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题 | 栾川的样子——一场社会、家庭、学校的读经实践

子正 读经杂志 2022-05-22

前言

在得知读经教育火种遍布全国各地之时,得知河南栾川县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出现了9名包本《学庸论语》的小学生,在读经界看来,这恐怕是首例,这9个孩子是如何做到的呢?请跟小编一起走近栾川……

本文刊载于2017年《读经》杂志“封面故事”栏目,原标题为“栾川的样子——一场社会、家庭、学校的读经实践”。


从大山到大山

早晨六点半从竹里出发,大巴、飞机,转乘了三四次,到了栾川县城,已是夜里十点钟,我们从一座大山进入了另一座大山。

 

栾川,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在中国地图上是不大找得见的。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县城里面,通过不到一年的业余读经,已经有九个孩子包本背诵了《学庸论语》。

 

我们带着这样的好奇,在 2016 年的岁末,前来一探这个面目模糊的豫西小县城。

 

但是,对于洛阳人来说,栾川并不陌生。在洛阳转车时乘出租车,热情的司机得知我们要去栾川,立刻赞不绝口地为我们介绍:“栾川是个好地方啊,有好多旅游景点,4A、5A 级的就有八九个,够玩个两三天。”

 

栾川距洛阳 170 多公里,走高速也要两个半小时的时间。从洛阳乘中巴车,穿过了一条条隧道,栾川县的面貌终于呈现在我们面前。

 

此时,栾川的街道已经很安静,巷子里偶有一些店面还开着。这里的温度比洛阳要低两三度左右,因为地处山中的原因,城市的街道有很多明显的斜坡。

 

我们来之前联系了当地的邢砚老师,他是栾川经典推广组的核心成员,因为已经是夜里,便将原定当天的会面改到了第二天。夜里十点,对栾川这座小城而言,毕竟已经很晚了。


▲夕阳西下的栾川县城


从陌生到热衷

栾川的读经因缘,最初就是起于邢砚老师的牵线。

 

邢砚老师是栾川县教育局的一名公务员,曾经有十六年的体制学校教学经验。但多年的教学实践也在让他反思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并一直探寻着教育之道。

 

2015 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加入了一个“河南读经群”微信群。邢老师对群里讨论的“老实大量读经”“论语一百”等话题吃惊不已,他没想到还有这样一种读书的方法。在群里他认识了一位在海外的子豫老师,是美国洛杉矶舒谦学堂的堂主,海外读经推广的老师。巧的是子豫老师的先生就是栾川人,于是邢老师私下咨询子豫老师如何能尽快地将《论语》读一百遍。其时临近春节,子豫老师即将随夫回栾川过年,便跟邢老师约定面谈。

 

邢老师和子豫老师在栾川见面洽谈之后,非常认同这种读书的方法,决定第二天便安排一场读经教育的分享会。因为临近春节,邢老师担心因为忙于置办年货,来的人太少,便一面在自己所在的读书群、太极群等公益群里发通知,扩大影响,一面利用自己在教育局的人脉关系,逐个地联系当地中小学、幼儿园的校长和老师。结果,第二天,原本计划只有四十几人参加的分享会来了一百多人,不得已临时换了一个大的会议室。子豫老师抱着还在哺乳期的孩子,在一百多名听众面前侃侃而谈,分享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

 

邢老师回忆当时听讲的感受:“我是体制内学校老师,有十六年的教学经验,但是读经的理念可以说彻底地颠覆了我以往的教育思想。”参加会议的家长、老师们也很受感动,一位小学老师提议在春节后办一个密集读经营。于是,这位老师提供了他们家的一套空的房子作为场地,由子豫老师带领,从正月初五开始,上午下午各读两个小时《论语》。开始的时候有五六个孩子,到读经营结束的时候有十几个孩子。到十天营期结束的时候,大部分孩子已经能把《论语》前五篇读得非常熟了,这让大家觉得非常振奋。


