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obinostat――治疗儿童DIPG的化疗新药
【Ref: Grasso CS, et al. Nat Med. 2015 Jul; 21(7): 827. doi: 10. 1038/nm0715-827a.】
弥漫性脑桥胶质瘤(DIPG)是儿童常见的脑干恶性肿瘤,患儿平均生存时间为9个月,5年生存率不足1%。过去由于缺乏必需的实验模型,DIPG的研究没有进展。近年来,建立来源于DIPG患儿的肿瘤细胞培养模型和动物模型,DIPG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俄勒冈健康和科学大学分子和医学遗传中心的Catherine S Grasso等报告针对DIPG的药物治疗目标的研究,结果发表在2015年7月《Nat Med》杂志。
该项研究首先根据儿科肿瘤学专家推荐和结合儿童脑肿瘤传统化疗药品,挑选出83种化学药物;然后,将选出的化疗药物与来源于14例DIPG患儿的肿瘤细胞一起在培养板上培育72小时,观察肿瘤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发现14种药物对3类DIPG肿瘤细胞模型有效(图1)。
图1. 观察83种化学药物对来源于DIPG患儿肿瘤细胞培养模型的作用。
筛选的药物对体外肿瘤细胞作用的实验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Panobinostat对DIPG细胞有抑杀效果(图2),而传统的化疗药物卡铂和长春新碱对DIPG细胞无效。Panobinostat抑制DIPG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是Panobinostat增强组蛋白H3的乙酰化和三甲基化。
图2. 长春新碱和HDAC抑制剂Panobinostat的药物剂量反应曲线对照。
在DIPG动物模型的实验中,也证实Panobinostat能抑制在小鼠颅内的DIPG细胞生长(图3)。
图3. Panobinostat抑制小鼠颅内DIPG细胞的生长。
该研究通过药物筛选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Panobinostat可能是儿童弥漫性脑桥胶质瘤治疗的新选择。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Eric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丁兴华副教授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神外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神外助手”。请各微信公众号、网站及客户端尊重《神外资讯》版权,经许可转载文章时请清楚注明来源为“神外资讯”。《神外资讯》,欢迎您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