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控治疗不能显著改善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
【Ref: Miyata K, et al. J Neurosurg. 2015 Sep 18: 1-11. [Epub ahead of print]】
颅脑外伤患者常伴有高热,温控疗法(therapeutic tempreture modulation,TTM)是在重症监护室常用的治疗手段,分为低温疗法(therapeutic hypothermia,TH,体温控制在32-24℃)和常温疗法(therapeutic normothermia,TN,体温控制在37℃左右)。既往实验室和小规模临床研究数据报道,低温治疗有助于增加脑组织氧代谢,抑制颅高压,改善患者预后。也有学者认为常温治疗可能更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日本东京颅脑创伤协会急救医学部的Kei Miyata等调取全日本颅脑外伤数据库资料,分析温控疗法与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关系,其结果发表在2015年9月的《J Neurosurg》在线上。
研究纳入2009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在日本22个医学急救中心收治的687例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轻度(GCS14-15分)或极重度(GCS=3分,双瞳散大固定)患者、有心脏停搏或其他脏器合并损伤、颅脑穿通伤和开放伤均排除在外。TTM的定义是使用无创的体表降温措施(如冰毯),对体温进行控制;TN的定义为体温维持在37℃;TH的定义为体温被严格控制在35℃以下。687例患者中,295例接受温控治疗(TTM组),其中,213例接受TN治疗,82例接受TH治疗,其余392例患者没有进行温控治疗(非TTM组),但在体温升高时仍给予常规对症处理。收集患者的多项临床参数,采用Kaplan Meier和Cox生存分析方法对TTM组和非TTM组患者出院时不良预后(GOS评分≤3分)和院内死亡率进行比较。
由于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差异较大,可能造成结果偏倚,因此作者采用自行设计的PS配对方法进行标准化校正,从每组各抽取基本特征较统一的141例患者,进行比对。结果表明:TTM组患者在出院时的不良预后发生率为69%(97/141),死亡率为33%(47/141);非TTM组患者,其不良预后发生率为72%(102/141),死亡率为26%(36/141)。两组患者主要研究终点事件相比无明显差异(不良预后,p=0.83;死亡,p=0.18)。Cox多元生存分析提示,TTM不是预后不良和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亚组分析中,TTM对两组特定人群--中型颅脑损伤和手术解除占位病变的患者有预后改善趋势(HR分别为0.72和0.83),但这一趋势没有统计学意义(p=0.29和p=0.33)。
研究者认为,在颅脑外伤数据库中,影响患者预后的混杂因素较多,如年龄、损伤机制和院前急救时间等均可能对预后造成较大影响,很难恰当评估TTM的作用。因此,现有的证据还不足以支持TTM能改善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结论,需要设计更科学的大型前瞻性研究来明确TTM在特定颅脑外伤患者预后中的作用及最佳靶控温度。
(上海长征医院徐涛博士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寿雪飞副教授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神外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神外助手”。请各微信公众号、网站及客户端尊重《神外资讯》版权,经许可转载文章时请清楚注明来源为“神外资讯”。《神外资讯》,欢迎您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