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简讯]中国专家发现胶质瘤免疫标记体系 精准治疗见曙光

2016-06-14 快速關注► 神外前沿


神外前沿讯,据医学论坛网报道,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吴安华教授课题组通过大样本检测描绘胶质瘤免疫状态,建立免疫标记体系准确预测病人生存,从免疫角度为胶质瘤精准医疗提供新的思路。


2016年5月,美国神经病学学会会刊“Neurology”杂志将此研究评选为焦点项目,以新闻发布形式刊登相应论文及社论。著名医学媒体“Medscape”和“Bioscience Technology”对此研究成果进行了报道。

        

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常见且恶性程度最高的颅内肿瘤,即使接受综合治疗,患者的生存期往往少于两年。最新研究证实中枢神经系统并非“免疫豁免”之地,我们急需了解免疫因素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此项研究依托 “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对297例脑胶质瘤病例进行信使RNA芯片检测,依据基因表达谱数据对胶质瘤免疫状态进行全景描绘。研究者发现病理级别相比病理类型对胶质瘤局部免疫状态的影响更大,且胶质母细胞瘤具有更活跃的免疫反应。


通过对免疫基因的检测,研究者发现8个免疫基因同胶质母细胞瘤预后显著相关,依据这些基因所建立的免疫标记体系可将胶质母细胞瘤病人划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


高风险病例相比低风险病例具有更强的免疫表型及更短的总生存期(348天vs.493天)和无进展生存期(242天vs.369天),在考虑包括治疗方式等其他影响病人生存的因素后,此免疫标记体系依旧具有显著的预后意义。相应结果可在TCGA数据库的536例胶质母细胞瘤中得到验证。

        

考虑到中枢神经系统的特殊性及胶质母细胞瘤的高度恶性表现,免疫治疗能否有效抑制此种肿瘤是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生物信息学和统计学模型能够帮助人们在大样本病例中研究复杂的生物学问题。此项研究采用相应方法解析胶质瘤局部免疫状态在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证实免疫因素在胶质瘤预后中的重要意义,说明恰当的免疫治疗可以增强免疫系统抵抗肿瘤的战斗力,且调控局部免疫反应,改变肿瘤的免疫微环境可能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治疗策略。

        

此项研究受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辽宁省科技厅资助。

文章来源:医学论坛网


吴安华

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长期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曾于美国留学4年,学习胶质瘤综合治疗(明尼苏达大学神经外科)和复杂颅底手术(美国巴罗神经科学研究所)。目前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辽宁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胶质瘤专家协作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国医师协会颅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专家委员会委员,卫生部神经内镜考评委员会常委。曾获得2009年度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青年医师奖,霍英东青年基金优选项目,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回复“江涛、季楠、马文斌、李文斌”等专家姓名,可查询以往专访

查询帮助点这里    值班编辑个人微信:zhizixiaobian



就医请注册会员,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