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机器之血》创成龙5年来电影票房最低之谜

2017-12-31 第一院线

文丨古月  编辑丨朴芳

来源丨犀牛娱乐(ID:piaofangtoushijing)


成龙主演的影片一直是观众号召力的保障,毫不夸张的说,大哥就是一座金字招牌。


近五年来,成龙主演影片没有一部低于5亿,并且高的时候能到达8亿甚至十几亿之多,稳定性无人出其右。然而《机器之血》却打破了大哥的票房神话,不到3亿的票房成绩令人十分吃惊和意外,令我们不禁想问这到底是怎么了?


开创和发扬功夫喜剧类型片,影响着老中青三代,自成一个IP的成龙大哥监制并主演的《机器之血》于12月22日在全国上映。

 

前期预售以破竹之势占据最高排片领跑票房,首日夺得日冠,然后次日便被其它影片赶超,票房下滑20%之多,此后一路下滑,截止昨日上映9天的票房累计为2.8亿。在一众元旦新片上映的情况下,排片已经降至不足2%。最终接近3亿的票房创成龙主演影片的5年最低。这是令人难以接受的结果,因为影片的口碑并不差,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大哥的号召力还在。


成龙作品高产观众审美呈疲态



纵观成龙近五年作品,票房基本盘维持在5亿以上,猫眼均分8.4,豆瓣则是除了《英伦对决》外,其余接近及格线,均分5.7分,由此可见成龙大哥的观众号召力非常强悍,在两岸三地众多巨星中绝对属于前三名,而影片的质量则是一贯稳定。

 


《功夫瑜伽》以17.53亿的票房成为春节档冠军,猫眼8.4,豆瓣5分,虽然其质量并没有特别强,但同档期的《西游伏妖篇》猫眼仅7.7分,豆瓣5.6分,以及《大闹天竺》猫眼7.4分,豆瓣3.8分都是远不达观众预期,让人失望,《乘风破浪》虽然猫眼8.7,豆瓣6.8分,为档期内最佳,但其热度与量级不及《功夫瑜伽》,由此可见同档期其余影片的口碑也会对影片走势产生影响。

 

“成龙”二字的招牌带来了固定且稳定的观众群体,但同时也带来了观众对于影片的期待。


近两年大哥的作品尤其之多,今年加上《机器之血》更是有三部,从年初看到年尾,高频度的曝光令观众认为电影内容趋于老套而审美疲劳,也是在消耗对于成龙的满意度与期待值。这或许是原因之一。

 


《英伦对决》刚收获了口碑上的成功,《机器之血》就败光了所有好感,“成龙“已不再是金字招牌,此次《机器之血》票房创最低记录,也是对观众的态度最直接和明显的反映。


档期拥挤没热度 票补大法难以维系


在上映的三部新片中,虽然《机器之血》打出成龙科幻动作巨制的招牌,但是猫眼想看人数仅为8万多人,微博话题讨论量也不过百万,远不及《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和《妖猫传》。

 

同时宣传上,《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千场点映破多项记录,发布会众星云集大幅造势,《机器之血》却无点映、无看片、无路演、无宣传,新闻通稿也仅为1200篇,同期也实行“三无”做法的《妖猫传》却有13万篇之多。

 

档期拥挤,观众分流也是票房艰难的原因之一。今年的贺岁档可谓是史上最热最挤贺岁档,前有高热度高质量的《芳华》10亿之势难以抵挡,后有《解忧杂货店》,《前任3:再见前任》,《妖铃铃》的来势汹汹,同档期还有《妖猫传》,《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左右夹击。

 

低调与神秘的路线只会让影片隐藏在众片之中,从想看日增上看,前期《机器之血》完全处于劣势,祭出8.8元票补大法后才挽回些许颓势,抢占了市场,但最终无法维系优势,拉拢观众,后劲无力。


 

内容为王

口碑成为影响票房生命周期的关键因素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发展,影片质量与口碑越来越成为影响观众选择电影的重要因素,如果说宣发作为前哨,打响的是影片上映时的排片与票房战,那么影片后续的票房发力则是依靠口碑。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猫眼评分8.8,三者中最高,《妖猫传》虽然猫眼评分仅有7.4分,但豆瓣评分6.9分,位于其余二者之上,《机器之血》则是猫眼有8.7分,但豆瓣仅有5分,未达及格,这还是仅有万人评价的结果。

 

一二线观众明显对于《机器之血》差评连连,票房被击穿,三四线观众的口碑勉强,可以说它的口碑并不差也并没有过人之处,但自身热度的低迷和其它影片的强势阻挡了观众观影的脚步。

 


《机器之血》是成龙少有涉及的科幻题材,围绕一颗机器心脏及让人有再生能力的血液展开。电影看似踏足了新鲜的题材,进行了“完片担保”,真枪实弹拍摄等尝试,但其实还是一部很“安全”的电影,这也就意味着这是一部“偷懒”的电影。

 

并非是成龙表演与打斗的懈怠与不尽力,而是缺少对于整个故事的打磨。流水线上打造的产品外观上是合格的,但却缺少文化内核,无法撼动人心。

 

电影所有的看点都集中于成龙大哥的动作戏份,其故事情节却很薄弱,故事逻辑的不通,似曾相识的场景和设定,收到了 “伪科幻”、“毫无新意”、“看完就忘”等严苛的评价也不足为奇。

 

虽然《机器之血》有着商业电影的元素,是一部让人毫无压力从头看到尾的爽片,的确是符合了一部分观众的诉求,但口碑巨大差异化的《机器之血》则难掩颓势,无力回天。

 


6000万美元的成本而最终内地票房不足3亿,可以说是相当惨烈了。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在不断要求着影片质量进步,营销则是吸引观众眼光并维系观影的粘度,想要单一依靠演员已无法再满足观众的要求,哪怕是大哥也无力回天。

 

《机器之血》本身观众的审美疲劳,营销的不到位,影片质量平平等问题均暴露出来,“软”“硬”件的双重失策造成了电影票房的失利。


扫码关注犀牛娱乐(ID:piaofangtoushijing)


-END-


长按二维码 免费关注第一院线

感谢关注第一院线微信平台:dyyx360。如希望交流,请加微信号:dianyingquan,将有机会参与线下等相关活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