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播]林松:低级别功能区胶质瘤平均7-8年会转化为高级别胶质瘤

2016-07-03 快速關注► 神外前沿

7月3日上午,《功能区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策略和手术演示学习班》在北京神经外科研究生二层报告厅举行。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林松教授做了题为《功能区胶质瘤的治疗策略》的主题报告,林松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对于功能区胶质瘤的治疗,第一个问题是切除还是观察?我们认为如果有症状就应该切除。


无症状的话,很多医生认为不该切除,但如果不切除,可能肿瘤生长后会失去治疗机会。那么如何判断,就需要了解患者的低级别胶质瘤自然史。


但功能区胶质瘤还有几个特点:

1、生长速度:肿瘤直径平均每年增长4mm;

2、侵袭性:沿着病变半球白质纤维束侵润;

3、恶性转化:平均7-8年会转化为高级别胶质瘤,星形细胞瘤50%在五年内进展为高级别胶质瘤。



如何切除?NCCN指南要求尽大范围切除。切除的少的话,预后不好。低级别胶质瘤的FLAIR切除越彻底,复发率越低。5年复发率:切除距FLAIR病灶边界小于1CM者26%;1-2CM者68%,大于2CM者89%。


胶质瘤治疗上的最大范围切除,在功能区胶质瘤是否适合?是活检+放化疗好,还是手术好,国外一直有争论,现在也一直没有结论。


目前有研究数据显示,术后3月神经功能障碍上,手术是23%,活检放化疗则高达94%;在总总生存期上,手术是12.2个月,活检放化疗则只有3.5个月。



如何判断胶质瘤的边界?

1、显微镜下:依赖术者经验。

2、神经导航:术中因漂移导致应用受限。

3、术中B超:方便,分辨率低,但实时影像不受漂移影响。

4、术中核磁:分辨率高,昂贵,耗时多。

5、电生理监测:功能区的金标准,功能边界,术中皮层脑电、刺激可以使得手术切除到功能区的边缘。

6、荧光示踪技术:最大缺点,低级别胶质瘤等示踪剂亲和性差,打进去的造影剂,肿瘤吸附多,放出光线而识别。

 

如何寻找保留功能和切除的平衡点?

这个是个难点,和设备条件、技术水平和经验等相关,对于功能区LCG的治疗而言,基本生活质量与生存期同等重要。

 

林松教授接下来以一个功能区低级别胶质瘤的治疗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讲解。



林松: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师从国际著名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院士和多位国内著名教授,现任神经外科四病房主任。从事神经外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二十多年。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方面技术精湛,善于做高难度的脑肿瘤手术和微创手术;在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注重神经血管的保护和个体化治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和独到之处。同时在在脑胶质瘤基础和综合治疗研究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直播稿件无法获得发言者审核,如果需要修改或删除请联系我们

- The End -

回复“于书卿、张玉琪、江涛、季楠、马文斌、李文斌”等专家姓名,可查询以往专访,凡是我们专访过的专家,都可以帮助患者预约就医渠道


微信订阅号/ 头条号:神外前沿  

值班编辑微信号:zhizixiaobian

获得报道或就医帮助请注册会员,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