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东海教授:医疗援疆“授鱼”更“授渔”

2015-09-20 神外资讯


本文转载自: 新疆人民医院 微信公众号




“医疗援疆不是简单的给钱给物,或是简单地做几台手术。激发新疆医务人员发展的内在动力、增强医院学科自我发展的能力,才是长久之计。”


“对于疆内患者而言,引进一项技术,历练一支队伍,这就是福祉所在。扎根在祖国西部边陲的医生们十分敬业、十分努力,我要做的,仅是帮助新疆的同道们开阔眼界。”


“‘授鱼’,更要‘授渔’,在医疗援疆工作中,我心甘情愿做个为大家提供一点点支撑的‘拐棍’,‘丢掉我,大家走起来,跑起来’是我最期盼的价值体现。”


王东海如是说。6月的乌鲁木齐,百花齐放,绿树成荫,盛夏的鲜果亦飘香在大街小巷。此时此刻,在美丽的天山脚下,一位来自山东齐鲁医院的援疆专家,正努力施展着自己精湛的技艺,誓将杏林芬芳播撒于边疆各族患者的心间。


誓为新疆作贡献

“本人近期作为援疆专家被派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工作,无法给您提供及时贴心的诊疗,请您谅解!”


打开王东海的个人主页,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句贴心而细致的留言。2014年9月,王东海作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援疆专家,被派往新疆进行为期1年半的援疆工作,临行之前,他给关注自己的山东老乡们留下简短一语,便匆匆飞往乌鲁木齐。


作为国内知名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选派优秀人才援疆已有多年历史。接到中组部援疆任务后,山东大学及齐鲁医院党政部门专门开会研究援疆专家人选,最后作为齐鲁医院的优秀专家——王东海,遵从组织安排,怀着一腔热血与干事创业的雄心壮志,来到了新疆。


“刚开始,我也有困惑:‘为什么是我’这个念头在脑海里萦绕。”他开诚布公地说。离开家乡3000多公里,抛下家中高考的孩子与年迈的父母去一个完全不了解的地方,爱人甚至还瞒着他为他买了高额的意外伤害保险。“来到新疆,我才真正地有所了解。新疆人民的生活很好,各族人民善良、纯朴、热情。”王东海说。


相比自治区人民医院深入条件艰苦的南北疆农牧区援助的同行们,王东海说自己是幸运的,来到的是新疆最中心的现代化大城市,工作单位是自治区最好的三甲医院。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和自治区人民医院敞开热情的怀抱迎接他的到来,将这位优秀的援疆专家任命为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神经外科名誉主任。


看着受援单位这一张张充满信任的聘书,齐鲁医院曹宪忠书记、李新钢院长在自己临行前的嘱托再次回响在他耳畔:“东海,你绝不是一个人去新疆,你的身后是我们整个齐鲁医院,我们都是你的坚强后盾!”


“我必须为新疆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王东海下定决心。


技术铺垫援疆路

见到王东海的第一面,不禁让人一下想到“儒雅”这个词。的确,他身上时时透出的书卷气让人心怡,特别是在交流时能给人一种良师讲授的感受,不仅讲话的态度非常随和,遇到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他会用缓慢的语速向你娓娓道来,并辅以通俗的比喻帮你理解。


然而,同事们却说他儒雅的外表下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加班为患者做手术、周末开办讲座、召开大型学术交流活动……自从他来到自治区人民医院,大家都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变化。


“技术是医院学科发展的关键。”王东海认为,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内地的先进技术引进来。2014年10月上旬,刚来到自治区人民医院的王东海就带领神经外科完成了新疆首例一站式复合手术巧除颅内动脉瘤术;同月,成功实施2例willis覆膜支架植入术(自发性海绵窦瘘及外伤性海绵窦瘘),填补了疆内空白;11月,神经外科率先在新疆地区成功开展了复合手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填补了新疆地区血管荧光造影技术的空白……


