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华文化传承”主题书单

论语新识



刘强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大学问,2022 年 9 月

本书通过逐篇、逐章解读《论语》文本,吃透原典,全面讲述夫子之道,凸显儒家思想精义与核心。


全书分为“经文”“新注”“新译”“新识”四部分,既精准注释了字词,又疏通了每一章的文义,在此基础上,收集和比较诸多资料,对《论语》的篇章结构、人物关系、疑难问题给予深入浅出的分析,立体呈现《论语》精华。


《论语新识》开掘了《论语》的历史现场和生命情境,再现了孔门师徒问道论学的生动场景。既可以作为《论语》入门者的津梁,又是深刻理解儒家思想核心的进阶之梯,帮助我们重新发现孔子,守住儒学根脉。


孟子章句讲疏



邓秉元 撰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 年 10 月

孟子其人不仅是先秦诸子之一,其书也是宋以来“十三经”或“四书”之一,两千余年来所影响于中国思想学术与中国人之心灵者甚大。自东汉赵岐作注以来,历代注释解说极夥,每随学术之进展与时代之变迁而有所发明,于中亦可见《孟子》所蕴之深,可以不断探究阐释。本书作者自 2004 年起在复旦大学“中国经学史”课上开始讲授《孟子》,其后研精覃思,取精用宏,耗时十余年,撰成本书。


本书为对《孟子》一书的注释和解读,每卷开头为解题,概述该卷大旨,下列章旨结构图,勾勒一卷之整体脉络。原文之下,分简注与讲疏两部分。前者疏通文义,对《孟子》原文中对一般读者来说理解相对有困难的,或历来有争议、有误解的字词进行简要注释,讲疏则详细阐释《孟子》原文的基本含义及其中所蕴含的义理。


“中华经典通识”第一辑



陈引驰 主编
中华书局,2022 年 7 月

“中华经典通识”是一套专家学者引导大众了解传统经典的原创全彩图文“大家小书”。丛书第一辑含五种:《〈资治通鉴〉通识》《〈老子〉通识》《〈庄子〉通识》《〈西游记〉通识》《〈红楼梦〉通识》,作者都是该领域卓有建树的一流学者,分别是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张国刚、复旦大学教授郭永秉、复旦大学教授陈引驰、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竺洪波、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詹丹。


丛书立足大众,力求写作言必有据,兼具学术严谨性与通俗易懂,将学术成果变为公共知识,将传统经典变成国人通识。致力于把最新学术研究成果融于对每一部经典的最基本、最重要知识的介绍之中,在梳理经典产生、流传历史及其对中国文化、世界文明影响的源流过程中,不仅传授“真知”,还要传递学者对人生、对学术的思路与“智慧”。


中国艺术史(全新修订版)



[ 英 ] 迈克尔 · 苏立文 著 徐坚 译
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 年 6 月

从远古到 21 世纪,《中国艺术史(全新修订版)》以时间为线索,厘清中国艺术发展脉络,以通晓流畅的语言剖析器物、绘画、书法、建筑等门类在各个时期的表现形式、特点以及与其他文明的互动。与此同时,苏立文不仅将艺术作品放置于广阔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中讨论,而且强调艺术自主性,倡导回归艺术自身来理解艺术史的演变。本书被誉为学习中国艺术历史过程的最全面而精炼的入门读物。


中国古典小说(精校本)



夏志清 著 何欣 等 译 刘绍铭 校订
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年 10 月

在任何对于中国文学的研究中,中国古典小说都是一个突出的方面。它们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主要表现,其中有些作品同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作品一样值得重视。《中国古典小说》共分八章,全面系统地对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等作了评述,重在阐释,为作品本身的基本理解和欣赏服务。


夏志清的评论,侧重阐明小说所反映的“义理”与文化传统,检视其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性格;同时他按照自己一以贯之的对文学艺术的严格标准,将其放在世界文学的视阈中,对六部小说进行了小说艺术、结构、文字等方面的深入批评。


夏志清对中国古典小说的鉴赏,在形式与内容、方法与观念上达到了一个可贵的平衡。本书所开创的研究视野与问题意识,为后来西方汉学界的古典小说研究奠定了根基。本书实为中国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


中国人的音乐



田青 著
中信出版集团,2022 年 7 月

中国音乐究竟好在哪儿?美在哪儿?如何代表中国?如何感受各民族民歌的魅力?新音乐的力量在哪里体现?我们中国人除了西方那套理论,有没有自己欣赏音乐的逻辑?


在这本书中,作者带领读者聆听古筝、古琴、琵琶、二胡等传统乐器的“金声玉振”,走进南音、佛乐、道乐的神秘世界;领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民歌的独特魅力;体会“长亭外,古道边”“风在吼!马在叫!”“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时代精神。从音乐层面、地缘及历史层面、人文层面,讲述了蕴藏在音乐里的民族情感,引你走进让我们充满自信、无比自豪的中国音乐。以乐为镜,可知中国人。


中国传统色:敦煌里的色彩美学



郭浩 著


中信出版集团 · 雅信,2022 年 11 月

敦煌,本是由色彩构成的奇迹。暗红、灰青的底色堆叠闪亮的金青,玉白的色彩浮现于土红的泥板,红与黑,白与绿,勾画出绀发翠眉的菩萨、高绿下赪的山水。有限的色系经由同色与异色的组合,或对比、或调和,最终形成无数种敦煌色彩的搭配范式。它们绘制出交缠千年的天人与花雨、黄沙淹没的传说与史迹,于今日给我们带来美学与心灵的震撼。


回归到东方审美,敦煌色是中国美术的重要源流,敦煌艺术里隐藏着中国古代艺术的深层结构。我们所熟悉的青绿山水这样的美术意象,本与敦煌壁画同源;后世文人水墨画与精巧的花鸟图并不是中国美术的唯一,敦煌画工所形成的淳朴而浑厚的画风,才是中国艺术的源头。


如果将中国传统色比作一斛宝珠,敦煌色便是其中最含蕴宝光的一枚。敦煌色彩构建的中国美学观念的一支,必然成为我们观想的永恒对象。借由色彩,我们步入千载敦煌与古典中国的美学历程。


手艺:渐行渐远的江南老行当(修订版)



王向阳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年 11 月

本书记录了 60 多种行将成为历史的老手艺、老行当,用简朴的语言描写了曾经游走在乡土中国大地上的老手艺老行当人的酸甜苦辣、生老病死,将正在渐渐消逝的传统生活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全书从个人记忆切入,通过大量扎实的实地访谈、田野调查,重现老手艺的彼时彼景。修订版在初版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修饰润色,每种行当都补充了民谣、民谚等传统文化的内容,并增加了凝练手艺精髓或点破行当辛酸的竹枝词。




往期回顾



青年笔谈 | 在茫茫深海大洋谱写海洋强国新篇章

愿你有所热爱,不惧风雨兼程

要相信经典会给我们以力量


内容 | 《中国研究生》2023年1月刊编辑 | 王斯后责编 | 雅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