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BLn-DBS治疗药物难治性创伤后应激障碍

2015-12-23 丁陈禹 神外资讯


【Ref: Langevin JP, et al. Biol Psychiatry. 2015 Sep 11. pii: S0006-3223(15)00737-4. doi: 10. 1016/j. biopsych. 2015. 09. 003. [Epub ahead of print]】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遭遇或目睹涉及死亡、创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威胁等事件后,患者出现迟发和持续的精神障碍。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抑郁药物和心理疗法。但大量患者未能取得满意的疗效,精神科医生认为是“恐惧消退”未能凑效。“恐惧消退”是心理学上暴露疗法的理论基础,以往研究已证实基底外侧杏仁核(BLn)和前额叶内侧皮质的相互作用参与“恐惧消退”调控。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大卫格芬医学院的Langevin等开展高频电刺激抑制BLn的神经活动达到改善PTSD患者症状的研究,结果发表于2015年9月的《Biol Psychiatry》


1例患PTSD的48岁退伍军人,经过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心理疗法20年,精神症状仍无法有效控制,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量表(CAPS)评分119,属极重度PTSD综合征。术前PET扫描示,任务激活态可见双侧杏仁核、辅助运动皮质和中央旁区的代谢水平明显高于静息态时的水平(图1)。



图1. 患者的任务激活态与静息态PET图像对比。任务激活态时双侧杏仁核、辅助运动皮质和中央旁区的代谢水平比静息态时明显增高。


患者接受双侧BLn电极埋置手术,术后1个月在视频脑电图监测下开机并逐步增大调整参数,随之进行长期脑深部电刺激(DBS)。术后8个月末次随访时CAPS评分降低至74分,比术前改善37.8%(图2);噩梦明显减少,睡眠时间从术前每天2个小时延长到5个小时;感觉到情绪较前好转,烦躁易怒也易控制;每月1次的脑电图随访未见明显异常。


末次随访时的刺激参数为,右侧电极:电压1.4V,脉宽60μs,频率160Hz;左侧电极:电压0.7V,脉宽60μs,频率160Hz。术后5个月时曾将刺激电压提高到右侧2.0V、左侧1.1V后,CAPS评分改善率减低(图2)。术后CT与术前MRI的融合图像证实电极植入位点准确(图3)。



图2. 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量表(CAPS)评分。红线是自定义的临床起效最低限度。在5个月时对刺激参数进行过调整,CAPS改善率随之下降,在6个月时调回到原来的刺激参数,CAPS改善率继续上升。



图3. 术后CT与术前MRI冠状面融合图像显示的电极轨道。A. 电极植入右侧BLn;B. 电极植入左侧BLn;C、D. 电极的4个触点分别位于不同的核团:黄色代表中央核(1个触点),红色代表BLn(2个触点),蓝色代表海马(1个触点)。


作者认为,BLn-DBS有助于改善PTSD患者的临床症状,DBS可能对杏仁核传递至海马和丘脑的神经冲动产生抑制作用,继而减少患者对恐惧记忆的重新体验和过度反应。该项研究目前仍处于早期试验阶段,作者继续招募PTSD患者进行临床尝试性研究。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丁陈禹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寿雪飞副教授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神外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神外助手”。请各微信公众号、网站及客户端尊重《神外资讯》版权,经许可转载文章时请清楚注明来源为“神外资讯”。《神外资讯》,欢迎您转发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