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议现场]天坛医院马振宇:率先采取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儿童松果体区肿瘤 20年积累700例 近年全切率100%

2017-11-05 神外前沿
点击上方蓝字“神外前沿”可以一键关注,报道等合作请发邮件到53880941@qq.com

神外前沿讯,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北京市王忠诚医学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17北京天坛国际神经外科高峰论坛暨2017世界脑膜瘤大会”,11月4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日程请见:[最新日程]2017北京天坛国际神经外科高峰论坛/2017世界脑膜瘤大会 | 11月2日-5日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马振宇教授做学术报告《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儿童松果体区肿瘤700例》,发言要点如下(未经发言者审核修):


松果体区肿瘤位于颅腔中心,深在的部位与中脑、双侧丘脑、大脑内静脉、大脑大静脉等脑部重要结构关系紧密,使得肿瘤的显露和切除十分困难,手术不易全切除,而且手术合并症多,是神经外科领域难度很大的手术。


松果体区肿瘤手术入路,共有四种入路:

1、Poppen入路,枕下幕上入路,国内目前做的比较多;

2、Krause入路,幕下小脑上入路;

3、顶枕部纵裂入路;

4、胼胝体-穹窿间入路。


我们于1997年,在国际上首先采用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至今手术700例,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


手术操作中,很多人认为透明隔不能分开,实际上仔细分的话,都是可以分开的。切开穹窿间一定要在室间孔上,进入三脑室之后,首先显露中间块,切开中间块就显露出肿瘤,因为有些肿瘤体积比较小,切开中间块才能找到。


我们采用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的切除率:

1997年-2000年全切率90%;2001-2005年全切率到了95%,2006年-2017年基本能做到全切率100%,因为经验不断积累,手术技术也越来越娴熟。这700例中,没有一例术后死亡的,术后血肿只有1例。


松果体区肿瘤的病理结果:

畸胎瘤、未成熟畸胎瘤、松果体母细胞瘤、内胚窦瘤、绒癌、胆脂瘤、星形细胞瘤、海绵状血管瘤、生殖细胞瘤、松果体细胞瘤。


在上海做过伽马刀等无效,小时候来我们这里手术,现在20多岁了,正常生活;北京小孩,10年前巨大畸胎瘤,


胼胝体-穹窿间入路的优点:

1、通过生理间隙进入三脑室,不切开皮层,不诱发癫痫,符合微创手术;

2、无需阻断引流静脉;

3、直视下操作,可以切除向各个方向生长的肿瘤并能做到全切除或近全切除;

4、术后合并症少;


胼胝体-穹窿间入路的缺点:

1、术后可能出现近记忆力障碍,半年左右可以恢复;

2、近几年,我们的胼胝体切开在1、5cm之内,近记忆力障碍明显减少。


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注意事项:

1、合并脑积水、术前行左侧V-P分流术(脑脊液行肿瘤标记物检查),可以判断病理,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术后瘤腔置引流管3-6天(必要时可行脑室抗生素灌洗)

3、近几年,我们开展了脑室镜三脑室底造瘘并活检明确诊断,避免了分流。


近十年的国内外文献查询(国外10篇、国内10篇),其中松果体肿瘤,采用Poppen入路手术500例,平均切除率87%;手术死亡5例,术后血肿7例;Krause入路150例,平均全切率83%,死亡2例,术后血肿3例;其中生殖细胞瘤146例,约占29.2%,本组(天坛小儿神外)700例手术,只有20例为生殖细胞瘤,约占2.8%;本周通过术前肿瘤标记物和神经影像检查,性诊断性放疗明确诊断生殖细胞瘤2000例,进行标准化治疗,避免了手术风险和经济负担(相关报道详见[讨论]为什么生殖细胞瘤要做诊断性放疗 而不建议诊断性化疗和伽马刀


结论:

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是一种好方法,但需要有熟练的技巧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很多学员在我们这里学习这个入路之后,回去就做,却出现病人昏迷等情况,因为这个技术的掌握比较困难,但一旦掌握了,手术就很容易了。


发言者简介:


马振宇教授, 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是我国小儿神经外科领域开拓者之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小儿神经外科教授、主任医师。神经外科临床工作三十多年,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面国内知名,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独立完成了大量的听神经瘤、垂体瘤、下丘脑错构瘤、颅咽管瘤、三脑室肿瘤、后颅凹肿瘤等手术,手术效果优良,并在小儿神经外科领域开创了许多新的工作方法。在王忠诚院士的指导下,马振宇主任通过临床和基础研究,在国内首先发现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提出了新的治疗原则及预后,从而改变了人们对此类肿瘤的认识。在国内首先开展了颅内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手术,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术技巧,目前已完成300余例,取得了非常满意的临床效果。鞍区肿瘤手术后的体内电介质紊乱一直困扰着神经外科医师,使这一部位肿瘤的手术治疗存在着非常大的危险性,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在大量阅读有关文献后在国内首先提出电介质紊乱与术后患者昏迷、癫痫的关系,并制定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解决了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医疗难题,使鞍区肿瘤在神经外科的治疗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减少了术后并发症、降低了死亡率。长期以来,虽然颅内中线部位的肿瘤有多种手术方法,但治疗效果均不十分满意,在总结了前辈的经验的基础上,在国内首先开展了经胼胝体——透明隔——穹隆间入路的手术方式切除第三脑室肿瘤,并创新的应用此入路切除第三脑室后部的肿瘤,多年来应用胼胝体-穹隆间手术入路切除三脑室前、中、后部肿瘤逾500例,手术全切、次全切率达到88%,减少了并发症,符合微创理念,治疗效果达国际水平。马振宇主任创新提出儿童颅内巨大肿瘤根据个体化治疗的原则,可以采取不同入路、分次切除的思路,提高了手术全切率,减少了患儿的手术风险及术后的并发症,取得良好效果,得到了广大神经外科同行的一致认可。90年代后协助罗世祺教授进行了儿童下丘脑错构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应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效果国际领先。


2017天坛神外国际会议相关报道:

[会议现场]2017天坛神外国际论坛举行 天坛新院投入超过70亿元 搬迁后不会更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