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年我们一起走过

华北空管


十年

我们一起走过




前言

站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最后一天,我们回首这十年,看看来时的路,每一步都是成长。我们选取了其中20件大事,一起回顾这十年。


2010年1月1日9点,首都机场塔台正式对准备好的机组发布RNAV离场程序。第一架执行RNAV离场程序的航班从36L跑道起飞,标志着全天离港航空器及部分时段的进港航空器区域导航正式启动。



2011年9月22日零时,华北空管局成功接管济南7800米(不含)以上高空管制空域空管指挥权,首次实现了全国跨地区高空管制移交指挥。至此,华北空管高空指挥区域由原来的75万平方公里扩大到86万平方公里,民航空管系统向着未来大区域运行格局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2011年12月15日零时,历时1年零3个月的华北地区空域优化调整顺利实施。这是中国民航史上军民航携手首次大范围空域调整。新辟固定航线7条,新辟和调整临时航线13条、在六机场进近范围内新辟调整20条进离场航线,重新调整班机走向35条,实现了华北地区主要机场的进场与离场航线分离。与此同时,首都机场航班容量从每小时83架次增加到88架次,使首都机场每周航班量增加近600架次。标志着民航空域改革在华北地区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2年11月1日,华北地区流量管理及多机场放行协同决策系统(CDM)正式启用,该系统通过流量管理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发布,运行态势的监视、分析和预测,科学计算、合理排序,确定航班预计起飞时间,减少了旅客关舱门后的等待时间,极大地提高了运行效率,这是我局运用科技手段加强流量管理治理航班延误的又一举措。



2012年12月13日零时,北京区域管制中心对原郑州01号扇区高空管制正式接收,二度完成异地高空接管。至此,北京区管中心管制扇区15个增至17个,管辖空域面积从86万平方公里扩大到约98万平方公里,北上广三大区域管制中心无缝隙高空空域对接。



2013年6月27日零时,郑州区域02号管制扇区9800米以上空域正式移交北京区域管制中心。这是继2012年12月13日我局跨区域接管郑州01号管制扇区后完成的对郑州高空第二阶段的接管。



2014年5月29日零时,华北空管局全面接管郑州区域管制扇区7800米(不含)以上管制高度层区域。华北空管局北京地区管制扇区从18个增加至23个,管辖的空域面积从86万平方公里扩大到105万平方公里,新增空域日均保障飞行约700-800架次。华北空管局管辖空域面积扩大到128.5平方公里。



2014年9月18日,华北地区空域再优化方案正式实施。这是我局在总结改进2011年实施空域优化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加强与军方合作,进一步研究制定的空域再优化方案。10月16日,空域再优化进入第二阶段,新辟并对外开放2条航线,新辟3条国内临时航线,调整7条航路航线和9条班机航线走向。2015年1月8日,我局顺利完成首都机场进离场航线优化调整工作,至此空域再优化方案三个阶段的任务全部完成。



2014年10月28日,华北空管局在首都机场率先全国实施多跑道目视进近方案。此举实现了飞行员在飞机进近阶段由被动服从管制指令到共同参与决定的重大转变。目视进近赋予了飞行员空中观察和保持间隔的责任,增强了飞行主动性,让飞行员在一定限度内,根据实际运行条件,自行决定与其他飞机的间隔。同时,进近管制无须开设五边监控席位,管制员能用更多的精力分析整体形势,有效提高管制运行效率。在保证飞行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了管制和飞行的“双赢”。



2015年6月25日零时,随着呼伦贝尔空管站在海拉尔管制区正式实施雷达监控下管制程序,我局管制区域由此实现了雷达管制程序的全覆盖。根据统计,截止8月10日,呼伦贝尔空管站塔台共保障飞行5217架次,同比增长22.8%;区域共保障飞行7424架次,同比增长17.3%,再次刷新飞行保障记录。



2015年10月15日9时2分,随着首架航班GS6551在东跑道安全落地,天津机场双跑道隔离平行运行方案顺利实施。第二条跑道的开启,为进一步提高天津机场航班起降架次、加速流量、提高航班运行安全系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6年4月21日,我局顺利完成了泰雷兹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过渡运行工作。至此,北京、上海、广州三大管制中心自动化系统升级工程完美收官。


图为北桃源多普勒气象雷达


2016年在全国率先建成地区气象信息共享系统,实现了华北地区35个机场共享气象信息,有效促进了管制单位和机场、航空公司进行航班运行协同决策。河北、山西、内蒙古、呼伦贝尔4部气象雷达于当年全部建设完成,华北地区率先完成了多普勒天气雷达全覆盖,为今后华北地区雷雨季节一体化预报服务奠定了基础。


2017年北京时间5月25日零时,京津冀地区空域优化方案正式实施。此次优化方案新辟航线6条,新增航线里程495公里,调整城市对班机走向74条,初步统计每日直接或间接影响航班约270架次。该优化方案的顺利实施将惠及3省5市,有助于理顺京津冀地区四个主要机场的航班交通流走向,减少相对飞行冲突,进一步提高民航运行安全性,提升运行效率。



2018年12月4日,华北空管局顺利保障首都机场使用01跑道进行了HUD RVR 90米起飞验证飞行,是全国首次完成HUD RVR 90米验证飞行,同时使用36R跑道进行了ⅢA类进近着陆验证飞行,是首都机场首次对ⅢA类运行进行验证,标志着首都机场已具备ⅢA类运行能力。



2018年12月25日,首都机场实施外侧跑道特殊平行仪表进近,迈出空管规则因地制宜重要一步,在空管系统内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此举有利于减少管制员工作负荷,提升首都机场进港航班的运行效率,减少航班流量高峰时的航班延误。




2019年6月18日,生产运行中心投入使用,为华北地区流量管理系统、飞行计划统一管理系统等多个系统搭建了平台。8月22日,北京终端管制中心投入使用。为华北空管未来发展留足空间,为军民航联合运行提供范例。



2019年7月31日凌晨3时,全球最大空管自动化系统全面上线并稳定运行,持续为“两市三场五地”(北京、天津两地,北京首都、北京大兴、天津滨海三座机场,北京区管中心、北京终端管制中心、天津空管分局、北京大兴空管中心、北京航管楼五地)提供管制自动化服务,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顺利通航打下关键基础。



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横空出世,中国的新国门于古老的永定河畔惊艳亮相。习近平主席亲自出席投运仪式并宣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全国第一套四级标准A-SMGCS系统,开航即具备HUD RVR75米起飞和仪表着陆三类B运行,先进的空管技术成为大兴机场一张亮丽的名片。作为主场单位,华北空管局从建设伊始就开始与时间赛跑,历时27个月,65个施工现场,召开运行筹备及过渡工作会20次,督办任务清单17期,设定管控节点209项,编制约11万字过度运行方案,保障大兴机场顺利开航。华北空管建筑面积增加13万余平方米。



2019年10月10日,中国民航迎来史上最大范围航路航线调整,调整航路航线200余条,全国共有29个民航运输机场进行了相应的飞行程序调整。北京终端管制区管辖空域面积扩大到3.45万平方公里,一个终端区、两座城市,三座千万级机场格局正式形成。


踏平坎坷成大道

斗罢艰险又出发

下一个十年

我们来啦!




特别鸣谢  /  汪   洋

撰稿  /  吕思敏

摄影  /  文   雷  周   越  何   威等

编辑  /  吕思敏

监制  /  孙   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