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毛颖教授: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巨大岩斜脑膜瘤 手术视频

2014-12-15 宋剑平 神外资讯


颅底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始终是神经外科医师的巨大挑战。尤其是岩斜脑膜瘤,不仅位置深在(主体可位于脑干腹侧),又可能包绕桥小脑角的诸多颅神经和重要的后循环血管。因此,岩斜脑膜瘤的手术切除不仅耗时费力,还经常带来术后难以预料的并发症和神经功能损害,需要长期恢复和锻炼。这里,介绍一例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毛颖教授主刀的巨大岩斜脑膜瘤切除术,并对手术要点进行介绍。该例手术曾于201411月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演示。


手术视频非常精彩,建议在WIFI下观看。

观看手术视频,请点击本文左下方“阅读原文”链接。

(本视频仅供学术交流使用)


首先,详细的术前评估不可缺少,因为对于患者能否耐受长时间手术和度过术后并发症很重要。此例患者属老年患者,因此增加了额外的治疗风险。此外,还需要影像学评估肿瘤质地是否柔软、血供是否丰富以及是否伴有颅底骨质增生等情况,做好手术计划。


手术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剪开硬膜后,即可暴露肉红色的肿瘤。由于颅神经位于肿瘤表面,术中操作必然要牵拉这些神经,因此术中必须格外注意对颅神经的保护。

小心将面神经从肿瘤表面剥离后,可采用脑棉片包裹隔离,减少手术牵拉操作、以及电凝热传导造成的损伤。

采用电凝缩小肿瘤,并切开肿瘤进行瘤内切除。重点处理肿瘤基底,通过铲除肿瘤基底、电凝止血,使肿瘤血供减少。

然后可用CUSA、剪刀等分块瘤内切除,并小心分离肿瘤和周边的粘连。

注意保护后组颅神经的完整。

反复瘤内切除减压,将肿瘤与周围组织游离,注意对深部血管、脑干和神经的保护。

将肿瘤切除取出。

最后需注意电凝烧灼基底硬膜,减少肿瘤复发机会。


患者术后虽出现暂时性后组颅神经功能受损,但出院时已基本恢复,身体状况良好,目前转向康复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宋剑平博士编写,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毛颖教授主刀、审校)


观看手术视频,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链接。

手术视频非常精彩,建议在WIFI下观看。如果您喜欢这个视频,请动动手指在朋友圈分享一下吧!

(本视频仅供学术交流使用)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观看视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