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天坛医院张力伟: 走进王忠诚院士的医学世界 评《病人永远是我的老师——王忠诚院士传》

2016-11-02 快速關注► 神外前沿

神外前沿讯,近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首都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力伟教授缅怀王忠诚院士的文章《走进王忠诚院士的医学世界 评“病人永远是我的老师——王忠诚院士传”》。


以下是文章全文:

王忠诚院士是一位对中国神经外科创建和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常常有人问:是什么样的环境和因素造就了这位当代医学大家。很多人了解他,认识他,是因为他被誉为“万颅之魂”,救治过成千上万个病人;也有人知道他,是因为他是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卫生界最高奖“白求恩”奖章获得者;还有人知道他,是因为他把中国神经外科带到国际上,在国际医学舞台上展示中国力量。他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种殊荣在中国只有少数人获得,在医学领域里更是凤毛麟角。在巨大的光环下,王忠诚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工作状态与生活是什么情形,家庭与生长环境如何,为什么他会获得成功?如果把他看作是神经外科领域的英雄,那么英雄成长的环境究竟是怎样的?


2008年,王忠诚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有关部门决定为王忠诚出版一本传记。光明日报资深记者李家杰承担这个项目后,通过梳理王忠诚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从普通到卓越发生质变的转折时段,还原了王忠诚成功背后的艰辛历程。为了让人们了解这位对中国神经外科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李家杰多次走进王忠诚院士的办公室和家中进行深度长谈,对于神经外科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进行负责任的核对,花几个月时间走访国内神经外科界的当事人,历史事件发生的地方和机构,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历史的原貌,还原英雄光环下普通人的特质,勾画出平凡中孕育伟大的因果关系,客观而理性地从旁观者角度呈现给读者最为真实的王忠诚院士的事业和人生。

    

医学学科林林总总,为什么神经外科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在国内众多学科中异军突起;为什么发展历史如此之短的神经外科能够超越很多学科,成为医学领域中最有活力的学科之一,让很多人为此奋斗,为之追随而奉献一生;神经外科与其他医学学科发展的共性和差异性到底在哪里?本书作者没有单纯探讨神经外科的学术本质和属性,而是关注带领这个学科发展的关键人物,通过在他身边发生的事件,串联并梳理影响学科发展的重要节点,每个节点在神经外科发展史的坐标中反映并诠释出学科的时代特点和历史价值。在时代发展的坐标中,我们看到,是王忠诚扛起了中国神经外科建设发展的大旗,在历史发展的重要时刻,坚定而果敢的迎接挑战,把学科发展视为生命,把病人视为亲人、视为老师,把学术精神和学术价值视为指导人类大脑活动的神经元,我们生命体中的灵魂,不懈追求,毕生奋斗。


我喜欢《病人永远是我的老师——王忠诚院士传》这本书,喜欢它的真实,它的客观,以及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评述与思考。我们随着作者史诗般的叙述,走进王忠诚院士的世界,领略他的学术魅力,仿佛看到了他为了发展神经外科事业,为了北京天坛医院的建设发展,为了病人的生命,为了筹建以“发展神经外科”为特色的新医院,挑战一切,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不断创造奇迹。仿佛看到了在探索神经外科的征途上艰难前行的轨迹,看到了他为了神经外科的发展,在各种因素的干扰下,在困境中坚持,在逆境中奋起,永不放弃的精神。仿佛看到了他在医院的病房里,手术室,研究所,实验室,为培养下一代神经外科人付出的心血,做出的努力。王忠诚院士有时像一个阅历丰富的长者,关心着年轻医生和学生们的成长,倾听他们工作上的委屈与困惑,分享着他们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当学生离开他要进行自主创业时,只要是发展神经外科事业,为广大病人服务,他就坚决支持。他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只要国外有的,新的技术出现,他就会派出人员去学习,组织讨论,引进并创新。他在神经外科率先进行亚专业的划分,这种划分既涵盖了大脑解剖区域,又体现神经外科的疾病特点;既适应未来学科的发展,也满足病人的需求;既培养出优秀的神经外科专家,又提高了手术质量。他不是仙人,但是在学科发展上总会超前别人半步,正是这半步使中国的神经外科在医学领域众学科中脱颖而出,走向世界。

  

2016年,在王忠诚院士去世近4年的时候,作家出版社出版了《病人永远是我的老师——王忠诚院士传》。拿到这本书时我很激动,这本书仿佛又让王院士回到了我们的中间,又一次听到他的声音,又看到了他每天上班进入到研究所二楼的小办公室。书中的一个个故事,一张张照片往往让我停顿下来,陷入长时间的回忆中。中国神经外科大夫从王忠诚院士那里直接或间接的受益者成千上万,每个人都有自己与王院士的故事,每个人都会从书中找到自己在神经外科发展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身影。这本书让我们这代人回忆起曾经经历的历史,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神经外科艰难发展的历史,与大师同喜同忧,了解他们曾经的梦想,为梦想付出的青春与生命。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历史永远会镌刻一些人物,他们创造那个时代的精神与物质财富,在社会发生变革的过程中,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他们可以影响一个行业,也可能是整个社会,但是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记住他们,不要让他们孤独地躺在历史的档案中,当有人研究这段历史时才会唤醒尘封的记忆,他们的离去只是一种告别,但是无论精神还是价值观将永远与我们伴行。王忠诚院士,中国神经外科的巨人,将永远留存在神经外科每个人的心中。



作者简介:张力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及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学院副院长,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脑肿瘤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常委、副会长、候任会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肿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学分会第七届委员、神经肿瘤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北京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肿瘤组组长,中国颅底外科多学科协作组组长。


国家863课题专家评审委员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选委员,教育部、卫生部科研项目评审专家,卫生部高级职称评审专家,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审稿专家,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英文版副主编,《NEUROSURGERY》杂志中文版肿瘤分册主编。


张力伟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颅底及脑干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个人年手术量达200余台,主要是疑难病和巨大肿瘤,治疗效果得到同行及广大患者的好评。主持创建了国内首家颅底外科多学科协作平台,提高了对颅底外科疾病认识和诊疗水平,给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治疗方案。科研方面,张力伟教授多年来致力于脑干胶质瘤的临床和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脑干胶质瘤中PPM1D基因的特异性突变,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Genetics》杂志。


相关报道:

[新书情报]《王忠诚院士传》背后的故事  作者李家杰讲述


- The End -

回复疾病或专家等关键词,可自动查询以往报道



神外前沿:神经外科医学情报与就医平台  

欢迎转发朋友圈,但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欢迎投稿与会议报道合作,更多服务请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