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B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宽颈动脉瘤

2015-11-03 徐涛 神外资讯


【Ref: Pierot L, et al. J Neurosurg. 2015 Sep 18:1-7. [Epub ahead of print]】


血管内介入栓塞已经成为颅内破裂或未破裂动脉瘤的一线治疗方法,然而对于部分解剖复杂的宽颈动脉瘤,采用标准的弹簧圈栓塞治疗相当困难甚至不可能。于是,出现比较复杂的血管内介入技术,如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以及血流导向装置。血流中断装置是新近发明的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方法,包括置入瘤腔内WEB装置,能够改变动脉瘤瘤颈部的血流,诱发瘤腔内血栓形成。为进一步评估WEB系统用于治疗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欧洲设计一项前瞻性、观察性和多中心对照研究(WEBCAST),其结果由法国兰斯Reims-Champagne-Ardenne大学Maison-Blanche医院神经放射科Laurent Pierot等撰文发表在2015年9月的《J Neurosurg》在线上。


欧洲10个医学中心的神经放射科参与该研究,选择瘤颈部宽≥4mm,大小适合WEB装置,位于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前交通动脉和颈内动脉分叉处的破裂或未破裂动脉瘤。术后随访时间1个月时评价安全性,6个月时评价安全性和影像学改变,12个月时及以后5年每年随访疗效。


纳入51例患者,共51个动脉瘤,包括3个破裂动脉瘤和48个未破裂动脉瘤。采用WEB装置,成功治疗48个动脉瘤,占94.1%,其中,4例(8.3%)同时使用球囊或支架辅助栓塞。术后即时血管造影的结果为,4例(8.3%)完全闭塞,12例(25%)瘤颈部有残余,32例(66.7%)瘤体内存在残余。


51例术中均未出现动脉瘤破裂,9例(17.7%)发生血栓栓塞,其中8例术中发生血栓栓塞,1例在术后2天发生。9例中,6例无神经功能障碍,2例有明显症状但无后遗症,1例(2.0%)为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患者术后1月的死亡率为0,术后6月有2例因肿瘤死亡。41例患者术后6月随访时,56.1%(23/41)动脉瘤完全闭塞,29.3%(12/41)有瘤颈部残余,14.6%(6/41)有瘤体内残余,成功率达到85.4%。所有患者术区均无出血或再出血(图1)。


该WEBCAST研究表明,WEB装置用于治疗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时,无论术中或术后短期内的安全性较好。术后6月随访疗效令人满意,显示其效果和安全性均优于其他治疗装置。作者期待大型的随机分组临床研究来验证此结论。



图1. A. DSA提示基底动脉尖端未破裂动脉瘤;B. 导入WEB装置后,可清晰辨认近端、中段、远端的标记物(图中黑色点);C. 导入WEB后的即时DSA,提示近端标记物的位置不在瘤颈(可能是WEB偏小);D. 术后6月随访的DSA,提示瘤体仍有残余。


(长征医院徐涛博士编译,《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审校)


《神外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神外助手”。请各微信公众号、网站及客户端尊重《神外资讯》版权,经许可转载文章时请清楚注明来源为“神外资讯”。《神外资讯》,欢迎您转发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