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连载]神经调控技术的范畴|张建国 孟凡刚《神经调控技术与应用》第1期

2017-05-30 更多资讯▶ 神外前沿

神外前沿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张建国教授、副主任孟凡刚教授主编的《神经调控技术与应用》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神经调控技术领域专著。


《神外前沿》获作者及出版方许可,摘编本书部分精华内容,以飨读者。上图来源于网络。


第一篇绪论

第一节神经调控技术的范畴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和自我健康的要求日益增高,功能性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就越发重要。功能性神经疾病主要是指与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相关的一大类疾病,包括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等运动障碍性疾病,慢性疼痛、癫痫、精神障碍、药物成瘾症等。


这类疾病患者人群数量巨大,以帕金森病、癫痫为例,我国医学专家曾在国际权威杂志《柳叶刀》上撰文指出,我国帕金森病患病率为2.1%,60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病患者的人口概率为1%,65岁以上则高达5%。2006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为1.43亿,2020年将达到2.48亿。而癫痫的发病率为人口的8.8‰,在我国超过千万人。


这些疾病往往没有明确的致病灶,而只表现为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在神经调控技术出现之前,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疾病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以毁损脑内神经核团为主;对于疼痛的外科治疗,主要通过神经阻滞或毁损、神经撕脱手术等简单粗暴的技术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给患者造成的身体伤害也是巨大的。


神经调控技术(neuromodulation)的 49 30147 49 14942 0 0 3889 0 0:00:07 0:00:03 0:00:04 3889现极大地完善和推动了近代功能神经外科的成熟和发展。使功能神经外科成为目前医药技术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神经调控技术是集神经生理、神经解剖、神经网络、计算机、生物工程、冶金学、化学、电子工程、心理学以及临床实践等多个领域于一体的学科,在治疗众多功能神经外科疾病中突显了创伤小、效果稳定、可调、可逆等优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所接受。


神经调控技术在出现和发展的过程中,曾有不同的名称,如神经电刺激术、神经强化、神经修复、功能性电刺激术等。随着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其治疗手段和治疗范围不断拓展,神经调控这一名词最后被众多国内外医疗工作者所接受和认可。


2007年,世界神经调控学会(International Neuromodulation Society)将神经调控定义为“在科技、医疗及生物工程技术相结合的领域内,利用植入性和非植入性技术,通过电或化学的作用方式,对中枢、周围和自主神经系统的邻近或远隔部位的神经元或神经网络的信号传递起到或兴奋、或抑制、或调节的作用,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或提高机体功能的目的。”


神经调控学不但包括神经电刺激技术,还包括药物微量泵植入技术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新的治疗技术。从严格意义上讲,人工耳蜗等神经假体技术及骶神经电刺激技术均归为神经调控学范畴。


由于神经调控技术涵盖了非常大的范围,为了与刺激器位于体外的侵入性较小的神经调控技术如经皮神经刺激技术(transcutaneous neural stimulation,TNS)和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以示区别,Sakas等人提出了“植入性神经调控技术(operative neuromodulation)”的概念,即指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将刺激器或微量泵植入神经系统达到长期治疗的目的,本书将要阐述的神经调控技术即指植入性神经调控技术。


由于神经调控技术涉及医学、科技、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故各个领域对这一定义理解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从目前医疗领域讲,某一疗法能够属于神经调控治疗的范畴,应该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


1.该疗法必须是一个动态的、长期(持续性或间歇性)的治疗过程,而不是短期的、非重复性的治疗。


2.该疗法通过长期持续的电刺激或神经系统给药,能够持续地影响特定的神经网络的功能。


3.该疗法通过调整刺激的参数,能够持续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神经调控技术主要包括植入性神经电刺激技术和植入性药物微量泵神经调控两大方面。


慢性电刺激调控是指通过将脉冲微电流发生装置植入人体,对人的大脑或脊髓、外周神经、神经丛、自主神经进行持续电刺激;植入性药物微量泵神经调控是指将药物微量泵入系统植入蛛网膜下腔,对神经系统进行持续性给药治疗。


由于神经系统支配人体各个重要脏器活动,故近些年来,神经调控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神经外科、疼痛科、消化科、心血管内科、精神科、眼科及泌尿外科等医学专科的患者,所治疾病包括了如神经系统损伤、运动功能障碍、慢性疼痛、痉挛状态、癫痫、胃肠及膀胱功能障碍、外周血管疾病、心脏缺血、视听觉障碍以及心因性疾病(如抑郁症、强迫症、抽动秽语综合征)等众多领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有数十万患者受益于神经调控这项治疗技术。


主编简介:

张建国 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功能神经外科研究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主任委员。


我国著名的功能神经外科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功能神经外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二十余年的神经外科生涯中,他成功实施了5000余例神经外科手术,其中癫痫手术就达3000余例,脑深部电刺激手术600余例。


1996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王忠诚教授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山矶分校(UCLA)学习。


孟凡刚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北京科技人才研究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北京市卫生系统十百千人才,获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北京青年科技奖、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奖,擅长功能神经外科疾病(帕金森病、癫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的外科治疗,主编《神经调控技术与应用》一书。



▼注册会员点击“阅读原文”;网址vipyiyi.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