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者,今天是个好日子!
就在今天
2017年5月30日
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这是继中国航天日设立以来
又一个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日子
一系列喜讯不断传来
展会上展出的由208所出版的《军事文摘》杂志得到军迷观众的喜爱,不少小朋友则对画面生动的航天国防科普杂志《军事文摘•科学少年》更是情有独钟。
在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让航天高科技走进广大群众的视野,让老百姓了解航天强大的创新能力,是航天科技工作者庆祝自己节日的最好方式。本次展会得到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和北京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
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发出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召。“科技三会”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树立了我国科技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以此为标志设立“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旨在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牢记使命责任,切实担负起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作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瞄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创新报国,引领发展。
科技界普遍认为,设立“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联系和服务,更加重视科技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为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排忧解难,进一步兴起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有利于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形成各类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协同发展,各类人才竞相创新创造的有利局面。
2017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以“精忠报国、敢为人先、拼搏奉献”为主题,重点宣传中国科技事业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弘扬中国科技工作者爱国、奉献、求真、创新的精神,讲好中国科技的故事,讲好中国科技人的故事,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争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先锋,切实担当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拓先进生产力、传播先进文化的历史重任,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二院二部杨宇光
科技不仅仅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的终极力量。科技工作者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与灵魂。科技工作者日的设立体现了全社会对科技工作者的认可。作为航天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在未来从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探索浩瀚宇宙的征途中责无旁贷地扮演着主角,我们的航天事业已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但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而且还深入到社会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未来航天科技工作者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过去我们的很多工作以模仿和跟踪为主,虽然是靠自力更生创造了今天的成就,但别人走过的路至少为我们提供了参考。未来,我们将在科学探索与工程实践中面对更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需要提出和实现更多首创性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实现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根本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创新是科技工作的灵魂,这就需要在更大程度上为科技工作者“减负”,创造更为宽松、更有利于培养和发挥科技工作者创新能力的土壤;应让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劳动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和尊重;同时,也应为科技工作者创造更多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让科技工作者真正站立在全世界的航天大舞台上,得到全世界同行的认可,这本身就是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
二院203所陈云梅
值此国家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际,我作为一名计量工作者,深受鼓舞。目前我国正在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使我们的科研经费有了更大的经济保障,为科技工作者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认为科研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踏踏实实,耐得住寂寞,不能急于求成,要沉下心来干一项技术。此外还要广开思路,不能一条路走到黑,这个行业走不通,可以另辟蹊径,选择其它学科,要多学科融合,做到多路径。科研工作不仅需要广度,还要深度,现在是多学科融合的时代。今后,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以航天双创为契机,实现航天强国、科技兴邦。
二院206所臧金良
今天是第一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作为在航天科研一线奋战的青年人,肩负着“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神圣使命。距离总理参观双创展览已过近一个月,与向总理汇报完的那种激动和兴奋劲相比,留下的更多是理性思考。有了总理的嘱托和要求,要更加努力地开展工作,把双创的“创意”和“种子”加速变成“成果”。
要加速,除了得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还得有明确的规划和指南。作为一个专注于技术创新的团队,我们面临着很多问题。而此时,航天人的团结协作再一次帮助我们向目标更近了一步。集团公司和二院专门组织了专家团队,提出了许多加速研发和应用建议。团队重新思考和梳理,形成了详细的策划与方案,从专业建设和产品化,一步步把未来发展的路线理清。
“由微知著”是我们的使命,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们会牢记总理的嘱托,坚定信心,在国企深化改革的浪潮中,在创新与创业的背景下,用我们青年航天人的热情、勤奋、创新、勇气,砥砺奋进,锐意进取,为实现我们的航天梦、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在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际,我们老科技工作者心情十分激动,衷心感谢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我们的关怀。
老科技工作者是科技人才队伍的组成部分,他们长期奋斗在各条战线上,为国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退休后继续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余热,精神难能可贵。
二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是二院老科技工作者的群众性组织。多年来,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在院离退休管理中心的帮助指导下,坚持为老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宗旨,在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才能、活跃与丰富老科技工作者的生活、反映老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诉求、建言献策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组织老科技工作者完成了部分科研任务,发挥了他们的余热,取得了一定的收益。经常组织老科技工作者深入中小学和社区及军营,为大家普及科普知识。多次承办北京老科技工作者总会的“老科技工作者日”活动的主会场活动,并将此活动引入广场文化活动,创造了一个新的品牌。经常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院就当今的国际国内形势,对大家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作报告。组织老科技工作者对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写出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并在中国老科协举办的“京津冀建言沙龙”进行了交流。
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为老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宗旨,搭建平台,资源共享,让老科技工作者在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领导科学决策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出的“建设科技强国”的时代号角。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今天,我们又迎来第一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这是中国科技界的光荣,更是营造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以伟大的事业来凝聚人心和科技人才成长发展至关重要的。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 曾几何时,我们有过“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的喟叹。今天,这样的困惑已一去不复返。在发展由创新标注、创新由人才驱动的时代背景下,全社会对知识、创造和人才的渴求越来越强。
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无论是在一穷二白的建设年代,还是大国崛起的关键时期,我们党都十分注重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特别是航天工程作为人类迄今规模最庞大、系统最复杂、技术难度大、质量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最高和极具高风险性的工程之一,从中国航天创立之日起,党中央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集天下英才为航天事业用之,尊重科技工作者的主体地位和劳动创造,形成了以钱学森、黄纬绿等为代表的老一代航天人甘当人梯以及新一代航天人茁壮成长的人才思想,探索出了依托重大工程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领军人物的有效途径和体制机制。今天,航天大国的建成,充分彰显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创新活力,也正是我国凝聚中国科技力量和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生动写照。
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要极大调动和充分尊重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激励他们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自觉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强调:“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中国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千年“鎏金铜蚕”,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等,见证了这段历史。”这正是在绵延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的最好彰显。今天,中国科技队伍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这是产生世界级科技大师、领军人才、尖子人才的重要基础,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为此,面对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使命,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为科技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季国)
来源〡航小科、二部、23所、203所、206所、208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