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体骨与钛板修补颅骨缺损,哪种材料好?

2016-04-14 王勇杰 神外资讯

如欲投稿请点击   神外资讯-欢迎赐稿


【Ref: Honeybul S, et al. J Neurosurg. 2016 Mar 18: 1-10. [Epub ahead of print]】


去骨瓣减压术给患者带来颅骨缺损,病家常常要求做颅骨修补。颅骨修补不仅改观外貌,保护脑组织,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同时重建颅内正常脑脊液动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目前,采用的颅骨修补材料有自体骨和金属替代物--钛板,前者是在无菌冷冻环境下保存的离体骨瓣,但植入后可能出现骨质吸收或感染等并发症;后者是由钛合金板材塑形而成,但费用较高。澳大利亚尼德兰次查尔斯·盖尔德纳爵士医院神经外科的Stephen Honeybul等设计随机对照研究,对比两种修补材料的优劣,结果发表在2016年3月的《J Neurosurg》在线上。

 

研究对象是18岁以上、去骨瓣减压术患者。在修补手术前的6周进行随机分组--钛板组,患者术前进行头颅高分辨率CT扫描,应用3D重建技术获得缺损骨瓣的模拟塑像,依此制作相应的钛板,最后在仿制的患者头颅模型上试验是否合适(图1);自体骨组,在去骨瓣减压术时,将完整取下的自体颅骨,用双层无菌塑封袋包裹,保存在-80℃冰箱中备用,在修补术切皮前取出置入温生理盐水中。所有修补手术均由同一位高年资神经外科医师主刀,术后1年对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评估。



图1. 钛板塑形完成后,观察与颅骨缺损的头颅模型贴合是否良好。

 

总共纳入6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4岁,其中男性45例;大部分为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入组各32例,在年龄、性别、去骨瓣原因、单侧或双侧颅骨缺损以及颅骨修补间隔时间上,均无显著性差异。1例自体骨修补后出现骨吸收而再次接受钛板修补的患者,继发颅内感染;其余患者术后无感染发生。两组中各有1例术后死亡,但与颅骨修补术无关。钛板组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时,无患者因修补术失败而再次手术。自体骨组有7例患者(22%)发生完全性骨吸收而行二次修补手术。骨吸收更易发生在年轻患者中。两组患者的医疗费用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该研究发现,所有采用钛板修补的患者均获得成功,完全成功率69%,包括神经功能预后和外观整容理想;采用自体骨修补的患者,成功率66%,完全成功率38%,其中22%的患者因完全性骨吸收而进行二次手术。由此表明,采用自体骨修补容易失败,其最主要原因是骨吸收。而采用钛板修补,可获得较高的满意度,而且不增加治疗费用。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勇杰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知秋教授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回顾



《神外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神外助手”。请各微信公众号、网站及客户端尊重《神外资讯》版权,经许可转载文章时请清楚注明来源为“神外资讯”。《神外资讯》,欢迎您转发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