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年“联”想

朱健香 中国研究生 2023-06-28

过了“小年”就是年。从今天起,海内外的中华儿女正式进入春节时刻,这是属于我们共同的记忆和文化浪漫。今天小年,让我们一起走进朱健香同学和书法、春联的故事,体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感悟人生成长之乐。


小年,昭示着旧年的完结与新年的到来。

也就是从这时起,每家每户开始洒扫庭除,除旧布新,集中置办过年所需,为本就忙碌的一年带来最后一个小高潮。过年既为家事,自然不可能只由某个人一手操办,一家人总还是要有所分工,而我所要完成的固定“任务”便是写春联。




我写“春联”








那应该是2012年的冬天。
在道叔公启蒙下,已经练了一年多毛笔字的我,对于毛笔字的运用概念就是门上的春联、路边的标语告示以及红白喜事上一些必要内容的书写。此时,念及春节将近,不免有些“技痒”,在晚饭时主动向父亲提起:我要给家里写春联。父亲的脸上闪现出了片刻的意外和犹豫,但欣喜之色更甚,爽快地答应下来,并在次日购回红纸,交代我把春联写好。家里的房子是两个门面,但只有三根宽幅一致的门柱。打我记事起,门柱上几乎都是贴着请道叔公专门写就的“三联式”春联。所谓“三联式”,就是春联只有三句。现在想起还是觉得很有趣,三联何以成对呢?我依稀记得当初仿照旧联内容所撰的联语:“得天时五福临门,居地利六畜兴旺,遇人和四季平安”。“天时、地利、人和”恰好纳入到联语之中,出处明晰,又相对工稳,真要为道叔公的创意击节叫好!得偿所愿,我自是不敢怠慢。望着家里三米高的门柱,裁剪拼接好红纸,待到落笔,才知多么不易。写成的第一张作品并不如意,书写能力不扎实,字的大小不一、间距不一,红纸与墨汁质量也较为劣质,纸面粗糙,墨迹灰淡,与自己想象的有云泥之别。重复了两三稿,虽不如意,念及本地俗语“门对只贴当日新”,也只能硬着头皮给父亲“交了稿”,并在大年三十当天贴到门墙上。看到自己写的春联终于能够上墙,成就感也就消弭了原先的遗憾。从此之后,为家里选春联、写春联自然而然地成了我的“分内之事”。每当家里有客人造访,父亲总会引着他们,自豪地指向墙上的春联说:“这就是健香的作品!”客人们也会恭维赞扬一番:“这手笔好!”“文才够了!”这给予我莫大的鼓舞。我还形成了一个习惯:每年的大年初一,我都会骑着小电驴把小镇的街市兜上一圈,观摩每家每户门上的春联。遇到书法水平较高的手写春联,便停车驻足,学习和品味其中的技法与韵味。就这样,我对春联的认识逐渐加深,对书法的理解与积累也更进一层。可以说,在不知书法的取法法门之时,路边的各式春联赋予了我对书法最原初的美育感受和形象积累,让我在乡野之间攫取民间书法的养分,并不断前行成长。




春联之“道”





