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银幕数坐稳全球第一,中国电影院够了吗?

2017-07-09 第一院线

文 | 刘 嘉  来源丨中国电影报

银幕数第一,是不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


影院每天都在与数据打交道,每一个经营环节都少不了要数据说话。与十多年前相比,现在电影市场的数据无处不在,预测的,实时的还有每日播报的等等。但是最被媒体炒作、引用的是影院银幕数量增长和总数。截至5月底,中国电影银幕已达4.5万张,超过北美市场的43531张银幕,中国已成全球银幕总量最大的市场。


与媒体对这一话题的兴趣相反,影院每每听到这一数据感受到的是竞争的压力。无论是之前的品牌影院,还是新开的影院,在一个初具规模的大市场里感受到的是日益浓烈的竞争火药味。


究其缘由,首先是,影院和银幕的快速增长改善市场的硬件,布局的渠道,但是从经营的角度看,具有软实力的影院真的是凤毛麟角。


为什么全国影院老打雷打不动?为什么影院50强老面孔居多?影院的硬件提升不能取代经营的软实力。我们日益增多的影院和银幕大多尚处于粗放经营阶段,产品同质化,经营手段简单粗放,缺乏特色和精准市场定位是大多数影院的通病。


所以,影院的盈利率开始下降,单银幕产出票房也渐渐走低。


统计前5个月全国影院数据,单影院票房每个时段皆上升的仅有4月档,5月档排名前50和100名的影院,单影院产出还略低于去年同期,排名前500和1000名的影院票房有微增。由此带来全国影院单银幕产出较去年同期下降11.6%。


这是否意味着,国内影院建设已经饱和呢?未必。以中国广阔的地域和众多人口看,对应成熟的海外市场,我们是每1.8万人拥有一张银幕(仅以城镇人口计算),北美是每8000人拥有一张银幕,两者之间还有一倍的差距。所以,从根上看,还是我们大多数影院经营存在问题。


其次,我们也不能过于迷信数据。


国内影院和银幕数统计一直是只做加法,忽略减法。什么是减法?影院身处是开放的放映市场,有竞争就有成与败。市场有新开的影院,也有经营不善关张的影院。但是统计只有开业影院报备注册的数据,没有每年注销的影院数。

某院线这两年在强化经营管理中前后关闭了十来家影院,但是这类数据从未在大数据中显示。市场经济,增增减减亦是常态,也很正常。倒是我们的影院和银幕只见上升未见有减。因而,银幕数的总量是不够准确的。


时下,比拼人均数具有实际意义,总量只是一个参照。银幕数总量全球第一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电影产业之所以置入工业体系中,是需要效益,效率,产供销形成良性循环,产业才会不断成长壮大。


比人口,我们与邻国印度相当,中国13.72亿人,印度13.2亿人。电影观众,2016年中国是13.6亿人次,按城镇人口基数计算年人均观影1.8次。2016年中国单银幕年均票房16.13万美元。印度电影观众超过30亿人次,年人均看电影2.3次,单银幕年均票房17.26万美元。两相比较,可以知道国内影院的差距了。


当然,作为产业的终端,产业效率低,不能完全由影院背书。但是,当我们已有足够的市场规模,体量、容量后,有了渐近完善的渠道网络时,我们的影院经营者不应该注重提升经营品质,培养服务特色,经营不一样的影院吗?


银幕总量全球第一,不值得骄傲。我们要的是产业的效率,一个健康而稳定发展的电影产业,一个真正位居全球第一的电影市场。


四条十强院线业绩不及全国平均

整合并购加剧压力


院线市场方面,两极分化继续加剧。


5月大盘普涨有限,影片质量参差不一,因而不是每条院线都能随大盘而动。国内十强院线中有四条月度业绩没有达到全国平均上升值。中等规模院线也表现各异。十强院线中,位列前五的院线,除万达院线独大,稳居第一外,其它四条院线的实力均在伯仲间,孰强孰弱,鹿死谁手时下很难说。

中等规模院线虽有机会,大多是靠背后的资本逐鹿,胜败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要说院线市场一个变化,就是自去年底,国内各院线大多开始强化内部管理职能,面对院线不断被边缘化,其管理职能弱化的情况,院线危机感增加,都在不同程度上放出强化院线职能管理大招。

今年院线资源整合和并购潮流在不断涌动,这对院线业绩有很大影响,影院的开业与倒闭,或者转签院线都可影响到院线的票房和在院线中的排名。尤其是中等体量院线的业绩上下起伏已成常态。在行业调整的大趋势下,院线市场竞争压力增大,稍有疏忽被甩在后面也是有的。


所以,院线市场的竞争依旧是“快马加鞭战犹酣”!


