距离,只剩下一层普通的推拉式窗户。已经在一线工作四天的她,每天除了配合在职的医生和护士开展相应的治疗工作,还需要清理患者的生活垃圾,协助患者完成定期的检测项目。



△为患者做定期检测(图:刘逸鹏、郝泽昱、杨宁 摄)


每天需要工作8个小时,其中4个小时卜若男是在隔离病区度过的。“一般不进入病区的时候,我是穿着纯棉材质的日常隔离衣,一旦换班进入病区,我就需要换上全封闭的防护服。”


卜若男记得元宵节那天,是她第一次穿防护服,也是第一次进入隔离区。“从头到脚都被密封得严严实实,在隔离病房走的每一步,从脚底传回来的感觉似乎都没有往日清晰,十分钟就会感觉到闷热,半个小时左右,衣服就会有明显的潮湿感。”由于一线的防护用具仍然相对稀缺,进入病区的前三个小时,卜若男就不会再喝水了。“上厕所就需要脱下防护服,一脱就浪费掉一件,这种成本太高。”


△ 卜若男更换防护服(图:郝泽昱、杨宁 摄)


△为防止护目镜起雾,在镜片上涂抹碘伏后的色素沉淀(图:刘逸鹏 摄)



“来一线不需要理由”


     

23岁的杜成威要比卜若男晚一天到岗,护理专业毕业的他,在医院工作了两年后,转行去了广州,在一家公司从事企划相关的工作。因为疫情,杜成威没能按时返回广州。


杜成威是这里唯一的男护士。上岗的这三天,每天八个小时的工作结束后,他总是习惯多留下来一会儿,再帮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才会回到统一安排的酒店休息。他觉得到一线支援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但是已经做出了这个选择,自己就应该做好能做的每一件事情。



△杜成威装着整理防护服(图:郝泽昱、杨宁 摄)


与杜成威的心境不同,1999年出生的杨傲外期待到疫情一线去。“我想自己能去一线,我更想和这些前辈一起打赢这场战斗。”


这位不满21岁的年轻人是襄阳市谷城县永康医院的一名在职护士,“我中午吃饭的时候看到了招募信息,我父亲当时就对我说了一句‘你不报,谁报?’”饭吃了一半,杨傲就去填写报名信息了。临走前他的父亲就说了两句话,“保护好自己,照顾好病人。”


△刚从隔离区出来的杨傲正在吃饭(图:郝泽昱、杨宁 摄)

△杨傲整理更换防护服(图:郝泽昱、杨宁 摄)


杨傲两次进入隔离病区,主要工作是负责所有病房内外的消毒工作。6层楼,60个房间,16升装的消毒液,杨傲需要足足用掉30桶。“闷热,酸痛,侵蚀全身,消毒时动作的幅度也要特别注意,因为我们的防护服中间是通过双面胶粘贴密封的,如果动作幅度太大,防护服是极有可能崩开的。”杨傲告诉记者,其实每次直面患者剧烈咳嗽,内心还是会有一点后怕。“那种咳嗽的声音要么是喘不上气的哄哄声,要么就是说不清的空明感。可他还是会坚持在消毒的时候和患者们聊聊天“他们也紧张,也无助,我陪着说说话,他们的心理负担会少一些,也能有更好的心情与病毒做斗争。



△为病房内外进行消杀(图:郝泽昱、杨宁 摄)



累,但值得


      

在隔离区连续工作6个小时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杨傲觉得连吃饭,口腔里都是消毒水的味道。同样不满21岁,也在襄阳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支援的龚玟君,记得自己第一次从隔离区出来,回到酒店房间,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坐了整整半个小时。“6个小时的工作下来,双腿是酸痛麻木的,你除了休息,什么也不想干。” 这个2019年才刚刚毕业的女孩,还没有完全适应如此高强度的工作。


△从隔离区出来正在吃饭的龚玟君(图:郝泽昱、杨宁 摄)


由于进入疫区所使用的医用防护口罩,无论是厚度还是密封性都要远高于其他类型的口罩,龚玟君进入疫区半个小时,呼吸就会不太顺畅,2至3小时太阳穴就会出现阵阵刺痛,一直到4个小时后,不适感才会消失。


△长时间穿着防护服额头上有勒痕(图:郝泽昱、杨宁 摄)


龚玟君第一天的工作是负责传递内外物品、信息,并协调患者去做相关检查。她觉隔离区的一切和自己最初想法都有些许不同,很多看似容易的工作在这里都显得格外复杂。“我负责的隔离病区有50多个患者,每顿饭菜就足足有两大提。”因为饭菜通过层层封锁进入隔离区,已经不够热了,她还要用微波炉把每一份饭菜热透。一个微波炉一次最多只能热三份,隔离区里的5个微波炉同时工作,龚玟君也要热上10多次,把所有的饭菜热透她就已经满身大汗了,顾不上休息,她还要把所有的饭菜快速交给负责配送的医护人员。龚玟君告诉记者,“累是真的累,可我知道自己做的事儿是有意义的,这就足够了。


△龚玟君为患者热饭并交给配送的医护人员(图:郝泽昱、杨宁 摄)



故事讲完了但“战斗”还在继续哪有什么“逆行英雄”“白衣战士
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和死神抢人罢了脱下白衣,他们是父母眼中的孩子披上白衣,他们是使命必达的战士

致敬奋斗在一线的医疗志愿者们




△医疗志愿者坚定的眼神(图:郝泽昱、杨宁 摄)

△为隔离区进行消杀(图:郝泽昱、杨宁 摄)

△志愿者值班、随时准备为患者提供帮助(图:刘逸鹏 摄)

△为患者配药(图:郝泽昱、杨宁 摄)



感谢每一位无私奉献的医疗志愿者你们本可以在家人身边保护
却毅然决然站了出来
在最危险的地方
与命运交手 与死神对峙守护更多人的安全
愿你们都能平安归来向你们致敬!



本期编辑 | 丁雨晴本期审核 | 赵雅佳、胡俊涛本文来源于青春襄阳(点击图片即可查看全文)
往期推荐:全国新增确诊5090例,湖北新增确诊4823例危重病人这样康复!
湖北“临床诊断病例”代表什么?[青春湖北] 投稿邮箱:youthhubei@163.com  
欢迎转发点赞,转载务必标明来源
致敬奋战一线的医疗志愿者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