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医脉诊,怎么学?(音频)

2018-01-24 王蓄之 天下无疾

脉诊,到底应该怎么学呢?

把濒湖脉学背的烂熟,脉是不是就会自然掌握了?

教材上写了20多种脉象,这些我在临床学习时如果遇不到怎么办?

以后自己看病时,遇到这种特殊的脉象,我怎么能知道呢?

脉学里用脉动的快慢表示寒和热;但脉动速度肯定是一样的,那怎么知道是肝火还是肺热呢?

如果你也有同样的疑问,不妨看一下无疾自己学习的经历。


以下是无疾自己学习、实践、探索脉诊的四个阶段,供中医初学者参考。


大学期间,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背濒湖脉学,二是跟师出门诊。

许老师有个很好的习惯,脉象记录的很清楚。

通过比对,自己的感觉,和老师的记录相对照,慢慢找感觉,弦、滑、革脉

回想起来,自己对脉象的最初认识,就是从这段时间的跟诊开始的。

现在做个评价,当初自己在脉诊方面,可以说基本没有入门。

 

2006年,网络论坛上,几位民间脉诊高手开始宣传各自的学说。

比较这些脉诊方法,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优势都是善于发现有形的病变。比如脉诊断肺癌、胆结石、肾结石。

初次接触,倍感神奇。

但深入了解,又会发现问题:比如通过脉诊发现胆结石,怎么办呢?

很多时候,都是用医生自己治胆结石的方子。

问题是,如果是B超确认了胆结石,再用您的方子,性质是不是一样的呢?

甚至,用B超检查出的结果,会不会比脉诊更可靠一些呢?

如此,脉诊法,对中医的诊疗,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2013年,开始脉诊理论研究,主要是内经时代的脉诊理论。

这段经历,是自己独立探索脉诊的关键时期。

脉的部位和脉象,作为两条纲领,就是在这个时期确定下来的

此时的脉诊,已经可以与针刺临床融合在一起。


经过临床一遍遍打磨,几种基本脉象最终得以确认

倾听脉语,凭针达意”的八字箴言,也就水到渠成了

经过2015-2016,一年半的写作,将脉诊梗概整理写入《零起点学针灸》。

教学过程中,为了方便学习记诵,做诊脉入门歌


一看部位二看象,五脏寸关尺中详;

浮中沉取定表里,脉象须识五经常。

弦主气滞弦紧寒,滑数为热滑为痰;

濡湿气虚弱无力,阴血不足脉难宽。

 

回顾整个脉诊学习经历,大体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1 盲目背诵,盲目体验

2 独立思考,发现问题

3 在经典中探索,在实践中检验

4 总结提升

 

通过脉诊,看什么?

部位:一个是上下部位寸关尺,二是深浅部位浮中沉

气血的充盈程度:有没有虚(形之虚实,力之虚实)

气血的运行状态:有没有受凉?气滞?痰湿?

 

无疾学社,专注中医爱好者教育9年。2018线上中医针灸课程(点击可查看详情),现正在招生。欢迎真正喜爱中医,不满足于一知半解,希望系统学习中医、针灸知识的朋友,报名参加。无疾学社,中医路上,约你同行。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无疾学社,走进中医之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