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点评]邱晓光:放疗后进行替莫唑胺化疗 或为间变性胶质瘤患者治疗新选择

2016-10-31 快速關注► 神外前沿

神外前沿讯,近期召开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一项研究显示在放疗后使用12疗程替莫唑胺辅助化疗,可显著延长间变性胶质瘤患者总生存(OS)期(摘要号:LBA2000)。


《中国医学论坛报》报道,大会特邀专家Brain Alexander对该研究评价道,“该研究结果为替莫唑胺治疗Ⅲ级胶质瘤患者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其有效拓宽了间变性胶质瘤这一少见脑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选择。”


《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邱晓光教授对该研究进行点评。


以下是邱晓光教授点评内容:

按照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胶质瘤分类,间变性胶质瘤(AG)分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属于WHO Ⅲ级胶质瘤。AG具有较高的侵袭性,多见于青壮年,可于数年内恶变为胶质母细胞瘤(GBM)。


替莫唑胺(TMZ)同步放化疗并辅助化疗(Stupp方案)的治疗模式,已成为新诊断GBM患者的标准治疗,鉴于TMZ在GBM治疗中的有效性和低毒性,临床上TMZ已越来越多应用于WHO Ⅱ~Ⅲ级胶质瘤的术后辅助治疗;同时既往的研究结果显示,染色体1p/19q缺失是一种重要的遗传变异,对于伴有染色体1p/19q联合缺失的AG患者,TMZ治疗敏感性高,且可延长患者生存。然而,对于缺乏该遗传异常的患者,能否从TMZ治疗中获益,尚无定论。因此,目前AG治疗尚无金标准。


此项在大会发布的Ⅲ期研究,由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癌症中心(Rasmus MC Cancer Center)的Martin J.Van den Bent教授牵头进行,研究者针对无染色体1p/19q联合缺失的AG患者,尝试了多种治疗模式(单纯放疗、放疗过程中联合TMZ、放疗中及放疗后均联合使用TMZ、放疗后使用TMZ化疗),以明确放疗联合TMZ化疗的疗效。本次会议公布了EORTC的CATNON Ⅲ期临床随机试验中期分析结果,该结果首次证明,对于无染色体1p/19q联合缺失的AG患者放疗后接受TMZ化疗,可取得生存获益。研究结果显示,放疗后接受TMZ治疗的患者,疾病的进展风险(HR 0.586,P<0.0001)和死亡风险(HR 0.645,P=0.0014)都取得了有统计学意义的下降。此外,中期分析结果还显示,0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甲基化是与OS相关的预测指标(HR 0.54,P=0.001),但是否可利用该指标预测生存与TMZ疗效之间的相关性,还需要等待2020年最终数据的结果。


目前在分子病理指导下的胶质瘤综合治疗研究才刚刚起步,但也标志着胶质瘤治疗开始进入精准医学时代。CATNON研究针对染色体1p/19q无联合缺失的AG患者,虽然其最终结果还需要较长时间等待,但在胶质瘤的精准医学中,迈出了重要一步。当然,要实现胶质瘤的精准医疗,仍有不少难关尚未攻克,例如, 染色体1p/19q缺失、异柠檬酸脱氢酶(IDH)、MGMT启动子、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 启动子等多个分子病理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仍须进一步鉴别,而针对这些分子病理指标的特定治疗模式,也有待找到最佳的获益人群。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 is a registered trademark of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信息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作者:叶译楚

《神外前沿》获得授权转载此报道

中国医师论坛报微信订阅号二维码如下:


背景资料:

替莫唑胺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应用进展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是一种治疗脑胶质瘤效果较好的新药,1997年该药在欧盟专利药品评审委员会(CPMP)一致推荐下得到批准生产,并于次年在欧洲上市,l999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准其在美国上市用于恶性胶质瘤的化疗,2000年以后国内逐步有临床应用的报道。


替莫唑胺不仅对脑胶质瘤疗效较好,对白血病、黑色素瘤、淋巴瘤和实体瘤亦有明显治疗效果。替莫唑胺具有较宽的抗肿瘤谱,可口服,易于透过血脑屏障,酸性环境下稳定,与其他药物没有叠加毒性,可用于对亚硝基脲耐药的病人,现已作为一线化疗药物在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总结替莫唑胺治疗脑胶质瘤的联合治疗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对其耐药和毒副作用问题进行综述,以便临床对替莫唑胺进行深入研究。


替莫唑胺与其他烷化剂无明显区别,毒性作用主要发生在骨髓、淋巴系统、睾丸和肠胃道。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乏力和血液学毒性,恶心、呕吐、头疼和倦怠的发生频率最高,多为自限性,用止吐药即可控制。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症和嗜中性白细胞减少症)为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多数病人骨髓抑制轻微,发生Ⅳ级骨髓抑制的比例为7%~8%,70岁以上的女性病人发生Ⅳ级骨髓抑制的几率稍高。



邱晓光,男,主任医师

长期致力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放疗,治疗病例超过15000例,被誉为中国神经系统肿瘤放射治疗第一人,《中国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胶质瘤诊断和治疗共识》放疗章节的执笔,北京医师协会放疗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脑转移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相关报道:

[科普]《胶质瘤患者必读500问》出版  江涛邱晓光主审  详解患者关心的热点问题与最新技术

- The End -

回复疾病或专家等关键词,可自动查询以往报道



神外前沿:神经外科医学情报与就医平台  

欢迎转发朋友圈,但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欢迎投稿与会议报道合作,更多服务请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