▲栾川2016年春节读经营,抱孩子者为子豫老师


就这样,栾川的读经风气迅速打开。子豫老师回美国之后,在邢老师和几位热心老师的组织下,在当地的读经推广以不同的形式继续进行着:一位老师开办了一个公益读经班,每天带孩子在放学后读经。每个周末,这些读经家庭就以“栾川经典读书会”的形式聚在一起读书,渐渐地参加读书会的人越来越多,之前的房子已经容纳不下,五小的校领导就提供了学校的大会议室,人数最多的时候,亲子一共有近三百人。


“业余”的老师

“这些小孩儿的心特别纯净,没有杂念,特别好教!”说这话的是公益读经班的蒋婉老师。

 

蒋婉老师祖籍四川,生长在东北,打拼在成都,三年前来到栾川。自从春节听了子豫老师的读经分享之后,她便加入了公益推广的队伍。蒋老师之前并没有读经的经验,更没有从教经验,她便买来了《学庸论语》和读经机,一边听一边跟着读,读会了之后便开始教孩子们读经。

 

蒋老师在栾川有一个小门市,和先生经营一家五金用品店。从 2016 年四月份开始,她便带着几个孩子在自己的门市里面读经。蒋老师的门市离栾川小很近,一些家长了解到这里的读经课之后,也在放学后把孩子送到这里,每天晚上六点半到八点,渐渐成了一个固定的读经课堂时间。

 

来门市读经的孩子越来越多,从最初的三五个,到十几个,再到几十个,门市里面早已容纳不下,蒋老师就在门市外的人行道上,摆上一排排的小板凳,形成了一个“路边读经课堂”。这些读经的孩子大多是一二年级,心思单纯简单,一心投在读经上,十分认真。


▲门市外读经的孩子和家长


随着入秋之后,天气越来越冷,路边课堂渐渐维持不下去了。蒋老师在热心家长的帮助下,找了很多地方:门面房、家属区、库房……不是租金太贵,就是光线不好,不是楼层太高就是嫌孩子太吵。正在焦虑的时候,一位家长捐赠出自己家经营的中西餐厅的一个大包间做教室,又有家长主动联系,从实验中学拉了二十五套课桌——当天晚上孩子们就有了明亮而温暖的教室。

 

我们来到公益读经班的时候,时间已经过了下午六点半,蒋老师说早到的家长会带着孩子们先复习旧课。教室在餐厅二楼的最里面,一上到二楼,我们就隐约听到了稚嫩而整齐响亮的读经声。打开门的一瞬间,读书声扑面而来,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比普通教室还要小些的房间里坐满了孩子和家长,他们一手指着书,专心致志地读着。有的孩子看到蒋老师进来了,立刻热情地打招呼:“蒋老师——”蒋老师笑着一一回应,接着开始带读新课。


▲ 晚上的读经课堂


教室里,最小的孩子四五岁,最大的也不超过十岁,大多是一二年级的孩子。年纪虽小,一个个都读得既认真又卖力,整个课堂的气氛很热烈。坐在最前排的是一对母女,两个人都在认真地指着书跟读。这个小姑娘叫陈柔嘉,二年级,刚刚到公益班一个星期的时间,读得有模有样。

 

我问小姑娘:“为什么到这里来读经啊?”

 

柔嘉说:“因为我到这里来能学到很多知识。”

 

“能学到什么知识呢?”

 

“我都能背下来了。”

 

柔嘉妈妈说,自从读经之后,小柔嘉都没时间看电视了,她也想不起来看电视了。看到别的孩子包本了,柔嘉对妈妈说:“妈,我也要包本。”柔嘉的进步让妈妈欣喜不已。

 

我问柔嘉妈妈:“我看您读得也很认真啊,您为什么也来陪孩子读呢?”

 

“我就觉得读这个挺好的,总比我去打麻将强吧!”

