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演讲]华山医院吴劲松:对既往1000例脑胶质瘤重新分子病理分类 发现了什么变化 | 第二届领星肿瘤精准医疗国际峰会
神外前沿讯,3月24日,由领星生物科技、《NEJM医学前沿》主办,嘉会国际医院肿瘤中心协办的“不忘初星,践行前沿——第二届领星肿瘤精准医疗国际峰会”在上海开幕(本届会议日程链接)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吴劲松教授(访谈链接)做学术报告《脑胶质瘤分子病理诊断华山经验交流》(说明:现场报道均未获得发言者审核修改)
吴劲松教授在演讲中指出,IDH指标非常重要,是在胶质瘤中是对组织学病理分类的重要补充,这也直接促成2016年新版WHO胶质瘤病理分类的产生。新版分类被以IDH为代表的分子标志物彻底“打乱了”,从此上升到了组织病理学加分子病理学的整合分类诊断新阶段,甚至把原来组织学病理的一些分类取消了。
现在,一些新的WHO胶质瘤分子分类类型也出现了,比如原来弥漫型脑干胶质瘤中有一部分患者的预后很好,可以存活五年甚至十年,但另外一部分病人的预后极差。原来搞不清楚是什么原因,现在发现了一个组蛋白的突变,就可以根据这个突变来提示患者的预后。
分子诊断对我们传统组织病理学诊断产生了一个重大的挑战,形成了新的整合诊断结果。其中,脑胶质瘤最重要的IDH突变检测在医院的病理科大多数都能检测,1p19q共缺失的检测要求稍高,但中心医院病理科也基本上能够检测。
目前,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和病理科共建分子病理研究室,按照最新的2016版WHO胶质瘤病理分类对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既往五年的1000例脑胶质瘤,重新进行了系统性的回顾和分类,包括前瞻性病理诊断的研究,我们就得到了新的发现:
常见的星形细胞瘤通过分子病理诊断可以做出新诊断,有时甚至可以纠正原来组织病理诊断。像原来诊断的相对模糊的少突星形细胞瘤,大家都知道起源于少突胶质细胞核星形细胞的两类胶质瘤的治疗敏感性和预后完全不同,这在组织学病理上很难区分,所以就出现了混合性的诊断,而在现在分子病理的诊断可以区分。
分子标记物是辅助整合诊断的关键性因素,临床上我们甚至遇到过根据分子标记物把星形细胞起源的胶质瘤,最终诊断为少突胶质细胞起源的胶质瘤。
但分子病理不是要推翻组织病理,而是构架在组织病理学基础之上做更加精细化的精准分层诊断。是一个修正,而不是把经典的组织学病理诊断抛弃,同时病理科医生也不能抛弃临床信息。
对于脑胶质瘤来说,除了像IDH、1p19q这些必须检测的分子标记物之外,还有一些分子标记物也参与到预后提示和分子诊断之中,比如像TERTp突变,胶质母细胞瘤的TERTp突变率就特别高,对预后诊断也有非常重要的集成作用。TERTp突变在少突中提示预后好,相反在胶质母细胞瘤提示预后非常差,是一个非常“两面派”的分子标记物。
BRAF突变,在神经系统肿瘤中,不仅仅胶质瘤,而且在颅咽管瘤和其它先天性儿童神经系统肿瘤中,也可以提示我们可以尝试BRAF抑制剂的靶向治疗,可以说提供了新的治疗可能和策略。
小结:分子病理诊断对于脑胶质瘤病人预后评估和精准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新的方案和指导,现在困扰我们的是分子病理报告的滞后,常规组织病理学诊断只需要1周时间,分子病理要2周左右时间,通常患者在术后一周就出院了,只能在随访时告诉病人。
现在外科医生也要掌握更多的分子生物学知识,常规分子病理检测我们在临床中就可以实现了,但如果对病人个体化靶向治疗掌握更多更全面更完善的信息的话,我们还是需要二代测序。
吴劲松,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华山神经外科脑胶质瘤专业组长;师从周良辅院士和陈衔城教授,长期从事脑胶质瘤外科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二十年间创新“多模态脑功能精准定位与保护技术体系”,降低脑功能区手术致残率至原先1/10;曾获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2013神经肿瘤奖(Journal of Neuro-Oncology Award)等。
目前,吴劲松医生担任华山医院超高场强iMRI数字一体化神经外科手术中心负责人。高场强iMRI数字一体化神经外科手术代表了世界神经外科的未来,其借助数字化医学影像技术,数字化手术设备与显微器械,医疗信息的网络化集成与共享等关键技术,实施精确、定量、实时的颅脑手术。这是目前最安全、彻底、高效的脑肿瘤个体化外科解决方案。
吴劲松相关报道:
[简讯]“中国脑胶质瘤MDT共识”定稿并出版 华山医院吴劲松解读[简讯]华山医院吴劲松“基于多模态脑功能定位的脑肿瘤精准手术与放射治疗”项目获2016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演讲]华山医院吴劲松: 247例术中磁共振唤醒手术经验 功能区胶质瘤切除率提高
[专访]华山医院吴劲松: 低级别胶质瘤经合理治疗 10年存活率可超70%
[图文直播]吴劲松:降低脑肿瘤手术致残率是我们工作重点之一
神经肿瘤周刊:
领星会议相关报道:
[述评]胶质瘤神外医生要有“两把刀” 领星分子诊疗专题会侧记
图文报道| 2017领星肿瘤精准医疗国际峰会召开 聚焦全外显子组测序
[演讲]天津总医院杨学军: 识别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真面目” 分子病理起到什么作用
[演讲]麻省总院Batchelor: 针对脑胶质瘤IDH1靶向治疗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演讲]协和医院马文斌:脑转移瘤发病率是原发脑肿瘤3-10倍 神经外科如何有效治疗
[发言要点]领星生物脑肿瘤精准医疗沙龙在沪举行 多学科讨论病例
[演讲]中国医大一院吴安华:如何准确预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生存期 T淋巴细胞NK细胞是敌是友?| 领星东北脑胶质瘤MDT会议
领星会议相关访谈:
[第83期专访]华山医院盛晓芳: 低龄儿童脑肿瘤放疗问题和脑胶质瘤MDT执行
[第82期专访]天津环湖医院姜炜: 胶质瘤长期生存患者无一不是手术全切除 判断假性进展等常见问题的正确逻辑是什么
神外前沿:神经系统疾病医学情报;收稿邮箱vip@vipyiy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