国片占比为何萎缩?扎堆跟风缺大片


5月影市迎来一波小幅上扬行情。


复盘5月大数据,继4月市场提速之惯性,加持5月档的档期助力,三大市场指标齐头并进,开出一个红盘。全国月度放映场次720万场左右,同比上升24.7%。月度观影人群1.16亿人次,较去年同期放量两成多,增长21.6%。月度票房36.33亿,同比增长15.7%。


从5月市场开出的数据看,二季度影市形势略好于去年,总体上,全国市场1-5月票房与观众都达到与去年同期持平。具体到两类影片消费份额构成已有明显变化,进口片卖场人气持续上升,较去年上升了18个百分点。首次在年度前五个月市场占有率超过国产片12个百分点。5月市场的热点也是聚焦在进口片上,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独揽票房近10亿,月度贡献率26.8%。进口片成为市场大盘保持销售稳定的推手。



《摔跤吧!爸爸》剧照


5月全国共有39部中外新片进场,其新片投放总量是今年前五个月最多的。进口片10部,也是前五个月最多的。以数量搏市场,从月度票房数据看是达到目的了。但是,从市场销售构成看,国产片与进口片数量比例4:1,产出则是20.3:79.7.两者差距显而易见。


市场缺乏有分量、有实力的新片,是造成月内国产片市场占有率萎缩,观众流失的主要原因。月度有29部新片上映,月末还有四部国产片复映,扎堆和跟风让更多新片成为“炮灰”。这种不计效率,不讲节奏的蜂拥上线的发行,也是国产片在供给这方面出现问题的表现。


从5月新片市场观察,电影的需求依然存在,市场调整中的基本面依然是利好的,但是本土电影相对观众需求有些滞后,进入市场的节奏也有待改进。


相关阅读

时代的巨涛下 电影院该走向何方

来源丨华谊兄弟研究院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几条板凳、两个大喇叭,一块银色幕布搭建起来的光影世界,到如今4D、IMAX、全景声构建起的奇幻空间,电影院的进化记录了电影业的时代变迁。如今在电影院之外,手机、Pad、平板电视、电脑显示器等小屏幕构成了新的影视节目观看平台,互联网时代在为电影院提供更多科技支持的同时,似乎也培育了不少竞争对手。同时,VR技术的发展、家庭影院制造成本的下降,更令电影院的地位受到挑战。在一些人看来,电影院已经不是观看电影的首选。谈到这里,不禁浮现出一个严肃的问题:电影院下一步该走向何方?今天,本文从电影院的发展简史说起,和各位读者共同探讨这个电影业升级转型不应忽视的问题。 


百年间,电影院始终“不忘初心”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里,向社会正式会公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商业影片。这个巴黎街头的咖啡馆,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放映电影的场所——电影院。

 

一块桌布大小的银幕中,巨大的蒸汽火车以第一主观镜头驶向观众时,咖啡馆里许多客人都吓得跳了起来。这种“假定的真实”让人们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年,在美国亚特兰大所举行的世界博览会电影放映活动中,他们开始正式对外出售电影票,电影院开始成规模的走入人们的生活。从那时起,电影院作为一种销售以影片为核心要素的文化产品的平台,便确立了以提供观影体验为竞争力的商业模式,百年来不曾改变“初心”。可以说,无论是持续运用最新科技改善放映效果,还是不断升级硬件设施、增加服务项目,优化观影体验都是电影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途径。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人们观影期待的不断提高,影院主人为了提供更佳的观影体验,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在电影院的进化史上,电影院由最初的替代品——歌剧院,逐步改造成为一个独立的、用途更为专一的放映场所。同时,为了获得稳定的声音重放效果,早期电影院复杂的建筑装饰被全部废除,保留下来的是一个简单、平滑的封闭式腔体结构。趋于简约的室内设计逐步让电影院更专注于自身氛围的打造,这成为了好莱坞在19世纪50年代之后的电影院室内设计的一个主要目标。