 

栾川的读经家长们都很朴实,让孩子来读经并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只是对经典有一种朴素的情感。这些体制内的孩子读经之后能够不看电视,不玩手机,还能背书,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大的收获。


▲ 陈柔嘉和妈妈


邢砚老师则介绍道,栾川的读经风气起来之后,一个意外的收获是将父母们从逛街中解放出来,从打麻将中解放出来,开始陪着孩子读经。“像我以前上淘宝一逛就是一个多小时,现在上淘宝,我突然发现我啥也不需要,三餐温饱,还需要些什么?只有陪孩子读经这件事是最重要的。读经让人心灵更干净。我们读老祖先的圣贤书,就是一层一层地打扫掉自己心灵的灰尘,然后让我们跟圣贤的心越来越接近。”在邢砚老师的陪伴下,他10 岁小女儿邢灿也即将完成《学庸论语》的包本背诵。


包本的孩子

晚上八点,公益班的读经课程结束了。

 

在蒋婉老师建立的“读经课堂”微信群里,传来了的一条语音信息:“蒋老师晚上好!我今天复习《大学》《中庸》一遍,读《梁惠王上》五遍。蒋老师晚安!”

 

这个稚嫩的声音来自时耀智,在我们来到栾川的那天刚刚完成《学庸论语》的包本背诵,是栾川第九个包本的孩子。


时耀智(小名毛毛)包本的经历颇有些传奇:他今年 8 岁,在栾川实验二小上二年级。父母都是中学教师,有个哥哥在哈工大读书,由于家里人都比较娇惯毛毛,他调皮好动,性格有些急躁。


▲ 时耀智在进行包本《学庸论语》录像


春节时子豫老师开读经营,妈妈劝他来读就没有劝动。四月份蒋老师在门市开始带孩子读经时,毛毛被妈妈带过来,但进来没有一分钟就跑了出去,表示坚决不读。暑假时蒋老师和两个读经孩子程子朔、李奇昱的家人去成都游玩,邀约了毛毛的一家人,于是三家孩子就结上了伴。在去的路上,程子朔和李奇昱都时常拿出书来读,但毛毛都是斜着眼,叉着手臂,不屑一顾。

 

后来的一天晚上,蒋老师带程子朔和李奇昱读书时,故意问毛毛一个字,他说他认识,蒋老师就顺势鼓励他一起读,看谁读得最好。就这样,毛毛从《学庸论语》的《卫灵公第十五》开始读经啦!

 

回到栾川,毛毛大呼:“去趟成都上大当了”。可是让他放弃读经,他却坚决不干,而且一直和程子朔、李奇昱比着遍数地读经。由于他性格急躁,不喜欢别人领着他读,他就一直自己读,每篇都读到了一百多遍。当程子朔和李奇昱包本后,毛毛也着急了。尽管他比那两个伙伴晚读两个多月的时间,一直不肯认输的毛毛立志:“我一定要包本!”


于是蒋老师用了整整一个星期去陪他读书,由于之前没有跟读,毛毛的读音不是很准,而且速度太快,吐字也不是很清晰,所以纠正起来很是困难,但毛毛很努力地坚持着。

 

在复习的过程中,毛毛非常用心,有时候蒋老师还没说重来,他自己就会惩罚自己重来,或是做下“必背”的标记。看到孩子这样努力和上进,毛毛的爸爸妈妈都很感动。成功包本后,邢老师来得晚了,又对他进行了抽查,他从容地对答,体现了很好的心理素质。他自己兴高采烈地说:“我要马上读《孟子》了!”他还要求妈妈给他买了读经机,因为他也不想再读错音,不想再读那么快了。


▲子豫老师特意为栾川包本的孩子准备了十套大字版《孟子》作为奖励。图为邢砚老师为包本成功的时耀智发奖品


我们采访的这天和栾川的九个包本家庭进行座谈,中间我们提议所有包本的家庭拍一张合照,到外面排队的时候,毛毛突然不干了,跑到一边,说什么也不拍了,妈妈怎么劝也不听。蒋老师说:“你要再这么闹,以后我们读《孟子》,你就不要来了。”毛毛想了想,还是回来乖乖排队了。

 

第二天一早,毛毛妈妈在读经课堂的微信群里发了一段毛毛在读《孟子》的小视频。蒋婉老师打趣道:“曾经大呼上当的娃,现在读书上了瘾。”

