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总体预后无明显性别差异
【Ref: HamdanA, et al. J Neurosurg.2014 Sep 12:1-7】
虽然诊断和治疗技术不断进步,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病理生理机制却仍不清楚,同时其整体致残率和死亡率依然很高。目前已明确的与aSAH预后不良有关的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吸烟、嗜酒、入院时临床状况差和具有某些特点的动脉瘤(如:后循环和大动脉瘤)。近来,有研究显示女性也是一项预后不良因素,但报道数据缺欠和存在争议。
目前大部分关于aSAH与性别的研究集中在发病率、诱因和动脉瘤特点上,很少有人专门研究性别差异对预后的影响。为了揭示其中的奥秘,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医学系的Hamdan A等进行了一项研究,最终结果于2014年9月12日在线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surgery》上。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纽卡斯尔地区神经科学中心自2005年4月1日至2010年2月28日住院的所有aSAH患者,筛选出符合纳入要求的617例患者(女426例,男191例)。排除标准:年龄<20或>90岁患者,未破裂、梭形、夹层、霉菌性和创伤性动脉瘤。
研究人员比较了男性与女性患者以下几方面的差异: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吸烟、嗜酒和家族史)、入院相关因素(WFNS评分和入院的延误)、动脉瘤特点(部位、左/右侧、位置和单发或多发)和治疗方式(介入、夹闭和保守)、并发症(血管痉挛和脑积水)、住院时长和发病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评分(0-3分为预后良好,4-6分为预后差)。
研究结果发现:女性aSAH患者的平均年龄大于男性(56.6岁 vs. 51.9岁,p < 0.001),而且≥55岁的女性比男性发病比率高(56.2% vs. 40.4%, p < 0.001)(图1)。女性患者中双侧动脉瘤(6.8%vs. 2.6%, p < 0.05)、多发动脉瘤(11.5% vs. 5.2%, p<0.05)和颈内动脉瘤(36.9% vs. 17.5%, p < 0.001)的比率均高于男性,大脑前动脉瘤比率低于男性(26.3%vs. 44.8%, p < 0.001),但动脉瘤左/右侧比率无性别差异。
男性与女性患者两组的危险因素、入院相关因素和治疗方式无统计学差异。大脑中、颈内、后循环动脉瘤比大脑前动脉瘤疗效差,无性别差异。预后差(改良Rankin评分4-6分)的调整优势比(女性:男性)为0.71(95% CI:0.45–1.11, p > 0.05)。
综上所述,aSAH患者在动脉瘤特点上存在性别差异,但总体预后相似。
(该文由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曾小安编译,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创宏、王栋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