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这项技术什么时候出现的?
王学廉教授:脑起搏器疗法,也叫做脑深部电刺激疗法,英文缩写为DBS。1987年法国的Benabid教授报道了丘脑Vim核团慢性电刺激成功治疗帕金森病患者震颤的研究,正式开创了脑起搏器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的先河,至今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景昱—神经科学专栏”第十八期,由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王学廉教授团队带来的“脑起搏器手术”详解,欢迎阅读。
1.问:这项技术什么时候出现的?
王学廉教授:脑起搏器疗法,也叫做脑深部电刺激疗法,英文缩写为DBS。1987年法国的Benabid教授报道了丘脑Vim核团慢性电刺激成功治疗帕金森病患者震颤的研究,正式开创了脑起搏器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的先河,至今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
2. 问:国内什么时候开始应用的?唐都医院什么时候开展的?
王学廉教授:脑起搏器手术技术是在上个世纪末,也就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引入国内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是在1999年开展这项技术的,是国内最早开展这项技术的几个中心之一,迄今为止已完成了上千例手术,为许多功能性脑疾病患者减轻了痛苦,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 问:治疗效果如何?
王学廉教授:脑起搏器疗法可以控制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如: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减少异动持续的时间及严重程度,减少症状波动,延长开期时间;能够长期减少帕金森病患者的左旋多巴类药物的用量。对运动症状的控制长期有效,能够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3625t8tgm&width=500&height=375&auto=0视频:帕金森病患者-“功夫”
4. 问:除了帕金森病外,还能用于什么疾病?
王学廉教授:目前脑起搏器疗法主要通过对脑深部特殊核团的不同的慢性微电流刺激来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和一些精神障碍疾病,主要包括: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扭转痉挛、痉挛性斜颈、梅杰氏综合征、口-下颌肌张力障碍、迟发性药物性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精神障碍疾病(强迫症、抽动秽语综合征、抑郁症、神经性厌食症、吸毒成瘾);还有顽固性疼痛、癫痫、植物人促醒等。
脑起搏器疗法具有手术风险低、微创、可调控、可逆、并发症少等优势,在治疗功能性脑疾病方面,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功能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医生的认可和青睐,越来越多的功能性脑疾病患者接受了脑起搏器疗法的治疗,全球现已有14万人接受了脑起搏器手术,在我国接受脑起搏器手术治疗的患者已近万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163z7x8h8&width=500&height=375&auto=0视频:脑起搏器手术治疗特发性震颤
5. 问:您作为一个主刀医生,您认为要做好这个手术需要怎么做?
王学廉教授:脑起搏器疗法治疗帕金森病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因素有很多,包括:明确的帕金森病诊断;正确的靶点选择和精确的电极置放;合适的程控参数组合;合理的治疗帕金森病药物联合治疗以及恰当的脑起搏器手术疗法的时机。
首先要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确定诊断,是否为原发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症状复杂多样,容易误诊,只有原发帕金森病才是手术适应症;在明确手术适应症、排除手术禁忌症的前提下,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沟通(适应症、禁忌症、可能的疗效和潜在的风险、患者及家属的期望值、费用、更换电池、术后开机);其次是做好术前检查及准备:包括近期的脑核磁共振检查、全身检查及精神认知功能测评等,与神经内科医生、精神科医生共同进行术前讨论。
作为外科医生来说,重要的是精细和精准的术中操作,电极必须精准的植入大脑深部的目标靶点,才能起到治疗作用,偏离靶点则达不到治疗效果,还会带来副作用,而脑深部核团的大小范围往往只有几毫米,脑起搏器植入手术过程中环节多,环环相扣,一个环节做不好,就会影响下一个环节,从而影响整个手术的精准性,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所以要求手术医生具有扎实深厚的神经解剖学和电生理学知识,精湛的手术操作技术和良好的应对各种意外的心理素质。当然,手术后程控也是帕金森病患者脑起搏器疗法的重要环节,同样要求程控医生具有扎实深厚的相关专业知识基础,并遵循以最小的刺激强度和最少的药物剂量获得临床症状最大程度改善的原则。
6. 问:患者发病多久手术治疗合适?
王学廉教授:这涉及到手术时间窗问题,帕金森病是一个慢性进行性疾病,手术时机尤为重要。一般在药物的蜜月期过后,出现运动并发症时最适合手术。在专业医师团队对患者的利弊做出充分的衡量之后,慎重地选择病程较为早期的刚出现运动并发症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脑起搏器手术是可以获益的,在平衡障碍、构音障碍、认知障碍方面的风险较低,有助于充分发挥脑起搏器疗法的长期疗效。当帕金森病发展到晚期,患者出现中轴症状,如平衡障碍、频繁跌倒、吞咽及构音障碍、认知障碍、精神异常、视幻觉,提示脑起搏器的手术时机过晚,患者受益有限,风险增高。
7. 问:您能对这个手术做一下介绍吗?手术创伤大吗?
王学廉教授:脑起搏器疗法包括手术植入起搏器设备和术后程控两部分。手术包括:局麻下在病人头部安装立体定向头架,核磁共振扫描,图像传到手术计划系统计算靶点坐标,手术中电生理信号记录来进一步确定靶点位置,刺激电极植入目标靶点、体外临时电刺激观察患者肢体运动改善情况,临时电刺激有效证明电极植入位置准确,最后植入并连接脉冲发生器,手术结束。
术后1个月左右,待患者脑内情况恢复稳定后,再用体外程控仪遥控打开脉冲发生器,设定刺激参数,达到患者满意的治疗效果。若病情进展或发生变化,可体外遥控调整刺激参数,重新获得满意的疗效。
8. 问:植入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王学廉教授:以前的脑起搏器可能会受到强磁场的影响,患者应该避免与强磁场近距离接触,在生活中主要需要注意的是电磁炉、电冰箱门等带有磁场的地方,而且以前的脑起博器只能在关机的情况下做低磁场强度的核磁共振磁检查。现在最新的脑起搏器技术做到了不含“磁簧开关”,生活电器的磁场不会影响它,而且可以在不关机的情况下接受高场强的核磁共振检查。
脑起搏器手术可以减少抗帕金森病药物的服用剂量,从而减少药物带来的特异性并发症和副作用,但是不建议手术后立即减药,停药。
9. 问:术后需要定期随访吗?
王学廉教授:术后一般1个月后开机,开机后的一段时间内需要寻找最佳的治疗参数,当然帕金森病是一个慢性疾病,需要患者根据自身的病情变化来院随访,现在也出现了无线远程随访系统。通过这个系统,患者可以在家和医生建立联系,完成远程随访,并通过无线远程系统进行程控。既能免除患者往返路途的奔波又能节约医疗资源。
10. 问:刚才您提到如果电池没电,需要换电池。那么一般多久需要换电池呢?
王学廉教授:以前的神经刺激器的使用年限一般是5年左右,电池耗竭后需要更换刺激器。近几年技术上有了很多重大突破,出现了可充电的脑起博器,电池一次使用年限延长至10年左右。另外随着科技的进步,非充电式脑起搏器电池使用年限可能会进一步延长,减少充电的不便。这样患者植入一次脑起博器就能更长时间治疗疾病,避免了多次换电池的手术风险和创伤,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景昱-神经科学专栏】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