 

包本,将一本书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背下来,这种方式对家长的震动是非常大的,因为常人都会认为把一本厚厚的《学庸论语》背下来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通过包本,家长更加坚定了孩子读经的信心,也有更多的家长将孩子送到公益班读经。而孩子通过包本,也极大地提升了自信,更喜欢读经。第一个包本的孩子马国尧,8 岁,在座谈会结束后,还要在教室里再读一遍《孟子》。妈妈就在他身边陪伴着,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座谈结束后,马国尧在妈妈的陪伴下继续读《孟子》


蒋老师介绍,目前包本的九个孩子,几乎都是在教师家庭,家里的氛围都是很好的,并且父母双方对孩子读经都非常支持。


从业余到体制

栾川县位于老君山下,传说是老子归隐地,也是商朝宰相伊尹的故里,毗邻两程故里洛阳县,历史悠久,民风淳朴。近几年,栾川的各个小学也都开始重视传统文化进校园。栾川最大的小学,有4000 名学生的实验一小在校园里提倡“根文化教育”,校园里的标语是“做有根的中国人”。在校长的倡导下,学校的老师编了一套国学教材,计划在学校里推广诵读。


▲栾川县第五实验小学


而在栾川目前包本《学庸论语》的九名学生中,有七名来自实验五小。这所五小 2015 年刚刚成立,当年九月份才正式开学。

 

学校刚刚成立,校领导班子就确定以经典文化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培养有中国灵魂的世界公民”为教学目标。但是什么是真正的传统文化,究竟怎么办,他们还不得其法。“国学经典让我们回到一个学校真正的本义——读书。但是国学书籍浩如烟海,我们应该选择哪些书来读?这是一个重要的选择。”五小的党委书记李振山对记者如是说。


▲李振山书记在读书会活动中


而在李书记和五小的邵新峰校长参加了子豫老师的分享之后,立即认同了读经的教育理念。邵校长说:“一定要让孩子们把最重要的事放在重要的时间做,将读经纳入课程。”于是,五小在邵校长和李书记的倡导下,开始在学校里推广读经。

 

我们跟随蒋婉老师来到五小时,是下午一点三十分,此时正是下午学生上学的高峰时段,学生在家长的护送下从不同方向涌入学校,人员虽多,但秩序井然。

 

一进五小的校门,就有孩子热情地呼喊着“蒋老师”,小跑过来,蒋老师笑呵呵地跟每个小朋友打招呼,不时亲昵地摸着孩子的头,嘘寒问暖。


▲ 蒋婉老师在五小带一年级的一个班级读经


一点四十分,上课铃响了,学生们纷纷回到教室,拿起《学庸论语》,开始齐读。蒋老师专门带一年级的一个班,而其他的班级则由当班的带课老师带领。有的班级听上去读得熟一点,前面讲台站着几个小朋友做导读员,有的班级则由老师带读。还有一些班级是由家长带着读,这些家长都是来自于五小的家长委员会成员,每个班级都会有轮值。读得好的家长做导读员,读得还不熟的家长负责提醒孩子,维持纪律。

 

这样的共读在五小每天下午都会进行二十分钟,周三下午则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这样,一周下来,全校读经的时间也在两个小时以上。

 

推广初期,本着尝试的心态,每天读经的时间只有十分钟,但是随着推广的深入,十分钟已经明显感觉不够,于是增加到目前的量。“从学校的角度来讲,我们是给老师一个信号,传达学校的一种导向。”邵校长向我们介绍时说。在体制内,学校有相应的课时任务,也不能让学生超过固定的在校时间,所以再加入读经课程有着相当的限制。但从最初十分钟到二十分钟,校领导希望通过这种改变引起老师和家长足够的重视,而不能只是把读经当作一种形式,走走过场而已。


