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简讯]非手术治疗手段日新月异 第一届脑胶质瘤非手术治疗研讨会召开
神外前沿讯,从精准放疗、到靶向药物、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再到TTF等新兴治疗技术,脑胶质瘤的非手术治疗手段与技术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在此背景下,9月3日,第一届脑胶质瘤非手术治疗研讨会在山东济南召开。本次大会是由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 药物与生物治疗学组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承办。会议邀请了包括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北京天坛医院江涛等在内的多位业内专家进行了现场授课。
值此“第一届胶质瘤非手术治疗进展研讨会”的机会,山东省肿瘤医院聘请北京天坛医院江涛教授为该院的客座教授,签字仪式由山东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许培文教授主持,于金明院士与江涛教授签订协议并授予聘书。
在学术报告环节中,于金明院士发表了“恶性肿瘤的精准治疗”的主题报告。于院士高屋建瓴、言简意赅的阐述了精准治疗的过去和现在,引经据典的介绍了肿瘤的治疗抵抗与免疫逃逸,指出了目前精准治疗的时代局限性和面临的挑战。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山东省肿瘤医院团队在肿瘤治疗探索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于院士也提出了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将有可能会成为最有希望的肿瘤治疗模式。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江涛教授在会议中详细介绍了运动功能区脑胶质瘤切除技术,讲述了运动中枢的结构与功能以及运动网络对中央前回的调控。强调了切除的原则,为了保证切除的安全性KPS必须大于70分,同时对术前运动功能区定位技术进行了介绍,指出神经血管解偶联等会影响定位准确度。重点阐述了运动区胶质瘤术中的技术,如DSC、MEP、MRI、神经导航技术等,其中DSC技术效果最佳。并且强调肿瘤距离中央前回6mm以内,手术会造成功能受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放疗科主任邱晓光教授发表了脊髓胶质瘤的诊疗进展的专题报告。邱主任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并结合自身多年的临床实践就脊髓胶质瘤的诊治进行了分享。他表示,脊髓低级别胶质瘤复发时应该放疗,早期放疗无益处。高级别胶质瘤术后放疗意义不大,推荐最佳放疗剂量为45Gy~54Gy。室管膜瘤全切为其治疗的金标准,对于无明确肿瘤转移的患者,放疗只建议局部照射。TMZ的化疗意义并不明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脑胶质瘤科主任李文斌教授发表了“脑胶质瘤临床试验治疗研究”的主题报告,介绍了绿原酸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I期临床试验的进展。目前I期临床已经结束,安全性良好,基础研究结论显示绿原酸有和替莫唑胺的协同作用,且对PD-1和LAG-3等多个免疫检测点有抑制作用。初步的结论显示有着较好的临床获益率,目前正在进行I期结论总结和II期筹备工作。另外一项I期临床试验伯瑞替尼肠溶胶囊在ZM基因阳性的复发高级别胶质瘤患者中的I期临床研究,已完成两个剂量组爬坡试验,第三个剂量组即将完成,安全性较好,部分患者已经显示出较好的治疗效果。李教授也表示:目前创新性临床试验仍面临挑战。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姚瑜教授对《NCCN中枢神经系统癌症指南》(英文版详见[指南]中枢神经系统肿瘤-NCCN临床实践指南(2017.V1))的翻译进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在复发胶质瘤的治疗方面,姚瑜教授指出针对于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不推荐单独使用贝伐珠单抗,建议与化疗联合,这样做可以延长PFS,但是对于延长OS没有效果。目前不推荐初治病人常规使用贝伐珠单抗,同时也不推荐胶质瘤术后常规使用抗EGFR的靶向治疗,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子标记物的筛选,找出潜在受益者。之后姚瑜教授介绍了贝伐单抗在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的治疗效果,虽然对不同分子亚型化疗/靶向治疗的预测标志物研究较少,但是弥散MR影像可判断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的抗-VEGF治疗效果。并且在研究中发现贝伐单抗+ACNU可使患者存在PFS获益倾向,相较单用贝伐单抗未见延长;贝伐单抗+ACNU的治疗中血小板降低较为常见,但是并不影响治疗的安全性。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吴安华教授(程文博士代做报告)发表了“脑胶质瘤免疫治疗进展”的专题报告。程文博士介绍吴安华教授团队在脑胶质瘤免疫机制的研究进行了分享。他表示胶质瘤的发生和进展有300多个与免疫相关的事件,各免疫相关因素均与预后相关。提出活性氧代谢越高,胶质瘤的级别往往越高,预后也就越差。活性氧的代谢会激活NK细胞,但会使T细胞的功能下降。最后程文博士呼吁可从免疫微环境的角度着手,没收肿瘤对免疫细胞的武器,释放免疫细胞潜力,增加免疫细胞的浸润。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陈凌教授在会议中详细讲述了脑胶质瘤的电场疗法及进展,阐述了交变电场的作用机制主要是作用于细胞分裂后期作用,干扰α、β-tublin和septin2,6,7,从而导致细胞有丝分裂障碍。Ⅲ期临床试验证实,TTField对复发和新发GBM治疗都有效。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进一步研究颅内电场定位分布计划系统以及个体化治疗参数方案、达到精准治疗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国内的多学科专家同道正在进行电磁场治疗肿瘤的技术攻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人就能以经济的价格使用我们自行研发的电磁场治疗系统。
供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世纪坛医院康勋;编辑修改:神外前沿
▼医患注册请点击“阅读原文”;加微信号zhizixiaobian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