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医院与患者成了帕金森病友协会 奔走推动DBS手术成功纳入到南京市医保 让更多患者受益新技术
点击上面的 “神外前沿” 可以订阅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年来,虽然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已经表明,成熟的脑深部电刺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帕金森患者70%—80%的症状。但是,在我国,受制于认知不足和高昂的手术费用,大部分帕金森患者们只能坐视帕金森病的发展。
在中国,作为一种常见的老年病,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的发病率在1.7%。而在30多年前,据公开报道,这一数字仅为0.047%。30年间,增长了30多倍。
近年来,随着帕金森发病率的不断提高和渐趋年轻化,帕金森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肿瘤之后的老年人群健康的第三大“杀手”。仅在中国就有超过250万帕金森病患者,基本占到了全球帕金森病患者的一半。而更早的患者不过35岁。
还只是确诊的人数。真正罹患此病的可能并不止这些。
同其他精神性疾病的早期情况一样,“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许多人在患病之初并未意识到自己“得了这个病”。而在发病前的两三年,医生也较难作出明确的诊断。
由于帕金森病有着漫长的潜伏期,其前期发病又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使得确诊帕金森困难重重。
据公开报道,大多数的帕金森患者在确诊为“帕金森病”之前,曾走了不少弯路。有的因为帕金森病主要症状表现不够典型,很容易被误诊为如脑梗塞等其他疾病。
“目前,治疗帕金森病最为成熟的手术——脑深部电刺激术,也叫脑起搏器(DBS,Deep Brain Stimulation),便是循此思路而来。” 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生赵春生介绍说,“我们向丘脑底核中植入电极,并通过引线连接至埋植在锁骨附近皮下的一个可控的神经刺激器,利用刺激器向丘脑底核释放治疗性的电流,从而抑制异常活动的脑细胞,改善症状。”
据赵春生介绍,事实上,这种丘脑底核脑深层刺激法是法国外科医生Alim Louis Benabid和美国神经内科医生Mahlon Delong在90年代的一项医学创举,并在2014年获得了素有“诺贝尔”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Lasker)临床医学奖。
拉斯克基金会的授奖评语是,它让全世界超过10万名患有严重疾病,却为左旋多巴疗法的并发症饱受煎熬的病人得到了有效治疗。
当时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也如此赞扬了这两位获奖者的成就,“脑深部电刺激—让我们跨入了调控人神经网络的时代”。显然,它的深远影响已不可估量,脑深部电刺激的价值不仅仅是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指出了一条新路,更主要的其“调控”大脑的思想为认识大脑,为干预治疗和神经相关的疾病开创了新的纪元。
在胡永生看来,脑起搏器手术治疗帕金森病,一个比较显著的优势在于,它并不破坏大脑结构,且治疗是可逆的。“假如将来过若干年后对帕金森病又有新的,或者更好的办法,是可以把它取出来的。”此外,随着患者病情进展,医生可以在体外对它进行相应的调解等。
不过,赵春生也表示,脑深部电刺激术虽然安全有效,但也有严格适应症,若年龄大于75岁,且伴有脑萎缩或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就不适合实施手术。“所以尽早确诊后,尽早干预,可以改善70%—80%的症状。”
实际上, 我国的脑深部电刺激的临床起步并不晚,1998年就在北京天坛医院实施了第一例手术。
但据公开报道,从1998年到2013年,十多年的时间,我国仅仅有6000多患者植入了脑起搏器。
就拿江苏省来看,赵春生医生说,江苏省的患者虽有20~30万,但该院目前所做的手术也仅仅只有100多例。另据2014年相关报道,当时南京脑科医院也仅做了50多例脑起搏器手术。
“一方面,患者对这个手术的认知不足”,赵春生表示,“很多人就以为这病没救了,只能靠药物维持,根本不知道其实可以通过手术显著改善。”
74岁的沈永宽沈老便是如此。十二年来,帕金森对沈老身体和生活的影响,一点点侵蚀着乐观顽强的他。独立的生活能力日渐丧失,曾为战斗机飞行员的他也不得不学着如何与帕金森和平共处。
2014年当他一得知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法后,沈老立即决定做了这手术。现在的他,双手基本不再震颤,运动机能恢复的也不错,生活可以自理了,平时还能写写书法,练练画。
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像沈老一样,接受这个手术治疗。更多的患者则是受阻于其高昂的手术费用。
2016年,在与帕金森病斗争了十多年后,潘金生终于如愿植入了这个期待了十几年的“脑起搏器”。之所以等了这么久,原因很简单,钱。
据赵春生介绍,一般做这个手术要花掉20—35万左右,而主要的大头还是在于脑起搏器的费用。但无论是进口美敦力脑起搏器,还是2012年前后清华大学研制出的价格较低的国产脑起搏器,费用均在十万元以上。
这让不少患有帕金森病的老人望而却步。
“尽管我们可能不大会承认,一个现实情况是,相比于小孩、青壮年患病,家里的老人如果生大病了,一个家庭可能不会‘那么舍得或者情愿’支出大笔费用。” 赵春生医生说。
但这些通过起搏器恢复到健康身体状态的“幸运儿”们,决定自己行动起来。
沈老说,他有一个愿望,希望其他像他一样曾经受这个病折磨的老人都有能力做这个手术。
2015年,沈老和江苏省人民医院共同创办了江苏省帕金森病友协会,沈老担任会长,协会经常牵头举办一些活动,让“帕友们”聚在一起聊聊天,玩一玩,同时也向周围的人积极推广脑起搏器手术,让更多的人知道它。
另一边,作为曾经的南京市玄武区政协副主席,沈老积极写提案,和其他患者、医生们一道给市领导写信,希望能将“帕金森病”纳入医保。
在这群老人们的四处奔走和推动下,2015年,脑起搏器(DBS)手术成功纳入到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内。“现在南京医保患者植入脑起搏器,就可以报销7万元。”赵春生医生介绍说。
74岁的沈老感慨万分。回忆起前几年,他患病后最糟糕的一段日子,“一度想准备后事。”但DBS手术和这些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医生们,又给了他再一次希望,“我感觉自己又成为人了。”
这段话,沈老花了很久的工夫才说完整,中间几次因为哽咽停下。
“我想要走出小家,走进大家,让更多的像我一样的老人,能够再次站起来。”沈老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接下来他会和其他帕友们,医生们继续努力,希望更多的地方能把它纳入医保,让更多的患帕金森的老人们不会因为钱的问题,而放弃希望。
本文节选自澎湃新闻,作者陈卓
▼▼患者或医生注册会员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