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麻省总院Batchelor: 脑胶质瘤的靶向治疗不能只依靠一种靶向药物
神外前沿讯,由领星主办、NEJM医学前沿协办的2017 领星肿瘤精准医疗国际峰会于4月15日在上海召开。
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神经肿瘤部主任Tracy Batchelor教授做学术报告《脑肿瘤的靶向治疗》(详见[演讲]麻省总院Batchelor: 针对脑胶质瘤IDH1靶向治疗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在会议举办期间,Tracy Batchelor教授接受了《神外前沿》的访谈,回答了医患比较关注的胶质瘤治疗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以下是访谈要点:
神外前沿:如何治疗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母细胞瘤?
Batchelor:神经肿瘤的治疗是从手术开始的,首先要最大程度的切除肿瘤,而不带来神经功能的损害。要尽可能的多取肿瘤组织,除了在显微镜下看组织学之外,还要从分子层面去看肿瘤的分子表型。我们需要更多的组织,不但在组织学上确诊肿瘤,还要更多的组织来进行分子分型。在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第一次把分子诊断整合到了诊断中去。
回到治疗的问题,首先要最大范围的安全切除肿瘤,使得手术后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包括肿瘤减压及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都能够得到缓解。
手术后的治疗主要以标准的分割放疗为主,一般等10或两周后进行一次评估,在持续6周局部放疗的同时,每天会辅助替莫唑胺或其他烷基化类药物化疗。完成同步放化疗6周后,我们会停4周,然后建议患者再服用替莫唑胺6个月。这是在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中的一个标准治疗。
神外前沿:在您治疗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平均生存期是多少?
Batchelor:在所有的胶质母细胞瘤中,中位生存期是1.5年-18个月左右,但是某些有特殊因素的患者可能预后比较好,比如比较年轻的患者,还有标记物也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比如MGMT甲基化患者生存期就要比非甲基化患者要长。
另外还有一个分子标记物IDH1,如果突变的话会起到正向的作用。另外,能够进行肉眼全部切除的患者,预后也比较好。
虽然总的生存期是18个月,但是有一些分子标记物可以显示患者预后是比较好的。尽管如此,我们现在还是很迫切的希望得到一些新的治疗方法。
神外前沿:如何评价替莫唑胺的治疗效果?
Batchelor:我认为还是能够临床获益的,一些MGMT非甲基化的病人,可能没有MGMT甲基化病人获益那么多,但是在临床上有良好的耐受性,还说能够从替莫唑胺中获益的。
神外前沿:TTF电场治疗如何看待?
Batchelor:TTF是一个新技术,文章在去年发表了,患者戴一个头盔一样的机器,这个机器是通电的,由此产生一个电场,电场会对肿瘤的有丝分裂产生一些干扰,达到治疗肿瘤的作用。
神外前沿:TTF辅助放化疗对复发胶质瘤有效果?
Batchelor:去年有个随机临床研究,是把TTF加在了同步放化疗中,是得到了一个微弱的生存获益。因为在这个治疗中,无论男女都要把头发剃光,把电极像头盔一样戴在头上,所以有些人,不愿意这么做。这不是解决胶质瘤治疗的根本方法,能够选择做这个治疗的患者也比较少。
神外前沿:低级别胶质瘤长期生存的条件是什么,是手术还是其他治疗手段?
Batchelor:这是两个不同当问题,低级别胶质瘤预后是好的,还是要看分子标记物,对于IDH1和1p19q联合缺失的患者预后是比较长的。毫无疑问,做到全切除的患者,也能够生存期更长。
去年有一个对低级别胶质瘤的分组,其中“高风险”胶质瘤基于年龄和切除范围进行进一步的分组。去年临床实验中对这些“高风险”的患者同时进行了放化疗,对比只做了放疗的患者,生存期是翻倍的。
神外前沿:免疫和基因治疗会提高胶质母细胞瘤的生存期吗?
Batchelor:对于某些亚型是可以获得临床获益的,比如IDH1突变的患者,可能会从相关靶向药物中获益;还有比较罕见的BRAF突变,也可以从单个靶向药物中获益。但是更多的胶质瘤,可能需要的是不止一个的靶向药物来进行治疗。
在免疫治疗中已经有两个随机临床试验都已经报道了失败的结果,一个是纳武单抗,一个EGFRvIII的多肽疫苗。其他一些治疗方式还在探索中,我们希望能够尽快看到胶质瘤中的免疫治疗能够获得像肺癌等那样好的进展。
神外前沿:麻省总院每年胶质瘤手术量多少?