年岁既增,求学愈进。从南宁来到桂林,在广西师范大学得遇明师。
上大学之前,虽有涉猎诗词楹联的创作,但因不谙格律,写出的作品总觉得缺少了一些内蕴。因缘际会,在入学之初,就读法学专业的我因参与文学院的活动得以结识陈广林老师。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共同热爱,有幸跟随陈老师学习诗词格律、楹联创作以及书法。老师会在每周给我们授课,先学五律,次学七律,再学填词,最后以对联创作作结。结课作业之一,便是要撰写一则符合平仄要求的春联。经过一番思索,我上交了两幅对联:一是“金鸡报晓声独秀,喜鹊巡苑翅双馨”,二是“花自春秀开叠彩,月缘云淡耀七星”。灵感源自桂林山水中的独秀峰、叠彩山和七星岩,拟是“因地制宜、一语双关”,当时还自鸣得意,以为妙绝。陈老师进行了细致地批改,为每位同学的作品都打上了成绩,部分还做了批语。我的作品的评分是为几何,我已经记不清楚,但印象中这一结果与我的预期值有着一定的距离。在课上点评时,陈老师先是展示了他自撰自书的春联作品,与我们进行创作分享,然后对作业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其中,表扬了我能够“自书自联”的做法,并鼓励每位同学在学习书法之后都能够“我手写我心”。进而,陈老师语重心长地指出:春联与其他对联的不同在于其所承载的是春节的文化内涵,喜庆、热烈与希望。在进行春联创作时,符合格律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表达人们对新年生活的美好期许,要有“春意”。并且,春联作为一种民俗,这个“俗”不能是“低俗”“恶俗”,也不应流于“庸俗”或“高冷”,而要力争做到“雅俗共赏”,既能符合春节的氛围,又能彰显个人的才思,这才是我们应当努力的方向。听罢,我深感惭愧。陈老师的教诲如醍醐灌顶,霎时灵台清明。确实,掌握写春联的技巧是必要的,能够把春联写出来是值得肯定的。“道不远人人自远”,写春联也要讲究“道”,只拘泥于其内容形式(技),而不考量其中的文化实质(道),便也是“舍本逐末”了。陈老师的悉心指导与文学院的学习生活,让我得以重新去认识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有绝对的“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这二者从来都不是对立的关系状态,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交织。就像春联一样,其在表现形式上对仗工整、墨彩流韵,可以视之是雅的,但凡是知道这一形式的,无论会不会格律、会不会书法,都能照猫画虎地写上两笔,可能这样就俗了;而在具体内容上,我们可以有“添丁发财”“平安吉祥”的俗世生活愿景,也可以有“诗礼传家”“道德济世”的理想现实关怀,这就是“俗”和“雅”的耦合一体。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在于“一阴一阳,并行不悖”,得以成“中庸之道”。




春联写“我”






鲁迅先生曾说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春联以其独特的内涵特质,进入人们的生活最深,覆盖的范围最广,是诠释鲁迅先生这一洞见的最有代表性的形式之一。着迷于斯,渊源在此。
我在写春联,而春联又何尝不是在“写”我。从初二到现在研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执笔所写的春联已是不知几何。其间,道叔公的启蒙,让我知晓并走上“文书合一”的道路,去探寻传统中的智慧与宝藏;父母的支持鼓励,让我对写作与书法的学习创作更为热忱和坚定,并逐渐将其化为自身的特长与生活方式;陈广林、马一博、唐长兴、黄坚等诸位恩师的引导教诲,让我打开了对春联与书法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野与格局,实现了个人的成长与蜕变。当然,还有我自己为之付出的坚持努力:为了斟酌好春联的内容,积极阅览相关书籍,从中掌握了许多民俗与典故,促进我对于传统文化常识的积累与把握;待在房间里写春联,被挥发的天那水熏得头晕眼花,却提升了我对春联创作的感知与能力;上街练摊,少有问津,吃了三四天灰尘,连本钱都回不了,但也练就了即使众人围观也可随意挥洒的心理素质……可以说,因为春联与书法,让我在大学里得以结识诸多良师益友,靠着一支毛笔闯出了一片广阔天地。我感恩着这一切。窗外,小年夜的炮声噼里啪啦地此起彼伏,春节是越来越近。那么,今年的春联要写什么呢?





往期回顾



投票|快来pick你心中的优秀摄影作品(附2022年度“中研”摄影比赛11月优秀作品名单)

研究生“创新与实践”主题征稿(图文)

新刊|《中国研究生》12月刊目录


选题策划 | 桃子

文字编辑 | 潍淉 桃子 静静

作者 | 朱健香(广西师范大学)图片 | 林俊霖、曾舒婷、陈月莲编辑 | 王斯后责编 | 雅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