 

随后为了提供更好的观影环境,“气氛影院”(Atmospheric Theatres,也被称作星云影院)流行起来。这种做法主要通过墙面绘制成布满繁星的夜空等方法,试图将整个观众厅打造成一种室外夜晚星空下的环境,但人们对观影时那种不受打扰的,整齐安静的氛围,却一直保留下来。

 

到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新影院建筑”运动开始了。这场运动要求影院去掉银幕的黑框及观众厅那些对电影重放音质没有任何帮助的华丽的装修设计。银幕以外也开始不再使用任何影响屏幕亮度的光源,以保证画面的清晰程度,当代电影院的基本建造理念获得普遍认可。至于随后的各种高档建材、舒适的座椅、更为科学的灯光布置等,均是在其基础上用于辅助改善观影体验、提高电影票性价比的办法。


▲ 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对声画质量的追求使得影院观众厅的内部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


百年间,电影院紧随科技发展


虽然“小黑屋”的观影形式形成了延续至今的经典观影体验,但影院主人们从未忽视科技发展对打造这个空间内“电影世界”所能提供的帮助。为了实现更美妙的观影效果,人们借助科技进步,从空间结构、坐席形式、银幕大小比例等方面,不断推动着电影院的进化。

 

视觉效果担当——银幕的进化


银幕的大小决定了观众观赏电影时的视觉宽度,当我们能看到的画面越来越大,甚至能够做到包围观众整个头部可转动的视觉范围时,便会从视觉上呈现出一种无限接近真实的幻觉。

 

出于对这种幻觉的追求,影院银幕的宽高比从4:3,过渡到了宽银幕的16:9。宽银幕也成为了一段时间,电影院得以在电视行业崛起时,依然取得屹立不倒的市场地位的强大武器。研发了专门用于宽银幕的放映系统Vista Vision的是派拉蒙公司。宽银幕与希区柯克电影的完美结合不单创造了万人空巷的盛景,也令16:9风靡全球。

 

对视觉效果的追求,随后催生出日趋成为当代主流的IMAX银幕。这种更大的放映银幕,与同时代发展起来的数字制作技术、激光放映技术相结合,为观众呈现出更据包围之感、更清晰的更具震撼力的视觉效果。但是,这种追求仍然没有停步,刚刚崭露头角的全息数字屏幕,据称能够将观众直接包围在画面中,影院视觉效果将迎来再一次升级。电影院所提供的真实、逼真、全视角的视觉效果,构成了其得以PK其他观影方式的比较优势。


▲ IMAX影厅


听觉效果担当——音响设备的进化


和视觉效果进化同步,对听觉效果的追求也未曾停步。从3声道立体声,发展到5.1、7.1环绕声,再到最近风靡全球的沉浸式全景声系统。声道数量的增加、音质的提高等技术手段,一步步实现着电影院对全方位、立体式震撼音响效果的终极追求。

 

美国著名的音频公司杜比(Dolby)可以说是听觉效果进化最具力量的神奇之手。从最初的“四方声”到左右环绕立体声,再到5.1的多声道环绕声标准,以及7.1、9.1、11.1环绕声系统,该公司一直引领着技术进步。而目前最先进的杜比全景声技术,据称已达到了三维立体的声音包围效果。此外,新近出现的全景声,更实现了对于精准的声像定位和还原,让沉浸式观影体验更为突出。电影院所提供的震撼、直接、全方位的听觉效果,同样是其他观影方式一时难以比肩的。


电影院的进化推动着产业发展


电影院对改善观影体验的追求绝不是自说自话,而是整个电影业对满足观众观影期待追求的一个缩影。不管你关注的是剧情、主题,还是视觉特效、卡司。电影制作者们对于电影艺术的美学追求和制作手段的不断创新,辅之以成熟的商业化运作方法,并最终通过电影院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才是电影业的生命线。

