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 江涛:攻克胶质瘤的生命禁区 个体化诊疗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2016-09-20 快速關注► 神外前沿

神外前沿讯,脑胶质瘤是神经外科最棘手的疾病之一,其恶性进展快,手术切除难,复发率极高,患者生存期短,曾被认为是神经外科的“不治之症”,大多数神经外科医师面对这一疾患望而却步。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江涛师从王忠诚院士,早年在全美最好的癌症中心学习深造。回国后他毅然选择脑胶质瘤作为自己的临床科研方向,建立中国第一个集手术、放疗和化疗于一体的脑胶质瘤治疗中心,率先开展脑胶质瘤的个体化综合治疗,不断探索适合国人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和治疗模式。


临床实践 探索术中语言监测

由于胶质瘤发病部位特殊,容易累及支配躯体运动和语言等重要脑功能区,手术切除难度极大。若切除范围不彻底,肿瘤很快复发;而扩大切除可能导致患者术后肢体瘫痪或语言功能丧失,生活质量极差。


针对这一难题,江涛在国内率先开展术中清醒状态下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探索出一套可精确定位大脑重要功能区的术中监测技术。这项技术可指导大脑半球胶质瘤的精准手术,实现了最有效切除肿瘤,同时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的重要功能,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在临床工作中,江涛意识到现有术中语言功能评价方法完全来源于国外报道,许多环节并不适用于中国患者。经过反复思考及临床实践,他总结出一套针对汉语人群和汉英双语人群的功能评价方法,彻底改变了国际上没有适合中国人群的术中语言功能监测方法的窘境。江涛和他的工作团队在发展神经外科治疗新技术上不遗余力,通过10余年的科技攻关,在国内大力推广脑胶质瘤关键诊疗技术,引领我国脑胶质瘤的个体化诊疗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答疑解惑 鼓励患者正视疾病

25年的从医经历,不仅使江涛积累了大量的临场经验,也收获了众多患者的信任和赞誉。他每年完成脑胶质瘤手术达300余例,所接触的很多患者常会对疾病产生恐惧,甚至失去面对人生的勇气。他时刻不忘从患者角度出发,对患者及家属耐心讲解、真心鼓励,使他们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胶质瘤并非“绝症”,是可诊可治的疾病。


患者从入院到手术再到术后治疗及康复,江涛都会尽全力为患者选择最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胶质瘤专家,全国各地慕名前来的患者大都是其它医院难以处理的疑难病患,江涛医生的病房里住满了情况严重的患者。


每天早晨,他常常是第一个来到病房的医生,逐一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对即将手术的患者给予鼓励,增强他们康复的信心;而在一天繁重的工作之后,他总是带着难掩的疲惫再次回到病房,问候自己的患者与家属,为他们答疑解惑。即使手术持续到深夜,他也不忘去病房再观察一遍危重患者的病情。


天道酬勤 科研教学成绩斐然

在完成大量临床诊治工作的同时,江涛投入全部业余精力带领团队开展与临床密切相关的科学研究,承担多项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863计划课题、“十一五”支撑计划、国际合作专项项目等,总项目经费逾千万元。


从事神经外科工作25年来,他先后发表国际SCI期刊收录论文100余篇,主编《脑胶质瘤》、《脑肿瘤的化学治疗》、《脑胶质瘤治疗技术与进展》等3部神经外科专著,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中国抗癌学会科技二等奖等。相关研究成果在国内39家医疗机构及美国、澳大利亚、瑞典等国外研究机构被推广应用,不断推动全国各地在脑胶质瘤领域的治疗理念和治疗水平。



作为国内脑胶质瘤领域的领军人物,江涛牵头组建中国第一个脑胶质瘤综合治疗中心,成立中国脑胶质瘤协作组,制定了《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唤醒状态下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技术指南》两项国家级行业指南,一项纳入国家卫计委卫生标准制定项目计划。


依照国际标准建立了中国神经肿瘤领域首个多中心标准化生物样本信息库和基因组学数据库,形成集科研、教学、临床于一体的平台网络体系,促进了我国脑胶质瘤学科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推广脑胶质瘤规范化诊疗模式,有力推动了我国脑胶质瘤从基础研究向临床诊疗的创新转化,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学术地位,并为神经外科培养出了一支临床和科研综合实力强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信息来源:医心医意


- The End -

回复神经外科专家姓名,可查询以往专访及就医渠道



神外前沿:神经外科医学情报与就医平台  

欢迎转发朋友圈,但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欢迎投稿与会议报道合作,联系邮箱:vip@vipyiyi.com;编辑微信号:gouxinyu;

更多服务请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