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庆史玉泉教授百岁华诞 赵雅度周良辅等研讨史玉泉学术思想
点击上方蓝字“神外前沿”可关注,联系我们请加微信53880941.
上图:史玉泉教授(左)和赵雅度教授(右)
神外前沿讯,11月17日上午,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上海周良辅医学发展基金主办的2017华山神经外科国际会议和史玉泉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上海市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其中的史玉泉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安排在下午四点二十举行。四点十分左右,已届百岁高龄的中国神外事业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曾任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的史玉泉教授在随行人员的搀扶下缓步走入会场。
精神矍铄、满面笑容的史玉泉教授一出现就引起了会场上的震动,与会专家纷纷到史玉泉教授面前鞠躬握手致意祝贺。
四点二十左右,史玉泉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正式开始,研讨会由周良辅院士和杨树源教授担任主持人,周良辅院士、浦佩玉教授、赵雅度教授、惠国桢教授、杜子威教授依次登台演讲,回顾史玉泉教授对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贡献与功绩,并祝福史玉泉教授身体健康、百岁华诞幸福快乐。其中已经88岁的赵雅度教授在正式演讲前,向史玉泉教授深深鞠了一躬以示感谢。
周良辅院士做了《试论史玉泉教授学术思想,我们能学到什么?》的报告,回忆了与史玉泉教授学习和共同工作的经历。周良辅院士表示说,新中国首例开颅就是沈克非教授和史玉泉教授(做沈克非助手)在1950年完成的。1950年-1952年,史玉泉教授协助沈克非教授开展脑膜瘤等手术。1952年,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独立,只有8张床位,史玉泉教授带领一位医生艰苦创业。1953年,史玉泉教授路过天津学习了两台脑手术(史玉泉教授是自学成才,没有出国学习过神经外科)。1954年苏联专家培训班(参加培训班的赵雅度教授在本次会议现场),史玉泉教授派人到京学习。1955年,史玉泉教授研制了明胶海绵。在神经外科工作中,从解决常见病入手,如脑寄生虫病,癫痫外科治疗,从中逐步发展神经外科并攻克难题。1956年,史玉泉教授开始脑动脉瘤的外科治疗、1976年研制ICP监测仪,1979年从国外过期杂志上看到显微外科,于是开始研发手术显微镜和器械。
浦佩玉教授回顾了在史玉泉教授身边学习的经历,她说,我1954年毕业于上医,当时有幸得到史玉泉教授教诲,和史玉泉教授还一起上过手术。史玉泉教授主编了很多书,我们在工作中经常学习翻阅。另外,史玉泉教授为全国各地培养了很多神经外科人才,为中国神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神外的奠基人和创始人之一。更令人尊敬的是史玉泉教授默默无闻,埋头苦干,从不张扬。
赵雅度教授发言表示,史玉泉教授是中国神外主要创始人之一,于1952年在华山创办神经外科,建科不久就被中央政务院卫生部认定为国内神外医生进修基地,为推广和普及中国神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史玉泉教授学识渊博,勇于创新。1951年自行研制淀粉海绵,之后有改良为明胶海绵,并一直沿用至今。史玉泉教授还在国内率先开展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婴幼儿偏瘫,半球切是上世纪30年代国外开展起来的,1950年南非专家开始治疗婴幼儿偏瘫,史玉泉教授看到文章后开始治疗此类疾病。史玉泉教授在1981年发表半球切癫痫手术的文章,目前最长患者已经活了五十年。虽然现在解剖性半球切很少了,但是在当时是很大的创新。史玉泉教授还开创脑动脉瘤丝线结扎手术、颞叶癫痫的手术治疗。当时大家对外科治疗癫痫的了解很少,其实国内癫痫外科的创始人应该是史玉泉教授。史玉泉教授对脑动静脉畸形研究非常深入,他亲自做的200余例手术死亡率仅0.5%,不要说在当时即使在现在也是领先的数据。史玉泉教授还自行研制了颅内压监测器,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是颅脑重症患者离不开的。
史玉泉,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19年6月出生,为我国神经外科主要奠基人之一, 曾任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1944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医学院医本科。1956年提升为副教授,1978年升为教授,后又被指定为博士生导师。历任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大外科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华山医院临床外科副主任,神经外科主任;上医大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1983~1989年任上海市WHO神经科学研究与人员培训协作中心主任,同期任WHO神经科学专家咨询组成员。1991年受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者”,并发给政府特殊津贴及证书。1995年由华山医院授予“终身教授”称号。
