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0年3月3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尚孚杯”2019年法学核心期刊发文观察·刑诉法篇

北京尚孚律所 法学学术前沿 今天

相关阅读:

"尚孚杯"2019年法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本情况汇总

“尚孚杯”2019年法学核心期刊发文观察·民商法篇

“尚孚杯”2019年法学核心期刊发文观察·宪法与行政法篇

“尚孚杯”2019年法学核心期刊发文观察·法理学篇

"尚孚杯"2019年法学高产作者统计 ("法核+非法核"双模式)


2019年法学核心期刊发文观察

刑事诉讼法


团队与组织

栏目负责人:蔚泽洋

统 计 数 据:蔚泽洋

作          者:蔚泽洋

责 任 编 辑:陇西


法学学术前沿2019年学科盘点和学术观察系列文章由北京尚孚律师事务所公益赞助支持!

统计说明:


1、统计期刊范围CSSCI来源刊物与《中国社会科学》,共计25种。

2、统计包括刊物中所有正式署名的文章(含书评和会议综述)。

3、本次高产单位统计计算标准为:同一作者署名两个及以上单位,按照第一署名单位计算;两个及以上作者,按照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计算;两个及以上作者署名单位相同,按照第一作者与共同署名单位计算。

4、本次高产作者统计计算标准为:不区分是否是第一作者,均计算在内。

5、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与山东大学法学院视为山东大学法学院一并计算。

6、中国社科院与中国社科院大学视为中国社科院一并计算。

7、由于不同学科存在边界性、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等原因,可能存在同一论文可以归属不同领域的情形。

8、有部分文章(如监察法)可能会归入到别的学科,还有一些学者可能进了高产作者,但是在学科里面并没有,主要是因为文章的内容问题(如周佑勇老师的一篇文章被算到了宪法学)。囿于人力物力,统计遗漏在所难免,还请大家留言补充!法学学术前沿一直致力于为大家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敬请大家多多宽宥!


2019年度刑诉法发文观察


排名

单位

篇数

目录

1

 

中国政法大学

 

40

《犯罪记录制度的体系化建构》,于志刚,载《中国社会科学》

《司法改革与法律职业激励环境的变化》,吴洪淇,载《中国法学》

《合理怀疑的本土类型与法理建构》,栗峥,载《中国社会科学》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之立法思考》,刘静坤,载《中国刑事法杂志》

《大数据侦查之程序控制:从行政逻辑迈向司法逻辑》,张可,载《中国刑事法杂志》

《论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衔接中录音录像制度》,卞建林、陶加培,载《中国刑事法杂志》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证明标准差异化的实证研究》,李小东,载《中国刑事法杂志》

《论检察机关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主导作用》,曹东,载《中国刑事法杂志》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协同问题研究》,刘艺,载《中国刑事法杂志》

《刑事辩护制度改革实证研究》,顾永忠,载《中国刑事法杂志》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检察机关主导责任》,汪海燕,载《中国刑事法杂志》

《论公安机关刑事执法规范化》,卞建林,载《东方法学》

《大数据侦查措施程控体系建构:前提、核心与保障》,张可,载《东方法学》

《迈向刑事诉讼的宪法化——意大利的“奥兰多”改革及其评价》,施鹏鹏,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程序性违法的量刑补偿机制研究》,吴宏耀,赵常成,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未成年人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的现状调查》,王贞会,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印证的证明原理与理论塑造》,栗峥,载《中国法学》

《证据法体系化的法理阐释》,吴洪淇,载《法学研究》

《刑事诉讼模式的演化与流变——以海峡两岸刑事司法改革为线索》,卞建林,载《政法论坛》

《电子数据鉴真规则解构》,郭金霞,载《政法论坛》

《庭审实质化压力下的制度异化及裁判者认知偏差》,元轶,载《政法论坛》

《中国刑事审判制度发展七十年》,汪海燕,载《政法论坛》

《直面认罪协商制度的“复杂性”——《庭审之外的辩诉交易》之方法论启示》,谢澍,载《政法论坛》

《裁判者的认知与刑事卷宗的利用——直接审理原则的展开》,黄河,载《当代法学》

《配合与制约:监察调查与刑事诉讼的衔接》,卞建林,载《法商研究》

刑事缺席审判之类型化分析与体系化建构——以《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为语境》,谢澍,载《法学》

《反思印证:“亚整体主义”证明模式之理论研判》,谢澍,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事实查明”模式与“权利保障”模式的融合——论证人出庭制度的功能定位》,胡逸恬,载《法学杂志》

