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磁共振与经颅超声融合成像用于验证术后电极位置
【Ref: Walter U, et al. Mov Disord. 2015 Sep 12. doi: 10. 1002/mds. 26425. [Epubaheadofprint]】
脑深部电刺激已用于多种颅脑疾病,颅内电极准确植入是其临床起效的关键。临床实践中,电极的最终位置与初始选择靶点之间常存在少许偏差(平均约2mm),一旦术后疗效没有达到预期结果或出现症状波动时,往往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证实电极位置。然而,CT和MRI检查各有副作用或风险。术前MRI与经颅超声(TCS)融合成像或许有助于减少DBS术后对CT或MRI检查的需求。德国罗斯托克大学的Uwe Walter等进行了应用MRI-TCS融合成像定位术后颅内电极的研究,结果发表于2015年9月的《Mov Disord》在线上。
该研究纳入15例患者,DBS电极置入位置包括丘脑底核6例、苍白球内侧5例、丘脑腹中间核3例和丘脑前核1例。将术前MRI图像输入TCS系统进行图像融合,同时监测DBS的刺激参数和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
将MRI-TCS融合成像和容积导航技术应用于所有研究对象,在MRI叠加图像上能够准确显示出DBS电极的实时定位信号(图1)。35例次的MRI-TCS融合成像检查中,显示30例次的DBS电极位置最佳,3例次满意,2例次偏离目标靶点(表1);未发现MRI-TCS融合成像检查对DBS的刺激参数和患者神经功能状态产生不利影响。
图1. 术后MRI-TCS融合成像用于3例STN-DBS患者的术后电极定位。A. 例1患者双侧STN-DBS颅内电极的超声图像(斜冠状位),可见DBS电极(箭头)位置最佳,虚拟的电极尖端与黑质(楔形符号)间的距离<1mm;B. 与图A对应的MRI-TCS融合成像,显示DBS电极(箭头)位置最佳。C. 例2患者双侧STN-DBS颅内电极的超声图像(冠状位),可见DBS电极(箭头)位置最佳,虚拟的电极尖端与黑质(楔形符号)间的距离<2mm;D. 与图C对应的MRI-TCS融合成像,显示DBS电极(箭头)位置最佳。E. 例3患者双侧STN-DBS颅内电极的超声图像(斜冠状位),可见DBS电极(箭头)位置偏离目标靶点,虚拟的电极尖端与黑质(楔形符号)间的距离达5.2mm;F. 与图E对应的MRI-TCS融合成像,显示电极(箭头)位置满意。G. 例3患者双侧STN-DBS颅内电极的超声图像(冠状位),DBS电极(箭头)位置偏离目标靶点,虚拟的电极尖端与黑质(楔形符号)间的距离达5.1mm;H. 与图G对应的MRI-TCS融合成像,显示电极(箭头)位置满意。
表1. 患者一般情况和融合成像结果。
与可清楚显示电极位置的较高场强MRI相比,MRI-TCS融合成像仅需要低场强MRI用以跟踪颅骨和超声探头的位置。磁场发生器和DBS脉冲发生器之间的最小距离在65cm以上,DBS脉冲发生器经受的磁场不超过75 mG,提高了MRI-TCS融合成像的安全性。同时,DBS电极位置的MRI-TCS融合成像结果准确性高。因此,作者认为应用MRI-TCS融合成像有助于减少DBS术后CT或MRI检查次数。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丁陈禹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宋剑平博士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神外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神外助手”。请各微信公众号、网站及客户端尊重《神外资讯》版权,经许可转载文章时请清楚注明来源为“神外资讯”。《神外资讯》,欢迎您转发朋友圈。