历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及神经精神科学会委员及常委;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名誉顾问。曾担任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副总编辑、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总编辑、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总编辑、法医学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名誉顾问,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中华外科学杂志、上海医学、上海《肿瘤》、老年病学与保建、神经康复学、中风与神经疾病等十余种杂志的编委、顾问等。现任华山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华医学会资深会员。为国际神经外科联合会会员、国际脑研究组织(IBRO)会员、欧亚神经外科学会会员。
近60年来史教授投身于我国神经外科事业,在当时的艰难条件下从事创造性劳动。曾先后研制成功外科手术中应用的止血剂—淀粉海绵及明胶海绵。抗美援朝期间,曾参加志愿军医疗队,为百余例慢性头部火器损伤病人,进行后期清创术,全部治愈,无手术死亡。为志愿军中的冻伤性截肢后残端病,进行了腰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志愿军中大量脑肺吸虫病例,进行了神经外科治疗与研究,从而确立了该病的发病机制是由于肺吸虫成虫在脑内穿凿爬行的结果,推反了当时国际上普遍认为的虫卵沉积学说。并对该病的病理类型、临床诊断、手术指证、手术方法等作了较详细的描述。在国内首先开展了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婴儿性脑瘫,颞叶攧痫的前颞叶切除术治疗,脑动脉瘤的开颅直接手术,脑动静脉畸形的显微外科切除术,并将切除的脑动静脉病变制成注望模型,显示了此病变的立体真实面貌,让人们一眼便知本病变是怎么回事。他还制定了脑动静脉畸形的分级标准,可供临床医师在选择手术病例、选择手术方式、判断预后、估计手术难度,均有较大帮助。为国内外多数神经外科专家所认同。在国内首先研究颅内压持续测量、记录的方法,从而应用于颅内压监护技术,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后来又应用此技术研究了颅内压增高对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消化系统病的影响。由于他的艰苦创业精神及忘我劳动,于1956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卫生工作者。
自1954年开始就举办起神经外科医师进修班及颅脑损伤学习班。至1989年他退休为止,共举办进修班33届次,学习班20余届次。培养的医师、学员分布全国各大省市自治区的医学院校、省立医院、工矿、企事业单位的疗卫生机构;为我国建立起一支队伍庞大,素质优良的神经外科队伍。另外,他在帮助浙江医学院二院、常州第一人民医院建立神经外科中,付出过不少的努力。退休以后在市干部保健局、华东医院领导的共同要求下,征得华山医院领导的同意,受聘为华东医院的医学顾问。至2005年止,长达16年期中,为该院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神经外科医师,治疗了数以百计的危重神经外科病人。
在国内外杂志上共发表论文120余篇。曾获得国家级、部级、上海市级科研成果奖十项。其中主要的有:《脑动静脉畸形的显微外科治疗》、《颅内压监护的临床应用》、《颅骨骨折的机制研究》、《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脑膜瘤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实用神经病学第二版》等。主要著作有:《沈克非外科手术学》第三分册,《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神经外科分册》,《神经外科诊疗常规》第一、二、三版,《实用神经病学》第一、二、三版,《神经病学新理论与新技术》等。参与编写的高级参考书有:沈克非主编的《外科学》,《黄家驷外科学》1-7版,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教材《外科学》1-5版,钱信忠主编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临床医学》综合本,《外科学图谱,神经外科分册》,薛庆澄主编的《实用神经外科学》等。由于他在神经外科领域中的辛勤耕耘,不愧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及病员们称之为新中国神经外科的主要创建人与开拓者之一。他的名字被列入1993/94年英国剑桥国际名人录字典,第22版5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