Batchelor:每年大概200例。
感谢领星生物医学顾问陈成医生为本文提供医学翻译支持
受访者简介
Dr. Tracy Batchelor,国际顶级临床专家,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神经肿瘤主任,连续5年的全美最佳医生。从成为专业医师起,他始终坚持在临床治疗一线,主要从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的管理,癌种包括高级别胶质瘤(恶性胶质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突胶质细胞瘤、间变性室管膜瘤),低级别胶质瘤(星形细胞瘤、少突神经胶质瘤、室管膜瘤)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迄今已积累了近三十年的丰富经验。
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他致力于不断发现和加深对肿瘤背后的发生和转移分子机理的认识,主攻恶性胶质瘤等原发性CNS肿瘤的新型靶向疗法。
由Batchelor博士主导的一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受体络氨酸激酶抑制剂研究,为相关临床试验和靶向药物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到目前为止,Batchelor博士已经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超过170篇专业论文,在全球神经肿瘤领域拥有极大的影响力。
往期专访
[更新]专访南方医院漆松涛: 颅咽管瘤治疗有误区 提出膜性神经外科学概念
[专访] 宣武医院李建宇: 帕金森病外科团队年手术量300台以上 病灶定位是关键
[专访]宣武医院胡永生:功能神经外科治疗顽固性疼痛优势明显 已积累国内最大宗病例
[专访]天坛医院乔慧: 20年超2万例监测 北京天坛医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团队如何走向世界前列
[专访]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张志文: 脑血管手术技术水平要求高 脑胶质瘤重在综合治疗
[专访]中山肿瘤陈忠平:肿瘤医院中神经外科发展之路 胶质瘤恶性程度最高的胶母5年生存率达28%
[专访]广州军区总医院王伟民: 术中唤醒手术先行者14年经验 胶质瘤全切率达77.8% 癫痫和功能区脑血管畸形手术应用前景广阔
[专访]北大国际医院刘献增: 电生理才是神经肿瘤术中监测金标准 经颅导航磁刺激等技术值得期待
[专访]张冰克: 儿研所小儿神外开诊七个月以来完成手术过百台 以婴幼儿患者为主
[专访]北大医学部常青: 率先发现髓母细胞瘤分子标志物Mir-449a 有助于获得精确诊断和精准治疗机会
[专访]天坛医院张凯:让发病率很高的额叶癫痫不再“迷茫” 影像学进步令其手术治疗效果堪比颞叶癫痫
[专访]天坛医院谢坚: 300余台高难度岛叶胶质瘤手术经验 全切率96.1% 致残率11.0% 对外侧豆纹动脉的保护是重中之重
[专访]301医院凌至培: 率先应用多通道微电极电生理记录技术帮助帕金森手术更精准定位
[专访]宣武医院菅凤增:没有显微技术的脊柱外科就是在“走夜路”
[专访]天医总院杨学军: 率先应用经颅磁刺激技术 胶质母细胞瘤影像学全切除率95%以上
[专访]北京天坛张建国:DBS治疗帕金森病的技术突破将出现在哪里
[专访]张亚卓:手术仍是脊索瘤首选治疗方式 质子放疗等有待观察 药物仍在研发中
[专访]华山医院吴劲松: 低级别胶质瘤经合理治疗 10年存活率可超70%
[专访]宣武医院徐庚:应用纤维剥离术 挑战岛叶胶质瘤手术治疗
[专访]林松:通过电生理监测和超早期化疗等手段治疗胶母(GBM)
[专访]林松:手术是治疗胶质瘤的决定性因素 怎样才能做到精准切除
[专访]肖新如:手术不可能治愈脑胶质瘤 分子靶向与免疫治疗最有前途
[专访]王任直 :垂体腺瘤虽是神经外科常见肿瘤 但应多科协作
[专访]王任直 :反对滥用伽玛刀 垂体腺瘤治疗必须多科室协作
[专访]江涛:针对复发GBM的新药今年临床试验 免疫治疗大有前途
[专访]张玉琪:脑胶质瘤治疗主要取决于手术切除程度 而不是化疗
[专访]天坛于书卿: 术中B超造影等影像引导技术让胶质瘤手术更为精准
▼注册会员点击“阅读原文”或加微信zhizixiaob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