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听有你 | 曾记来时路,故乡应犹在
诵读青春
路的变迁
在外读书,我已有大半年没有回家了。回家的时候,没有赶上回村里的班车,而从县城乘坐的班车直达镇上,我只得在离家最近的路口下了车。
这里是云贵高原上的一个山坳,我家的房子就坐落在山洼洼里。像我们这样的村落,多不胜数。从下车的路口到家里的大路,已经铺好了石砂,平坦而宽阔。
这条大路,起初虽然是一条所谓“官道”,但毕竟太窄了。大家都称之为“夹马路”,可想而知,一旦马驮着东西,便会被夹着,难行寸步。后来,农业学大寨的时候,大概当时的村干事觉得我们村不能再继续穷下去。于是,带着全村的人,人背马驼,硬生生地开了这条马路。当时,也的确是用来跑马车的,拖拉机少之又少。如今,这条路已是原来的几倍宽,再无马车,成了堂堂正正的车路。
按照以往我回家的习惯,我会在路口等开往村里的车。想起自己已许久未走过的小路,便顶着大太阳走小路回家了。
这条小路早就荒芜了,除了农忙时节,大多时候无人走动。
早些年的时候,我在镇里的中学读书,总喜欢走这条小路。跟大马路相比,同是步行,走小路至少能节省四十分钟。三年初中下来,这条近道我了如指掌。哪里的树上有鸟窝,哪里的地埂下会长菌子,再熟悉不过了。
走在泥巴路上,越走脚越重,像是脚下生根一样。当然,这是形容雨天走路的艰难。一下雨,路面低洼的坑积了水,人们便沿着路边走。路边生长的草被拉扯得光秃秃的。等到家的时候,鞋子上被包裹着厚厚的黄泥,一双鞋上的泥土不会少于一斤。
大家受够了一脚踏入泥坑的日子,2003 年,各家出劳力、出钱,将村后到大马路的一段路修成了水泥路,一下子变得干净多了。这条水泥路连着一条马路,那条马路虽然宽,却还是泥巴路,泥巴路又连着县道。泥巴路上铺了矸石,路也扩得更宽,下雨天已不至于积水。
虽然天晴起风时会一阵飞沙走石,但较之前,却也好很多了。渐渐地,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村里买了车的人也多了,走路的人越来越少了。
新农村建设“五改”中的一项就是改路,村里的“毛毛路”全部硬化,下雨天再也不用担心带着黄泥的洪流会乱窜。再往后,县里的项目给村里的硬化路边上安上了路灯,再也不必担心走夜路。
2017 年,这条唯一经过我们村的马路,宣布将扩宽至9 米。扩宽路就意味着会损害一些路边人家的利益,但大家一听是修路,便主动让出足够的面积。2017 年年底,整条路都已扩宽完工,铺上了混凝土,整个村庄一下子都变得宽阔起来。
县县通高速的消息传到村里的时候,老人们大多不信,说修路说了几十年,这高速路难道还会从我们这山沟沟过?后来,事实证明,不仅县县通高速了,而且高速路几乎达到了“镇镇通”。老辈人常说的“上跑云南下跑贵州”的愿望,如今只消半天,便能通达两地。
如今,村里买车的人家也越来越多,一到过年,路边全是车。去年我离家的时候,村里的那条行车路,已经开始铺沥青了。相信用不了多久,一条崭新的柏油马路便会完工。从“夹马路”到马路,再到车路,最后到如今的柏油马路,路的变迁见证了村里人们生活的变迁。这种由窄到宽,由崎岖到平坦,由坏到好的变迁,又岂止是路的变迁?
才知道故乡的意义长大后走得出世界的圈却走不出思念的圆走南闯北,漂泊在外的你走过喧嚣的街头看过霓虹的街灯心底最深的思念却依旧是家乡家乡已不仅是心底的羁绊更有着刮目相看的发展相信未来已不必在远方!
亲爱的听友们,有声栏目在今年进行了改版,更名为“青听有你”栏目,改版后内容更加丰富,风格更加多样,只为青春路上与你相遇!
欢迎爱好朗读的广大研究生加入到“青听有你”朗读者的队伍中来,不管你是作者还是读友,只要热爱诗歌、热爱朗读,让我们在这里以声会友、学用相长,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扫码添加QQ群,注明“我要朗读”,小研期待与你相约。
文章刊于杂志3月号
《路的变迁》作者:何飞龙(贵州大学)
编辑:马亚男
主播:雅琨
责编:雅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