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peline栓塞装置:颅内大型复杂动脉瘤患者的福音
宋冬雷 教授
盖延廷 副主任医师
颅内大型、巨大型动脉瘤常因位置深、瘤体大、瘤颈宽、瘤内血栓形成瘤壁钙化等因素,开颅夹闭手术困难,而且开颅手术创伤大,部分大型动脉瘤甚至还要颅内外血管搭桥,工程巨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要求术者需有高超的手术技巧、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应变能力。
病例1 女性,60岁,颈内动脉末端大型动脉瘤,开颅夹闭。
因此,介入治疗动脉瘤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大型颅内动脉瘤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双微导管技术、支架辅助技术、球囊辅助技术,以上技术都要求用弹簧圈致密填塞动脉瘤,这样才能血流不复进入动脉瘤内,避免动脉瘤破裂出血造成生命危险。文献报告单纯弹簧圈栓塞后的完全闭塞率仅12.1%-68%,随访过程的复发率则高达52.9%-83%,且治愈率仅为12.5%-31%。同时大型动脉瘤常为宽颈动脉瘤,填塞的弹簧圈非常容易突入动脉瘤载瘤动脉内,造成载瘤动脉狭窄甚至闭塞,导致脑缺血甚至脑梗塞等严重后果。大型动脉瘤常有占位效应,压迫神经导致神经功能损害,弹簧圈填塞动脉瘤即使能堵塞动脉瘤,却解决不了其占位效应,甚至会更严重。
病例2 女性,65岁,左侧颈眼大动脉瘤,双导管技术,弹簧圈填塞。
Pipeline密网支架(下左图为Pipeline,右图为常规支架)是近年来上市的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的新型栓塞装置,2014年开始在国内上市。它是一种新型钴铬镍合金密网支架系统,堵住动脉瘤瘤颈,支架展开后贴附在载瘤动脉壁上,封闭瘤颈,起到血流导向作用,瘤内逐步形成血栓,从而治愈动脉瘤。
打个比方,网眼大的筛子,筛出来的沙子粗,网眼小,筛出来的沙子就细。“密网”简言之就是网眼小,血液成分不太容易通过“密网”支架的网孔进入动脉瘤,动脉瘤内血流缓慢甚至停止,最后动脉瘤内血栓形成封闭瘤腔达到治愈动脉瘤的效果。文献报告Pipeline治疗颅内大型、巨大型动脉瘤的随访结果提示治愈率92%-100%,复发率为0。由于动脉瘤内不必再填塞弹簧圈(或仅需少量弹簧圈),动脉瘤的占位效应也得到缓解甚至完全解除,同时总体费用低,效果好,是今后颅内大型、巨大型动脉瘤治疗的方向。
上海德济医院宋冬雷教授和助手盖延廷副主任医师在国内最早开展该项技术并取得资质认证。
Pipeline栓塞装置的适应症主要包括颈内动脉大型、巨大型动脉瘤、同一部位多发动脉瘤、宽颈动脉瘤、梭形或夹层动脉瘤等。
病例3 女性,20岁,因头痛头晕体检发现颅内大型动脉瘤,DSA发现动脉瘤直径1.5厘米,而没有瘤颈,瘤颈1.5cm,无法通过手术夹闭,也无法通过常规介入栓塞,我们采用了国际领先的Pipeline密网支架技术,动脉瘤内血流明显减慢瘀滞,同时主要分支血管血流不受任何影响。
病例4 中年女性,左眼视力下降1年,头颅MRI检查发现左颈眼大型动脉瘤。Pipeline置入后动脉瘤内血流明显减少,瘀滞,随访2个月视力较前有所改善,提示占位效应得到解除。
病例5 女性,51岁,颈内动脉多发动脉瘤,介入栓塞及开颅夹闭均困难。Pipeline支架植入后动脉瘤内血流明显滞留,预示远期效果良好(左向右:术前,支架,术后)。
病例6 女性,51岁,右颈内动脉破裂动脉瘤,出血20天。弹簧圈栓塞困难,侧枝循环代偿差,开颅风险大。Pipeline支架植入顺利,无并发症。随访3个月患者无任何后遗症(左向右:术前,支架)。
病例7 女性,头痛头晕2月,检查发现颅内大型动脉瘤。单纯弹簧圈栓塞复发率高。放置Pipeline支架术后瘤内血流瘀滞明显,随访期间患者无任何不适。
虽然Pipeline治疗颅内大型、巨大型动脉瘤技术已在国外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该技术在国内才刚起步,临床经验和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积累和观察随访。
《神外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神外助手”。请各微信公众号、网站及客户端尊重《神外资讯》版权,经许可转载文章时请清楚注明来源为“神外资讯”。《神外资讯》,欢迎您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