“既然来援疆,就得为新疆人民做点实事,不辱使命。”一项项新技术的开展,是王东海在工作岗位上践行着自己诺言的最好证明。


在王东海的带领下,医院先后开展了全疆首例颅内覆膜支架植入术、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颅内双侧多发动脉瘤一次性夹闭手术等一系列神经外科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团队的整体技术水平。


一站式复合手术通常是在国内外大型神经外科中心开展的一项新技术,由于受到硬件设施及人员技术的影响,国内开展脑血管病复合手术的医院并不多。作为在国内较早成熟开展使用此项技术的专家之一,王东海认为自治区人民医院的技术力量完全能够达到开展此项技术的要求,在他的努力下已将这一技术成功带到新疆,并造福于新疆的广大患者。术中显微荧光技术也是脑血管病治疗的一项重要技术保障,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东风”就是荧光造影剂。王东海想到了自己强大的后盾,在齐鲁医院的大力协助下,造影剂从山东齐鲁医院安全运到了自治区人民医院,手术成功实施,生命垂危的患者最终获得了救治。最为重要的是,自此以后,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医生就能够更有效、更安全的实施脑血管病手术了。


新技术的开展离不开医院的支持,更离不开团队的配合。王东海一头扎进科室,手把手带着团队一步步扎实前进。援疆期间从未请过探亲假期的他,把时间都用来提升科室学科的建设,改进管理理念。他平日里严谨的学术态度,对科室的医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一直重点培养复合型人才。如今,除了传统的手术外,在王东海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正在进行其他新技术的学习与进修。“首例手术在王东海教授的技术指导与培养下成功后,这些手术方式有望成为常态化,我们相信这类技术将会造福更多的新疆患者。”该院神经外科主任杨小朋说。


心甘情愿做“拐棍”

自治区人民医院艾克拜尔·亚力坤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为了提高神经外科的影响力、开阔团队眼界,王东海在到医院短短4个月时间内,带领科室同道先后举办了3次全疆范围的学术活动。今年4月,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科室主办了“新鲁地区神经外科高峰论坛”,有20多位专家从山东赶过来参加;为配合“一带一路”医疗中心建设,7月还将牵头组织由新疆、山东、宁夏三省区的神经外科、骨科、普外科专家参与的外科高峰论坛活动。艾克拜尔·亚力坤说:“用学术促进临床,这是王东海院长带给我们的一个全新理念。”


“注重科室学术影响力的提高,多参与学术交流活动,这对促进科室人员开阔眼界、提高主观能动性大有帮助。”王东海告诉记者,只有知道外面的发展有多快,才能让科室同道找到差距,增强紧迫感,更加主动地学习新技术。


对于疆内患者而言,引进一项新技术,历练一支队伍,这就是福祉所在。“新疆大地被天山山脉环绕,地域广阔,新疆的各族患者外出就诊很困难,只要是我们能开展的技术,就一定要服务于疆内各族患者,让各族群众不出疆,在家门口治好病。”王东海教授告诉记者,自治区人民医院作为新疆地区最好的医院之一,在当地富有盛誉,只要我们进一步改善工作,提高技术,就一定能成为当地群众健康保障的坚实依靠。


“外科医生的技能是在不断的临床实践过程中一点点提高的。”对于专业的发展思路,王东海十分明确,“认真做好临床工作,同时做好宣传普及,让患者知道我们能够解决问题,他们就一定会来这儿看病。病人多了,医生的临床实践机会多了,技术自然就提高了。”


就是循着这种思路,王东海在短短的时间内让科室得到快速成长,很快扔掉了他这支“拐棍”。目前,自王东海引进颅内覆膜支架植入术和荧光素辅助诊治复杂颅内动脉瘤等技术到该科至今,科内的多位医生已可以独立开展。


“病人明显比以前多了,大家也忙了,这是好事,说明更多的病人享受到了我们医疗技术发展的成果,不需要跑到疆外治病。这更增加了我们努力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主动性与紧迫性。”艾克拜尔·亚力坤说。在王东海教授赴自治区人民医院工作之前,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脑血管病介入手术量每年仅有几十例,而在王东海来疆的时间内,脑血管病人治疗病例成倍增长,科室诊疗情况也有了明显提升。“现在我们的记录是一天9台手术,多的时候一个月开展80余例重大手术。”艾克拜尔·亚力坤说。


