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常压性脑积水有效
【Ref: Kazui H, et al. Lancet Neurol. 2015Jun;14(6):585-94. doi: 10.1016/S1474-4422(15)00046-0. Epub 2015 Apr 28.】
常压性脑积水(NPH)表现为影像学上脑室扩大,而脑脊液压力正常;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步态、认知功能和排尿功能障碍。特发性常压性脑积水(iNPH)常见于老年患者,其病因不明,部分患者可经分流手术改善症状。在欧美国家脑室腹腔分流术是主要的术式,但在日本已普遍应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Hashimoto等于2010年《Cerebrospinal Fluid Res》上发表前瞻性队列研究(SINPHONI)的结果初步肯定该术式的有效性。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院的Kazui等开展RCT研究,进一步评价其疗效,结果发表在2015年4月的《Lancet Neurology》在线。
该项SINPHONI-2研究(UMIN-00002730)为开放标签的随机对照研究,从日本的20家神经医学中心招募受试者。主要入选标准为年龄60-85岁,临床确诊iNPH,MRI表现为脑室扩大、高凸面和内侧蛛网膜下腔紧缩征象的患者(图1)。按照统计学家设计的随机编码将患者1:1随机分组,各个神经医学中心采取区组随机设计(区数为4或6)。患者进入早期组,即随机化后1月内手术;延迟组,即随机化后先保守3月后手术。患者和评估者对分组不设盲。主要终点为随机化后3个月mRS评分,预后良好定义为mRS评分改善≥1,按意向治疗分析(ITT);次要终点为术后12月预后,按完成试验分析。
图1. MRI表现:(a)脑室扩大+内侧面和高凸面蛛网膜下腔紧缩,诊断为iNPH;(b)无脑室扩大;(c)脑室扩大,无蛛网膜下腔紧缩(有b,c特征的病人不诊断为iNPH)。
2010年3月1日至2011年10月19日期间,共93例iNPH患者入组,早期组49例,延迟组44例(表1)。
表1. ITT患者群的基线特征。
早期组术后3月mRS评分改善≥1的患者32/49例(65%)显著多于延迟组2/44例(5%),(p<0.001)(图2)。
图2. 三个月后ITT群患者mRS情况。
术后12月mRS改善≥1的患者数两组相似,早期组30/45例(67%),延迟组22/38例(58%),(p=0.496)。随机化后3月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在两组无明显差别,早期组7/46例(15%),延迟组1/42例(2%),(p=0.060)(表2)。
表2. 术后12月患者群临床评估情况。
术后12月,19/87例(22%)患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最常见为脑梗死6例(7%)(表3)。
表3. 术后12月患者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iNPH可能有效。是否能作为一线术式仍需要更大的RCT进一步评估。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月浓星曦编译,《神外资讯》编辑部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知秋教授审校,《神外资讯》编辑部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神外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神外助手”。请各微信公众号、网站及客户端尊重《神外资讯》版权,经许可转载文章时请清楚注明来源为“神外资讯”。《神外资讯》,欢迎您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