五小校园里,上体育课的班级也在读经


五小另一项重要的读经活动就是承接的每周末的亲子经典读书会,这是“栾川经典读书会”的大本营,每周末都会举办亲子共读活动,活动参与人数最多时,有一百多个孩子报名,加上家长将近三百人。因为经典共读的活动,五小——这个栾川最年轻的学校,其影响力也迅速扩大,许多认同读经的家长都把孩子转到了五小,据说最多时一天就转学来了45个孩子。不过短短三个学期,五小已经从最初的 600 名学生发展到目前 1200多名学生,其中最新一届的一年级学生有 400 余人,共九个班,而建校时原本全校只是六个年级共十二个班的建制。

 

家长的认同也是五小推广读经活动的重要助力。“家长认可,学校重视,社会推动,这是推广经典教育不可或缺的三个方面。”李书记说道。

 

五小的家长委员会在推动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几名核心成员的带动下,每个班级的家委会成员分成若干个小组,晚上孩子放学回家之后,家长必须通过微信群每天汇报读经情况,一名值日的家长则会记录小组里每个孩子的读经情况。每天陪伴读经这种简便易行的方式让家长能更好地陪伴孩子,而每读一天,孩子就有一天的进步,这也提高了家长的积极性,如此读经也激活了家委会的活力。

 

五小的家委会由此开始真正发挥出自主的作用。除前文提到过,在每天下午上课前的共读活动中,一些班级的家委会成员安排轮值,到班级里陪伴孩子读书。另外,每天上学时间还设有一个家长“护学岗”,每天六名家长在重要的路口维持秩序,引导人流车流,提醒车辆规范摆放,让学生能够安全地入校。


此外,五小围绕读经活动,开展了“国学五星少年”的评选。《论语》二十篇,每背下来五篇为一星,在背诵的基础上,由学生到各个班级演讲拉票,最后投票选出的“国学五星少年”将会得到校领导的嘉奖。

 

在五小即将举办的迎新读书沙龙活动中,栾川读经的故事会以舞台剧的形式被五小的学生们搬上舞台,由学生分别扮演子豫老师、邢砚老师、蒋婉老师,共同演绎这段栾川读经的故事。


▲五小迎新读书沙龙


这不是一场实验

三天的采访结束了,栾川从最初那个面目模糊的小县城逐渐变得样子清晰。不到一年时间,栾川的读经风气兴起,孩子们通过业余读经而包本,这样的成绩不是偶然的,孩子们心性纯朴天真,自然就与经典相契合,而这样的成绩更离不开家长的朴素认同和学校的坚定支持。

 

其实,读经教育的最高理想是重回体制,让天下的孩子都能读到经典。王财贵教授早在 2001 年时就已拟定了一份《小学读经教学实验(推广施行)计划》,详细叙述了在体制内读经的方案。而如今栾川的读经尝试无疑做出了很好的回应。虽然目前栾川的体制内读经还属于“戴着镣铐跳舞”,距离真正的课程化还有一定距离,但如果能够持之以恒地坚持,相信对这些孩子的影响也是意义深远的。

 

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孩子读经,能够影响到家长,乃至整个家族。家齐而后国治,家庭、学校、社会,通过读经,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

 

这不是一场实验,这是一步重要的实践!


回到书院后两天,蒋婉老师“读经课堂”的群里又传来了好消息:邢砚老师的女儿邢灿成为了栾川第十名包本背诵《学庸论语》的孩子。而邢砚老师自己也包本了《道德经》。

一位老师感慨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邢灿爸爸邢砚老师也成功包本《道德经》,成为栾川读经会家长包本第一人。他用自己的行动教会孩子们做最好的自己,和孩子一起创造奇迹!”

我们祝福栾川!



2016年全年杂志仍有部分库存,推荐您订阅全年(六期共160元,大陆范围包邮),无论是自己收藏还在馈赠亲朋,都特别有纪念意义。

2017年第一期已经全部发货,没收到的请联系客服。全年杂志亦在订阅中,垂询电话/微信:189-6897-5937(博文老师)



▼点击下方二维码,关注文礼书院微信公众号


志道|樂學|博文|約禮



读经教育的纪实者与见证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