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DWI预测儿童松果体区肿瘤病变的性质
【Ref: Choudhri AF, et al. Neuroradiol J. 2015 May 11. pii:1971400915581741.[Epub ahead of print]】
松果体肿瘤种类较多,治疗决策需要以诊断作为指导。有研究表明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有助于了解肿瘤细胞结构和预测组织学特性。先前已有应用这项技术评估成人松果体区肿瘤的报告,然而还未开展对儿童松果体区肿瘤的研究。
美国田纳西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Choudhr AF等回顾性评估从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同一家医疗机构就诊的≤18岁松果体区肿瘤患者术前DWI图像、表观弥散系数相和组织学特征,发现如果以儿童和成人混合模式进行分析,结果仍然有效。文章发表于2015年5月的《Neuroradiol J》在线上。
该研究包括确诊的20例松果体区肿瘤患儿,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为0.5~16.8岁,平均年龄为7.9±5.0岁。病理学类别,7例松果体母细胞瘤,4例原发神经外胚胎层肿瘤(PENT),2例其他松果体瘤和7例生殖细胞瘤。松果体母细胞瘤和PNET的表观弥散系数值(ADC)各平均为544±65×10-6mm2/s和595±144×10-6mm2/s,低于生殖细胞瘤1284±334×10-6mm2/s(p<0.0001)。1例细胞密度较高的生殖细胞瘤ADC值为694×10-6mm2/s(表1)。
表1.20例松果体区肿瘤患儿的特征。
ADC:表观弥散系数;MD:平均弥散率;a患者同时患有双侧视网膜母细胞瘤。
影像学和病理学所示松果体母细胞瘤与生殖细胞瘤各具特征(图1、2)。
图1. a.2岁男性患儿的颅脑MRI轴位T2加权像显示松果体区肿瘤,呈等信号,右侧部分低信号为钙化区;b.轴位T1加权像显示病变右侧短T1信号的钙化区,其余为中等T1信号延长;c.使用钆类造影剂后轴位T1加权像显示病灶区微弱增强;d.轴位DWI像显示肿瘤右侧钙化区呈低信号,其余偏高的等信号;e.轴位平均弥散加权像显示病灶呈低信号,钙化区更低信号,表示水弥散减少。为避免伪影,图中红色椭圆形区表示病灶的实质部分。病理学检查确诊是松果体母细胞瘤。
图2. a.11岁男性患儿的颅脑CT矢状位显示松果体前方有较大的钙化斑点,病灶其余部分呈高密度;b.MRI轴位T2加权像显示病灶区相对低密度,可能提示含水量低;c.轴位T1加权像显示病灶区呈低密度;d.使用钆类造影剂后轴位T1加权像显示病灶区弱增强;e.轴位DWI像显示病灶区高信号;f.轴位平均弥散加权像显示低信号,表示水弥散减少,细胞成分增加;g.HE染色病灶切片,40倍显微镜下显示多个高度相关的分裂细胞;h.C-KIT显示呈阳性染色,证实是生殖细胞来源;i.胶质纤维蛋白染色显示细胞成分不染色,证实是非神经来源。诊断为高度细胞性生殖细胞瘤。
研究指出,常用的磁共振序列影像能有助于在术前了解松果体区肿瘤的特征,通过ADC值高低的分析可以将松果体区的生殖细胞瘤、松果体母细胞瘤或原发性神经外胚层肿瘤区分开来,有利于制定针对性诊疗方案。
(新乡医学院李信晓编译,《神外资讯》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知秋教授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神外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神外助手”。请各微信公众号、网站及客户端尊重《神外资讯》版权,经许可转载文章时请清楚注明来源为“神外资讯”。《神外资讯》,欢迎您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