“我很庆幸,自治区人民医院给予我大力支持并提供给我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平台。在硬件上,医院投入了2000多万元的设备;在专业上,只要对科室发展有利的方面,只要我想帮助科室开展的业务,自治区人民医院更是全力支持,让我放开了干。”王东海说。


目前,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是自治区临床重点专科,去年的年门诊量达6000余人次,住院患者1600余人次,独立承担国家自然基金课题1项、自治区级课题3项。在自治区人民医院即将投入使用的门诊综合病房楼内,院领导已筹划拨出120张床位,分为2个病区和1个独立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拥有自己的重症监护病房是一个科室发展的里程碑。”神经外科副主任吴永刚谈及此事,难掩心中的激动,“我们终于要有自己的ICU病房了,这是东海院长积极向医院管理层争取的结果。科室在发展、团队在进步,我们一定不会辜负东海院长的一片苦心。”


无私大爱书写边疆情怀

在新疆,王东海收获了生命中第一声“热合买提”(维吾尔语:感谢)。随着时间的推移,慕名前来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一声声“热合买提”是老乡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着对这位援疆医生仁心仁术祛除病魔的感激之情。


2014年10月,王东海救治了一位患有高流量脑内动静脉瘘合并脑内巨大血管瘤的维吾尔小姑娘布合丽其·米合曼。由于病情特殊,需要进行微创血管内治疗,费用需要20余万元。维吾尔小姑娘来自南疆英吉沙县的一个村子,家庭经济困难,面对高额的治疗费用,一家人陷入了困境。


看着生命垂危的维吾尔小姑娘,王东海迅速将信息发到了“援疆专家微信群”、“援疆第八批战友群”等三个微信群,提议大家伸出援手,奉献爱心。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援疆专家们共捐款6万余元。王东海又积极联系山东威高集团捐助治疗,最终爱心企业为布合丽其资助了价值10万余元的高值手术耗材。自治区人民医院也按照扶贫政策为布合丽其减免了手术费用。就这样,医治布合丽其的治疗终于跨过了“钱”这道坎。


10月16日,王东海带领手术团队为维吾尔小姑娘进行了长达5个小时的颅内动静脉瘘介入栓塞术,手术非常成功!布合丽其一家对王东海教授的团队感激不尽,她的父亲米合曼·阿卜杜热伊木为科室送来了锦旗,握着王东海教授的手,尽管有着语言的障碍,还是道不尽的“热合买提”。


“小姑娘的父亲做了一件让我特别感动的事情。”王东海教授说,除了锦旗,布合丽其的父亲为手术团队的每位成员赠送了一把精致的英吉沙维吾尔小刀,小刀上用汉字刻着手术团队每位成员的名字。“你要知道,小姑娘的父亲不懂汉语,我都不知道他是怎么知道我们的名字、又如何把我们的名字刻上去的,这对他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王海东动情地说。


援疆工作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浓浓的民族情谊渗透于王东海教授工作的每一天,而王东海教授也用援疆干部独有的坚韧和执着,回报着每位患者的殷殷期待。如今,早已重返校园的布合丽其还时常接到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生打来的关切电话,这朵民族团结之花正在盛夏绽放。王东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援疆不仅仅是技术援疆,更是爱心援疆。


作为援疆干部的杰出代表,王东海牢记重托、不辱使命,将党中央、自治区的安排部署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各族百姓身边;齐鲁医院作为派出单位,高度重视援疆工作,克服自身资源紧张的困难,选派素质最高、能力最强的医生,最大限度地满足受援单位的实际需求。


“但愿天下无疾苦,何愁柜中药生尘”。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各援助省市的无私援助下,一批批像王东海这样的医疗援疆专家,本着仁爱无限,佑护生命的职责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大医精诚,用无私大爱书写着自己的边疆情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