 

电影摄影技术的革命与电影院的进化是同步的。1953年,美国工程师研发的西涅拉玛型(Cinerama)的立体声宽银幕电影拍摄、重放方式,和电影院宽银幕、先进设备同步,才实现了扩展观众视野,提高银幕清晰度,成就了影史上多个经典镜头,例如《阿拉伯的劳伦斯》中的浩瀚沙漠风景,以及《宾虚》中的赛跑场景。

 

来到当代,2010年上映的电影《阿凡达》成功席卷全球票房,并刮起一阵持续到现在的3D视觉狂潮。该片的成功,自然离不开拍摄时采用的3D拍摄支架以及SONY定制的专业摄影机,但也和电影院的IMAX银幕和更高清晰度的放映机密不可分。此外,去年李安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因采用3D、4K、120帧/秒的新规格进行拍摄,使影院银幕得以呈现更为逼真,如舞台般的影像效果,而拥有这套电影重放设备的为数不多的影厅成为了当时国内市场上一票难求的“香饽饽”,刮起了一阵新的观影时尚。


▲影片制作与影院硬件的统一


对于电影院的产业地位,著名的法国导演吕克·贝松曾说到:“在电影院看电影,就像亲吻一位姑娘,而回家看影碟,充其量就是亲吻姑娘的照片。”电影院的进化,为电影业不断满足人们对于真实观影体验的极致追求提供了可能,也是电影院观影形式经久不衰的保障所在。 


电影院的不可替代


发展到今天,电影院已不单单是一个看电影的地方。正如著名导演李安总结的:走进电影院观影是人类永恒的行为。人们在一个假设的空间里,观众集体想象经历,但是个人有个人的体会。体会不同,在走出影院后,他们会沟通、会争论,这就是生活中精神的交流,所以影院是公众的一个精神场所。电影院已经成为迷影文化、社会文化生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载体,同时提供了人们获取认同感、归属感和开展社交活动的平台。

 

例如去年公映的影片《魔兽》,全国各地铁粉们呼朋唤友攻占各大影院,甚至“二刷”“三刷”的支持。这股狂热,就是因为这是他们共同的话题与信仰。在影厅里,当字幕出现,经典音乐奏起,全场四百多人一起欢呼、呐喊、燃烧;当风暴城出现在画面、当大战一触即发,在身临其境的震撼视听中,一起融身艾泽拉斯,共同感受光影中的悲喜,一起感动、喝彩、流泪。

 

此外,看电影已成为当代文化生活的一种方式,放映商对电影院品牌的打造,使人们又多了一个观影动机。为了打破电影院的同质化,满足观众的定制化需求,提供更为有深度、全方位的观影体验,电影院的进化也呈现出差异化。如同航空业根据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的不同来分级商务舱和经济舱一般,部分影院通过拓展和完善观影服务,提供更为精良的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消费享受。譬如2016年底,华谊兄弟影院推出的高端旗舰品牌——华谊兄弟电影汇,在舒适度、专业度上,为观众们提供顶级的观影私人订制服务,预示着行业新的发展方向。


结语


今天的影院仍然保持着对极致观影体验的追求,同时为了更好地融入商业社会,也在逐步与餐饮、购物相结合,形成一个综合性消费娱乐场所的组成部分。在满足电影观众不断升级的消费期待的同时,满足人们社交和其他娱乐消费的需求,借此保持自己的生命力。电影院作为电影业百年发展的重要章节,从未脱离时代和产业的进步,其所提供的独特观影体验已深入电影爱好者和社会公众的内心。当然,我们也应正视电影院上座率偏低、资金回收周期加长等发展困境,不能盲目建设导致“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等危害。

 

至于未来到底如何,“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明,国内电影院的明天归根结底,还需要电影工业化的升级和影片质量的提高来照亮。


-END-


长按二维码 免费关注第一院线

感谢关注第一院线微信平台:dyyx360。如希望交流,请加微信号:dianyingquan,将有机会参与线下等相关活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