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丨颅底外科学习感悟(二)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赵英杰博士带来的随笔:颅底外科学习感悟(二),欢迎阅读、分享!
(一)
众所周知,日本Kawase教授、Fukushima教授,是世界公认的颅底外科大师。
近些年来,在中国颅底界,“Kawase triangle”是热词、潮词。但是,“Fukushima's triangle”却少有人知,很少提及。
想想这是为什么?
又,乙状窦前入路(presigmoid approach)与 迷路后入路(retrolabyrinthine approach),两者的基本内核,大体相似。
想想这两个命名的背后,有什么异同?
又,看到“Fukushima's triangle”,又想起“Trautmann triangle” ,想想这两者解剖结构有什么关联?
想起吴阶平院士在《黄家驷外科学》的绪论概览,其中的一句话大意为:学习的过程,主要是学习基本概念的过程。
(二)
更好的理解Kawase的岩前入路,我想,应具有以下理论准备:
其一,海绵窦解剖,尤其是10个解剖三角前世今生。特别是Kawase,从Glasscock三角研究基础的推进。
其二,House耳科解剖学,特别是内听道、半规管、耳蜗解剖标志等。
其三,Fukushima的颈内动脉分段法,尤其是C6的理解。
其四,Rhoton教授,2007年颞骨研究,尤其是岩骨部分。
其五,熟悉中颅窝底入路,特别是Hacuba的扩大中颅窝底入路。
其六,发展的眼光,理解岩前入路内容的丰富。如从磨除岩尖,到据情开放Meckel氏腔。
其七,为实现腹侧显露,为断基底,颅底入路的探索变迁史。
(三)
其一,沿神经找血管之“寻经问道”。
Rhoton教授,显微神经解剖研究有“神经血管复合体”理论,即neurovascular complex。
据复合体理论,沿着神经寻找血管,辨析责任血管,对MVD具有指导意义。
又例如,实践中,沿着动眼神经,寻找后交通动脉,进而找到大脑后动脉,进行大脑后动脉瘤的夹闭。
此亦寻经问道也。
Rhoton教授,对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进行过仔细解剖研究。Rhoton之解剖基础,Samii之临床应用,大师与大师握手。
观世界颅底大师的论著,其解剖部分多由Rhoton教授负责编写。虽然颅底专业内部有不同流派,但都需要Rhoton解剖学。
念及,Rhoton解剖,具有普适价值。未来,应重视临床基础性研究,如继续推进临床解剖学研究等。
其二,穿支保护。
癫痫之大脑半球切除术,断血供,在豆纹动脉以远,切断大脑中动脉。
基底动脉尖动脉瘤夹闭,有时切断后交通动脉,选择在近大脑后动脉处切断,意在保护后交通之穿支。
穿支保护,是近些年显微神经外科探讨的重点内容之一。至微至察,止于至善。
其三,美国地图。
神经外科医师,要熟悉美国地图,要知晓何处有何神经外科知名教授。
旧金山湾区、五大湖区、波士顿-纽约-巴尔的摩-华盛顿、凤凰城、佛罗里达等等,据地图,分析美国神经外科人才分布及特点。
培养神经外科医师的世界情怀。
(四)
Samii教授,今年八十岁了,精神矍铄,依然活跃在国际学术舞台,致敬的同时并感叹:从事颅底外科,必须有好的身体。
从1980年颅底外科协会组建算起,三十七年过去了,也即Samii教授,在四十三岁时,已闻名于世。相比Samii教授,国内的颅底外科专家,多在五十岁左右时,才迎来事业的高峰期。晚七八年光阴,这值得深思。
由Samii教授,断想一二。
其一,颅底骨质磨除之“epidural”。
实践中,需要颅底骨质磨除时,颅底外科医师会不由自主的想到:能否硬膜外磨除,也即“epidural”操作。
想想眶颧Dollenc入路前床突磨除、翼点入路之蝶骨嵴磨除、颞下Kawase入路之Kawase三角磨除、极外侧入路之枕髁磨除,这些都是硬膜外磨除的常见应用技术。
当然也有subdural的例子,如鞍结节、内听道壁磨除,常为硬膜内到硬膜外方向的操作。
那么,如何更好的做到硬膜外磨除呢?
我想,至少要有两个基本前提:
1 骨窗足够“低”;
2 脑室穿刺放液或者腰大池置管引流的应用。
从这两点思考,渐渐理解为什么有的颅底前辈行额底纵裂入路开那么小的硬膜了。骨窗足够低,磨除了鸡冠,并结合额角穿刺技术,实现显露病变,分块切除并逐步实现全切。
其二,“反其道而行之”的智慧。
kawase教授,通过岩骨kawase三角磨除,实现中后颅窝沟通,进而处理岩斜病变。
Samii教授,通过乙状窦后-经天幕入路、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也可实现“后颅窝扩展”,实现后颅窝与幕上、中颅窝沟通,进而处理岩斜病变。内镜,是得力助手。
从中颅窝向后颅窝挺进,或者从后颅窝向中颅窝挺进,均可实现“合适病变”的切除。
中、后颅窝之间,不就是岩骨与天幕吗?!
念及伽利略,望远镜观察天体,将远物“放大”,实现可视;伽利略,“反其道而行之”,也在早期研制过显微镜,意在将近物放大,实现“显微”可视。
列文虎克,发展了伽利略的想法,显微镜诞生了。
(五)
浅谈Samii教授倡导的semi-sitting position。
其一,semi-sitting position.
半坐位,可以处理松果体区病变,如应用Krause入路;也可处理桥小脑角区病变,如Samii教授之retrosigmoid;也可处理第四脑室、髓母等病变,如应用suboccipital median approach。
半坐位与以上入路,存在的基本道理:
1 利用自然间隙,小脑上池、四叠体池;
2 利用小脑之山顶、山坡的解剖特点;
3 利用脑脊液之水往低处流;
4 小脑幕位置固定,托举大脑半球有力等。
相对于北美医师之park bench,欧洲医师较常使用sitting or semi-sitting position。
其二,半坐位,在我国如何推广:
1 神经外科医师理性看待静脉空气栓塞(venous air embolism)、心肺严重并发症;
2 半坐位,需要良好的麻醉工作。加强科室间合作,向麻醉医生学习。
3 半坐位,颈部前屈,术前常规查颈部X-ray、颈椎MRI等;
4 整体联动,提高会诊效率;
5 神经外科医师,满怀外科学探索,尝试不同手术体位。
其三,原典、原著。
世界神经大师,越来越以来中国进行学术交流为荣。参会聆听20-30分钟PPT,很难系统化学习这些大师的理念。建议阅读这些大师所著原典、原著。学问在深处,在字里行间。
神外资讯微信公众订阅号可以置顶啦!!!打开手机微信(6.3.16以上版本),找到订阅号中的神外资讯公众号,打开并点击右上角头像,进入神外资讯详细信息页面后,选择置顶公众号,这样您就可以将神外资讯置顶啦!从此,重要信息不再错过哦!
《神外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神外助手”。请各微信公众号、网站及客户端尊重《神外资讯》版权,经许可转载文章时请清楚注明来源为“神外资讯”。《神外资讯》,欢迎您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