《刑事搜查扣押中的被追诉人财产权保障与非法证据排除》,王秋玲,载《法学杂志》

《缺席审判程序的进步与局限——以境外追逃追赃为视角》,施鹏鹏,载《法学杂志》

《浅论技术侦查证据的法律实务问题》,刘滨,载《法学杂志》

《论认罪认罚案件的证明标准》,肖沛权,载《法学杂志》

《三重悖离:认罪认罚从宽程序中值班律师制度的困境》,汪海燕,载《法学杂志》

《论监察案件的证据标准——以刑事诉讼证据为参照》,张中,载《比较法研究》

《以审判为中心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褚福民,载《比较法研究》

《刑事诉讼法中的诉讼行为理论研究》,施鹏鹏,载《比较法研究》

《国家总统在推进刑事司法改革中的角色》,,巴拉克·奥巴马(著)汪诸豪(译)载《比较法研究》

《陪审向参审的嬗变——德国刑事司法制度史的考察》,黄河,载《清华法学》

《意大利“双重卷宗”制度及其检讨》,施鹏鹏,载《清华法学》

《证据客观性批判》,张保生、阳平,载《清华法学》

2

北京师范大学

19

《对外逃贪官的缺席审判研究》,杨雄,载《中国刑事法杂志》

《附条件不起诉扩大适用于成年人案件的新思考》,何挺,载《中国刑事法杂志》

《 2018年《刑事诉讼法》修改重点与展望》,樊崇义,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宋英辉,杨雯清,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检察机关实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若干问题》,黄风,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实施状况研究》,何挺,载《法学研究》

《中国刑事证明理论体系的回顾与反思》,王超,载《政法论坛》

《中国刑事证据法学研究的回顾与转型升级》,王超,载《法学评论》

《合适成年人讯问时在场:形式化背后的“无用论”反思》,何挺,载《环球法律评论》

《附条件不起诉适用对象的争议问题:基于观察发现的理论反思》,何挺,载《当代法学》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历史借鉴与现实动因》,彭新林,载《法学杂志》

《逮捕必要性条件的法释义学分析》,史立梅,载《法学杂志》

《论我国腐败犯罪境外追赃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赵晨光,载《法学杂志》

《反腐败追逃追赃域外追诉探讨》,王秀梅、朱贝妮,载《法学杂志》

《道义与信任:新时代反腐败追逃追赃的精神意蕴》,张磊,载《法学杂志》

《反腐败国际合作从联合侦查向自主侦查路径转变探讨》,邱陵,载《法学杂志》

《缺席审判程序解读、适用预期及完善建议》,甄贞、杨静,载《法学杂志》

《协助外国追缴违法所得的条件与程序》,黄风,载《法学杂志》

《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衔接若干问题研究》,王秀梅、黄玲林,载《法学论坛》

3

中国人民大学

17

《检察机关的“新”自侦权研究》,李奋飞,载《中国刑事法杂志》

《论司法决策的社会期望模式——以“于欢案”为实证切入点》,李奋飞,载《法学》

《检察机关适用不起诉权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陈卫东,载《中国刑事法杂志》

《检察机关适用刑事缺席审判的几个问题》,陈卫东、刘婉婷,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数据化的统一证据标准》,刘品新,陈丽,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监狱检察的三种模式》,李奋飞,王怡然,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论“唯庭审主义”之辩护模式》,李奋飞,载《中国法学》

《刑事诉讼法与监察法的衔接难题与破解之道》,程雷,载《中国法学》

《我国逮捕制度改革检讨》,刘计划,载《中国法学》

《刑事审判中的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魏晓娜,载《中外法学》

《刑事诉讼法治四十年:回顾与展望》,陈卫东,载《政法论坛》

《论大数据证据》,刘品新,载《环球法律评论》

《新时代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陈卫东等,载《法学》

《结构视角下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魏晓娜,载《法学家》

《检察机关批捕权配置的三种模式》,聂友伦,载《法学家》

《论“交涉性辩护”——以认罪认罚从宽作为切入镜像》,李奋飞,载《法学论坛》

《职务犯罪调查中的检察引导问题研究》,李奋飞,载《比较法研究》

4

四川大学

15

《现场讯问研究》,马静华,载《中国刑事法杂志》

《《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21条之法理分析》,万毅,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被追诉人的权利处分:基础规范与制度构建》,郭松,载《法学研究》

《刑事辩护率:差异化及其经济因素分析——以四川省2015—2016年一审判决书为样本》,左卫民、张潋瀚,载《法学研究》

《反思过度客观化的重罪案件证据裁判》,左卫民,载《法律科学》

《有效辩护还是有效果辩护?》,左卫民,载《法学评论》

《热与冷:中国法律人工智能的再思考》,左卫民,载《环球法律评论》

《一种新程序:审思检监衔接中的强制措施决定机制》,左卫民,载《当代法学》

《刑事再审案件的审理方式与证据调查——兼论再审案件庭审实质化》,龙宗智,载《法商研究》

《监控类技术侦查措施实证研究》,刘梅湘,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法院内设机构改革的矛盾及其应对》,龙宗智,载《法学杂志》

《七人陪审合议制的反思与建言》,左卫民,载《法学杂志》

《论监察留置裁量及其有效规制》,徐继敏、张洪亮,载《法学论坛》

《加强和改善审判监督管理》,龙宗智、孙海龙,载《现代法学》

《如何打造具有法理合理性的刑事诉讼法--审思2018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左卫民,载《比较法研究》

5

山东大学

11

《《监察法》实施中的证据衔接问题》,冯俊伟,载《行政法学研究》

《论跨境追诉中的辩护权保障》,冯俊伟,载《中国刑事法杂志》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推行中的选择性不起诉》,周长军,载《政法论丛》

《刑事证据分布理论及其运用》,冯俊伟,载《法学研究》

《跨境电子取证制度的发展与反思》,载《法学杂志》

《“认罪认罚从宽”内涵再辨析》,赵恒,载《法学评论》

《认罪认罚与刑事和解的衔接适用研究》,赵恒,载《环球法律评论》

《论司法过程中的案件事实论证》,武飞,载《法学家》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困局与出路》,刘加良,载《政治与法律》

《外逃人员缺席审判适用条件的法教义学分析》,周长军,载《法学杂志》

《行政执法证据进入刑事诉讼的规范分析》,冯俊伟,载《法学论坛》

6

西南政法大学

10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基本内涵》,孙长永,载《中国法学》

《基于数据主权的国家刑事取证管辖模式》,梁坤,载《法学研究》

《跨境远程电子取证制度之重塑》,梁坤,载《环球法律评论》

《“捕诉合一”的域外实践及其启示》,孙长永,载《环球法律评论》

《性侵未成年人案件证明疑难问题研究——兼论我国刑事证明模式从印证到多元“求真”的制度转型》,向燕,载《法学家》

《比较法视野下认罪认罚案件被告人的上诉权》,孙长永,载《比较法研究》

《庭审实质化改革的成效与路径研究——基于实证考察的分析》,李文军,载《比较法研究》

《刑事缺席审判的理论依据:类型及其运用》,张吉喜,载《比较法研究》

《听取意见式司法的理性建构———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为中心》,闫召华,载《法制与社会发展》

《论司法证明中的最佳解释推理》,向燕,载《法制与社会发展》

7

北京大学

8

《企业合规制度的三个维度--比较法视野下的分析》,陈瑞华,载《比较法研究》

刑事对物之诉的初步研究》,陈瑞华,载《中国法学》

论国家监察权的性质》,陈瑞华,载《比较法研究》

刑事诉讼的公力合作模式——量刑协商制度在中国的兴起》,陈瑞华,载《法学论坛》

刑事辩护制度四十年来的回顾与展望》,陈瑞华,载《政法论坛》

行政不法事实与犯罪事实的层次性理论——兼论行政不法行为向犯罪转化的事实认定问题》,陈瑞华,载《中外法学》

《逮捕制度的中国进路:基于制度史的理论考察》,杨依,载《政法论坛》

《论电子通讯数据搜查、扣押的制度建构》,陈永生,载《环球法律评论》

7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8

 

审查逮捕听证程序研究》,周新,载《中外法学》

我国检察制度七十年变迁的概览与期待》,周新,载《政法论坛》

论认罪认罚案件救济程序的改造模式》,周新,载《法学评论》

值班律师参与认罪认罚案件的实践性反思》,周新,载《法学论坛》

公安机关办理认罪认罚案件的实证审思——以G市、S市为考察样本》,周新,载《现代法学》

《认罪认罚案件中量刑从宽的实践性反思》,周新,载《法学》

《认罪自愿性的边界与保障》,杨帆,载《法学杂志》

《刑事案件律师辩护何以全覆盖——以值班律师角色定位为中心的思考》,詹建红,载《法学论坛》

7

 

 

吉林大学

 

 

8

 

 

《论物证鉴真的方法与效力——以毒品案件为切入》,李锟,载《中国刑事法杂志》

《海外追逃、追赃背景下反腐败立法的协调与联动》,李海滢,载《当代法学》

《以事实认定的准确性为核心——我国刑事证据制度功能之反思与重塑》,杨波,载《当代法学》

《缺席审判抑或独立没收:以“追赃”为基点的程序选择》,李海滢、王延峰,载《政治与法律》

《论当事人再审启动行为对执行时效计算的影响》,张艳,载《法学杂志》

《权利与义务视阈下刑事缺席审判程序的理论展开》,鲍文强,载《法学杂志》

《回归权利: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困境及理论反思》,闵春雷,载《法学杂志》

《刑事证据标准与证明标准之异同》,熊晓彪,载《法学研究》

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8

 

 

《刑事案件的事实推定:诱惑、困惑与解惑》,杨宗辉,载《中国刑事法杂志》

《假释的实质条件及其评估保障机制研究》,董邦俊、赵聪,载《政法论丛》

《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检视与完善》,石晓波、梅傲寒,载《政法论丛》

《执行难的民刑交叉治理路径反思——以终本程序与拒执罪关系为切入点》,李声高,载《法学评论》

《监察案件的立案转化与“法法衔接”》,姚莉,载《法商研究》

《论捕诉一体化的合理适用》,陈实,载《法商研究》

《《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实施衔接路径探究》,徐汉明、李少波,载《法学杂志》

《人民法院立案环节的压力化解策略及其改革》,于龙刚,载《现代法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